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 > 38墓之火:生于墓地,死去的灵魂燃烧的火焰

38墓之火:生于墓地,死去的灵魂燃烧的火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墓之火也就是鬼火,在日本百鬼中排第57位,传说中旧时墓地变成了田地,每到傍晚,就会聚集很多鬼火,烧毁田地,这种鬼火就被称为墓之火。这种不算鬼怪的玩意儿,最先记载于鸟山石燕《今昔画图续百鬼·中篇》,图中画的是,在一片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的荒墓中,有座梵文已经模糊不清的五轮塔,因为梵文模糊了,所以本该以梵文斩断的烦恼变成了火焰,形成墓之火。江户时代怪谈《古今百物语评判》中也有描述西寺町的墓地无缘无故起火的怪异现象,有人认为这种火可能是埋葬在此的死者身体中的磷燃烧的缘故。

日本传说中是指人的灵魂在人将死或刚死之后离开人体时伴随有怪火发光现象,也称磷火。有关鬼火现象的传说很多,有只脱离人体而去的,有亲眼看见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有飞到亲戚家告知自己已死的,还有所谓飞到某一特定场所的。所谓特定场所大多是指寺庙。在奈良县的一些地区,传说人死前,鬼火离体去普光寺参拜。青森县则传说,鬼火离体后去恐山安家。对鬼火,一般解释为人死后灵魂要去它该去的地方。受近世鬼狐传说的影响,鬼火的形象也越来越具体,一般特征是绿色或黄色,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很明显这个墓之火其实就是中国民间流传的鬼火,如果酷热的盛夏之夜,你耐心地去凝望那野坟墓较多的地方,也许你会发现有忽隐忽现的蓝色的星火之光。这就是迷信的人们所说的:“那是死者的阴魂不断,鬼魂在那里徘徊,”即所谓“鬼火”。有的人还说,如果的有人从那里经过,那些“鬼火”还会跟着人走呢。“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阴雨的天气里出现在坟墓间。不过偶尔也会在城市出现,原因仍然未知。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重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不过还没有得到证实。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很吓人的,所以被那些胆量小或者迷信的人称作“鬼火”。

由于民间不知鬼火成因,只知这种火焰多出现在有死人的地方,而且忽隐忽现,因此称这种神秘的火焰作“鬼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现象。于世界各地皆有关于鬼火的传说,例如在爱尔兰,鬼火就衍生为后来的万圣节南瓜灯,安徒生的童话中也有以鬼火为题的故事《鬼火进城了》。据说当德国炼金术士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磷后,就用了希腊文的“鬼火”来命名这种物质,但该希腊词亦可解作“启明星”,没有证据当时他就是借了“鬼火”的意思来命名磷。

中国对鬼火的传说也很多,清朝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中就经常提及鬼火,而民间则认为是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然而早于南宋已有人明白磷质和鬼火出现间的关系,例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就提及“予年十馀岁时,见郊野间鬼火至多,麦苗稻穗之杪往往**,色正青,俄复不见。盖是时去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信不妄也。今则绝不复见,见者辄以为怪矣。”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九卷》更直接写道:“磷为鬼火。”

鬼火被纳入科学探讨的课题大约只有200年的时间,这些诡异的火焰现在不再神秘莫测了。经科学实验证明,鬼火实际上是有机体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在其构成中最主要的“可疑分子”就是磷化氢。这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其分子由1个磷原子和3个氢原子组成,是在有机物腐烂的过程中产生的。磷化氢发出一种烂鱼味,一旦释放到空气中,就同氧气发生反应,燃烧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因为甲烷的存在。但根据收集到的少得可怜的证据,鬼火是“冷火”,与存在甲烷的燃烧特点相左。此外,甲烷火焰呈淡蓝色,而鬼火则是淡黄色的。这样就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鬼火并不是燃烧的结果,而是另外一种现象:化学发光。在这种情况下,从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不是热量,而只有可见光。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用生物发光这个名词来描述,动物和植物都存在这种现象。关于这种解释,妇孺皆知的一个例子是萤火虫,借助于一种加速化学反应的酶,使存在于萤火虫腹部的荧光素同氧气发生反应,在求偶阶段产生亮光。

对于“鬼火”现象的解释还有很多种,科学家解释为,空气中的等离子在强大的磁场中产生的光学特性。但不论是哪种解释,都没能够拿出最科学的依据来阐述。

那为什么“鬼火”还会追着人“走动”呢?大家知道,在夜间,特别是没有风的时候,空气一般是静止不动的。由于磷火很轻,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甚至伴随人的步子,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当你停下来时,由于没有任何力量来带动空气,所以空气也就停止不动了,“鬼火”自然也就停下来了。

所以无论是日本传说中的墓之火,还是中国传说的鬼火、磷火,其实都是能够用科学来解释的自然现象,以后再在野外看到这种飘来飘去的火焰也不用被吓得屁滚尿流了。(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