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医学心理学 > 第三节 职业群体心理卫生

第三节 职业群体心理卫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2)注意力不集中 觉得萎靡不振,反应迟钝,思想不能集中在当前应完成的任务上。同时,注意的转换和分配也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原来的工作能力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3)感受能力下降 各个感觉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而感觉阈限升高。

(4)运动能力失调 疲劳往往体现在运动和动作方面。疲劳时往往觉得自己变得很笨,在完成简单的或复杂的动作时,觉得几种动作无法配合得很好,“手脚不听使唤”。随着疲劳程度的增长,运动往往变得反常,错误数目增加。

(5)记忆出现障碍 疲劳时,记忆能力下降,对远事难以回忆,对近事难以记忆。

(6)思维障碍 由于传导能力下降,思维变得刻板,失去中心,漫无边际。

(7)欲睡 当疲劳体验达到很高程度时,往往出现睡眠欲望。这是一条警戒线,在这时应睡眠,以防止各种事故和精神的崩溃。

(三)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1.工作特点对人员的要求 一般而言,职业和工作特点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一个人如果长期地不能满足和适应工作的要求,即不能胜任岗位职务,就会产生强烈持久的心理应激,严重时可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使人患病。瑞典对中年工作人员的一项调查表明:按照每个人的教育水平和所负担的工作责任大小、职位高低,评价其现有能力和工作要求间的不和谐因素,结果发现,随着不和谐分数的增加,被调查者的平均收缩压水平从17.3kPa(130mmHg)升到19.2kPa(140mmHg),而且后者的不适感和疾病的报告也较多。

2.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工作是否相适应 作为具有一定个性心理特征的人对工作是否满意,这也是人与工作相适应的一个方面,是工作在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是否匹配以及匹配的程度。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单是为了谋求物质资料而工作,还有更高更多的社会精神需要。有关调查发现,影响中国中年知识分子健康最强的生活事件是学非所用,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表明,长期从事非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又无力改变这种学非所用状况的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较高。

3.尽力改善劳动环境,提高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为了使人与工作之间较好适应,应尽力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组织,减轻劳动强度,使人们心境安详、愉快地工作,并且避免过度紧张。要劳逸结合,以防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障碍,必要时适当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以消除疲劳,增加身心健康。另外,还要开放劳动市场,提倡人才交流,促使专业人才能学有所用。

二、特殊职业心理卫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事一些特殊职业的群体所处环境条件日趋不同,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养成的习惯,逐渐形成其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色,也都有着各自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特殊群体

包括特种人群及特种职业群体,如航天、航海、煤矿、石油、变电、核电、公路汽车司机等。特殊职业群体是指一些在文化知识、传统习惯、宗教信仰、职业性质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群体的人群结合体。特殊职业群体由于专业技术环境各异,对员工会带来很多心理问题。1980年我国一艘12000吨级杂货船,先后与日本和韩国货船相撞,对方船沉,我方受伤。事故发生后的几天之内,发病率明显增多,当晚全船49人均失眠,1人心脑供血不足,2人血压增高,10人心动过速,10人胃病,8人腹泻,在事故后大多数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另据调查,1979年至1981年间在海上沉没着火、爆炸相撞、触礁和原因不明失踪的船只平均每天一艘,荷兰海洋研究院和英国海岸警卫队的研究指出约有3/4的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心理障碍是肇事之源,只有进行专门研究解决,才能保证特殊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发生。

(二)特殊工作环境

特殊职业,由于其特殊工作环境会带来许多心理卫生问题。例如从事航空工作的飞行员,飞行绝对高度可以令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出现高空恐怖症、飞行紧张等,持续下去会有不同程度的心身障碍。航海职业的人员,一年有80%以上的时间在远离家乡、天水一色的大海中漂流,自然环境变化多端,危机四伏,所以其心理负荷极重。加之噪音昼夜不停,船体颠簸摇晃,光照不足,生物节律变更频繁等因素,会出现工作效率下降、视力疲劳、精神倦怠及其他不良心理反应。另外,淡水缺乏,没有新鲜蔬菜,睡眠不安和不足等,都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特殊的工作条件,如噪音、高温条件,高原低压环境等,易使人产生厌倦、身心疲劳等体验,对人的生理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有待深入地研究,以保护特殊职业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