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医学心理学 >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与心理卫生

第四节 人际关系与心理卫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人际关系及心理结构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由于相互认识相互体验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反映在社会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的客观存在,是可以直接观察的。比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社会团体中的同事关系,医疗活动中的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等。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程度,取决于双方达到的互相满足需要的程度。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需要若都得到满足,相互间将发生接近、友好、依赖的心理关系;若交往中双方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得不到完全的满足,就会发生疏远、敌视的心理关系。

人的社会本质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离群索居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一个人如果脱离所有的人际关系而孤独自处,就不可能从自然的奴隶变为自然的主宰。只有社会劳动才能使人类生存,增强人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同时,社会环境及劳动中的相互关系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人的社会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对人际关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比如,在教育方面,人们发现改善师生关系,增进班级团结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精神病学方面,人们发现只有医生和病人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把病人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活动,病人会不再感到孤独,彼此交流情感,可以提高疗效。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日益增多,人际关系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

人际关系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任何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改变都是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成分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包括对人、人际关系和自我的感知、认识等认知心理过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等。

情感成分包括主体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状态,情绪的敏感性,对自己、对朋友、对工作及其关系的满意感等。

行为成分包括个体的行为、举止、表情、言语等,它能表现出个性,并可被别人观察到,属外显表现。

认知、情感和行为是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但三种成分的作用是不同的,情感成分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二、人际关系与健康

(一)人际关系对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在和自然搏斗的原始人时代,人际关系非常单纯。他们生存的条件主要在于身体的适应,所以在原始人中,精神病是少见的。人际关系复杂化以后,人类的心理适应便不再那样单纯了,人类的心理病态从此成为引人注意的严重问题。

人际关系对健康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凡是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心情比较舒畅,精神比较振奋,身体也比较健康。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必然引起心理状态的改变,严重者失去心理平衡,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疾病。人际关系的失调往往是人类产生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