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修仙密码:解密神仙谱 > 29二十八星宿:本为科学产物,强行入教为神

29二十八星宿:本为科学产物,强行入教为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二十八星宿,是黄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总称。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道教认为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神将,共有二十八位神将,也称作二十八宿。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28宿分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十八星宿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二十八宿的体系目前文献所知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备了。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以文物考查的话,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

在很早之前,古人们就开始了对星空的探索,古人认为大地是不动的,而太阳则是围绕着大地的运行,太阳的运行是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太阳在天空运行的轨迹则称为黄道。

古巴比伦人是观测天空的行家,但他们很明显不擅长观察气候,或者是因为两河流域并不像中国这样四季分明,于是他们没有立四季的习惯,但他们的独到之处就是观察太阳运行的轨道很细心,自然也看得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部分的与太阳的关系,他们用更简单的方式把这四大部分分别平均拆分成三小份,从而把整个黄道分成十二部分,分别用黄道附近的十二个星座来命名,这就是著名的黄道十二宫由来。

太阳每个月进入一个黄道宫,运行在摩羯、宝瓶、双鱼三宫就是中国的春天,运行到即白羊、金牛、双子三宫就是中国的夏天,运行到巨蟹、狮子、室女三宫就是我国的秋天,运行到天秤、天蝎、人马三宫则是我国的冬天。这是中西方对于太阳与星象关系的不同解读,实际上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能够对应上,只是东西方观察和分析角度不同。中国对于天象的观察比巴比伦更为细致,中国人甚至发现了,在天上的木星的运行轨道跟黄道也很贴合,如果说巴比伦太阳的时间是一年,那中国观察时间更长,每年木星在黄道上呆一小段时间,十二年就把黄道走了一遍,于是中国人把木星称为岁星,把岁星的轨道也分成十二份,以中国式命名为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娵訾。他们相当于中国的十二宫。

实际上木星运行速度并不均匀,也并不完全与黄道重合,因而把中国的十二次与西方十二宫一一对应起来,多少有些勉强,但总的来说,原理则是一致的。因此有些书用上述的命名来表示黄道十二宫用以显示深刻,也未尝不可。恒星在天球上的分布看上去杂乱无章,为便于记认和观测,按恒星在天球上的排列,将星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古人将恒星在星空中的分布呈现的形态想象成神话中的英雄或怪兽,并以这些人物或动物的名字来命名,这种组合就是星座。在中国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被称为星宿。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这是关于二十八星宿来历比较科学的解释,实际上民间流传最多的则是一些传说故事,相传当天地初现之时,天帝派下四兽守卫着人间,它们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兽完成使命献身于人间以圣兽之血,血祭。从此四方之兽传说开始,举天下之间王者谁也?得四兽之宝物者天下。何为四兽之宝物?天下间无人知晓,然一本四兽天地书记载了四兽如何献身于天地,以血祭祀,其中记载:天下四分五裂之时,天地意象,星相大变,人间四兽之灵重现。拖生于世间二十八人,身上现出二十八星宿字样之。

二十八星宿是比较知名的神仙,所以他们在民间还有不少周边,比如二十八星宿灯。泽州县金村镇有个乡村叫东六庄,东六庄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个著名灯展叫“二十八宿灯阵”,也叫“女娲补天阵”。灯阵内按四象二十八宿,包藏天地之妙,外按九宫八卦,连环进退,曲尽造化之奇。二十八宿彩灯的人物造型,塑造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二十八宿灯阵的民间传说故亊,经口传笔撰,更是家喻户哓,广为流传。

相传,珏山浮山原为一山。在共工撞倒不周山后,天塌地陷,世界一片**,珏山被撕裂成两半,另一半浮在水上,也就是现在的浮山。东六庄原本叫石牛窊,石牛窊出了个千年修炼的大石牛成为地精。当大石牛看到天塌地陷,世界混沌这一情景时,激情似火,心潮澎湃,不由的大声呼啸起来,叫声引来了正在四处寻找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女娲娘娘看到此处满山皆是形如玉石的青色石头,正是难得的补天石材。于是满怀豪情,斗志昂扬,带着大石牛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艰苦磨炼,终于炼出了补天五彩石。

不料,女娲娘娘在补天时,遇到黑龙作怪,补天受阻。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大石牛请来了府城二十八精怪,在石牛窊摆下二十八宿阵,协助女娲娘娘和黑龙大战七天七夜,战败黑龙,女娲娘娘才得以补天成功。从此,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经此大劫后,女娲娘娘意识到天地需要守候的重要性。因此,就把二十八精怪位列仙班,上天值守星宫,大石牛也回到石牛窊佑护人间。

石牛窊的百姓为了感恩女娲娘娘,感恩二十八宿,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用树枝、桔杆插上花灯,横十九、顺十九,加上出入口四根杆子,正好三百六十五杆,杆腰做成九宫八卦连接。在灯杆上方,从内到外,从高到低,按顺序将女娲补天、四象助阵、二十八宿造型彩灯排列成灯阵。阵排大地,势摆星辰,装尽乾坤,环抱九州,光照人间,吉祥平安,俗称“串灯”,在开灯之前还要举行一个古老的祭灯仪式。解放前,东六庄一直有串灯活动。有民谣说:“一年不串灯,一年不安生。两年不串灯,财神不登门。三年不串灯,别想把官升”。东六庄素酒席也因此名闻遐尔,每道菜肴背后,都是一个女娲补天的传奇故事。后来, 二十八宿逐渐演变,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