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心理医生的故事 > 第142章回到家中

第142章回到家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回到家中

人迹稀少的深夜,父子二人终于再次回到了安庆。在短暂的阔别后,这里的一切还像先前那样,像个熟睡的婴儿,躺在天地的怀抱中,悠然自得的吸收着日月之精华……

而凌峰也许包括孩子,却好像已经走过几个世纪,再次领略了人间的沧桑……

回到家里孩子和往常一样,随便吃了些外婆准备好的饭菜,等洗漱完毕,就和妈妈躺到了床上。

而凌峰可能因饥饿过长,似乎和孩子一样,在食之无味中,很快就草草了事……

已经放下碗筷的凌峰,依然是忧虑重重。心想接下来该如何向家人汇报,既能在安抚她们的同时,又能获得她们最大的支持。

因为他明白,对于一个普通而又关爱孩子的家庭来说,不管是孩子,还是金钱都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他觉得必须和她们阐明利害,要把她们对孩子的康复与支持,建立在她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更加有效,避免日后的阻碍和矛盾。

因此,思索之中,凌峰就告诉她们说道:“在你们明白所有的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机构康复,结果,可能是花掉十几甚至几十万,孩子可能不但不会好,甚至还会变得更加严重。

第二就是留在家里,我亲自康复,虽然我没有经验,也难绝对保证最终的结果,但我却有绝对的信心,最起码孩子不会变得更严重。但前题是,如果选择后者,那你们就必须无条件接受我的方法,并协助我一起去做……”

凌峰一口气说完,又用潜在威逼的方式告诉她们说道:“你们考虑一下,两个选择,要么我听你们的,你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要么你们听我的,我怎么说,你们就要怎么做!”

果然,孩子的母亲和外婆,在珍惜金钱和对凌峰的信心与希望中,毫不犹豫选择放弃机构,让孩子在家让凌峰亲自康复!

这样的结果,早已在凌峰的预料之中。他之所以废话连篇,主要是希望她们在毫无抱怨的日后,能全力配合自己康复孩子。

因为,凌峰如此而言,表明上是让她们自主选择,实际就等于让她们彻底失去了犯错与犯错后继续犯错的生存机会,以及和凌峰讨价还价的权利。

因为,只有如此,即使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属于孩子的康复范围,她们谁都难以反驳和违背凌峰的言行……

因为,孩子虽然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但只是听觉敏锐,而并非变异。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刺激,是很难诱发自闭症。因此,她们同样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因为,很早以前,凌峰就不止一次告诉过她们,养育孩子该如何如何。孩子对声音反应强烈,该如何如何。可是,她们不是反唇相讥,就是置若罔闻……

所以,为了避免她们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凌峰心想要尽量做的彻底,把她们继续制造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因为,只有如此,万一她们再继续沉迷于习惯性的错误与无知,甚至自私的情绪中,他觉得自己就可以痛下决心,将她们的心情置于死地。甚至在关键时刻,自己会毫不犹豫的离家而去……

因为,为了孩子的康复,是她们自主的选择……

因为。这是她们主动的承诺……

因为,这是她们弥补过失的机会……

因为,孩子的康复,是场没有硝烟而又旷日持久的战争……

因此,谁都难以保证,一个原本就不算太平的家庭,完全有可能会因为孩子的问题,再次波动整个局面,甚至诱发其他意外事件,也遥未可知!

因为,有了这样孩子,就算原本一个完美的家庭,也容易导致矛盾与纷争。特别是双方父母的介入,再加上原生家庭的负面问题,最终导致不堪的局面,已是屡见不鲜。

吵闹,意见不同,难以沟通,甚至相互排斥与报复,诋毁,推卸责任,缺乏相互理解和支持。甚至离婚,自杀,到最后的结果,孩子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反而因此,由于家人的脆弱与无知,甚至很多家长或代养人,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于是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多更复杂,而妨碍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与康复……

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很容易连带性波及到整个家庭。甚至因此,导致很多家庭最终走向解体,支离破碎也属常情……

因此,凌峰所说的一切,原因很简单,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最大限度为了整个家庭的稳定,将一切负面意外事件,尽量扼杀于摇篮之下,全力以赴做到防范于未然……

然而,夜深人静之时,凌峰看看早已经熟睡的母子,想想孩子优秀的一面和同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三年多来,在乡下外婆的养育下,出现的缓滞,倒退与父母分离,以及现在已经确诊的自闭症……

虽然,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看起来一家人都把他当作万岁至上太岁降临。可他却像只千年冰封的龙蛋,始终让人在担忧的期望中,欲孵难化欲罢难休……

忧思竭虑中,凌峰总觉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是他本身存在的敏锐点,再巧遇以外婆为主的诱因,诱发的身心发育障碍。

这种身心发育障碍,如果排除孩子个体差异,那主要是后天环境缺乏健康,诱发和恶化了孩子的心理,生理,神经系统的原始功能。继而以此为中心,连锁性影响到孩子整个精神体系与生理层次的发展发育。

因为,如果从孩子一周会喊妈妈,以及孩子母亲本身就存在的封闭性格来看,那么后天环境的外婆,甚至外公,无疑就是主要诱因。

而三岁以前的幼儿,身心发育更容易受到人格环境的影响,造成身心发育受限与潜移默化问题。只不过这种由敏锐点诱发的后天自闭症,主要由涉及到心理,影响到了生理层次的发育。不像其他类型自闭症,本身就存在千差万别的五官触觉异常与病理问题!

因此,不管是后天环境,还是五官触觉问题,诱发的自闭症,如果仅从智力方面来看,大多数孩子一开始难以让人觉察到什么,甚至有些优秀的地方,可以超越普通儿童。

可是,如果从他的实际能力和表现上来看,又无疑存在许多不足和难以解释的现象。特别是在应名,对视,社交,指令,兴趣,刻板,重复,机械,僵化,冷漠,和一些单方面的正常与超越优秀的表现,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障碍方面,原本很多对于正常孩子来说,都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行为,甚至有些高智商的动物,都不需要刻意学习就能获得的自然能力,可为何这样的孩子,却同样在一些简单技能上,就连一些动物都很容易学会的东西,可他们往往却要学习千百遍,也难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呢?

为何这样的孩子,总是处处渗透着与众不同?他们到底是天使降临,还是被天庭贬入冷宫?或是天外星秀,而遗落人间呢?

看起来,他们也同样拥有正常儿童的潜力与能力,可为何总是像风雨飘摇中的一堆炭火,时时在易熄易燃中又坚强也艰难的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呢?

是是而非,非非而是,时如天使不食烟火。又如圣人无欲无求

“欲望……^”

然而,凌峰想到这里的那刻,忽然有所明白……

也许是”欲望!”

因为,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表现,明显就是缺乏兴趣。而兴趣的核心不就是欲望吗?

可是,欲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自然是由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体验,形成的一种心理意识……

而这种心理体验的意识,不正如佛教所说的“意或意根”吗?如果五官触觉再加上“意或意根”不就是佛教所说五蕴六根吗?难道孩子是因为这个“意根”出了问题吗?

而意根的形成,是建立在五官触觉的基础上,那不就是等于是五官触觉问题,造成孩子显意识体验的意根问题吗?

既然欲望是建立在感觉意根的基础上。那不就是说明欲望是意根或显意识的产物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