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三十三)

《“易学”评论》(三十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凡事不密,则害成’。”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这些均是出自《易传·系辞》文里的句子,而刘向上疏朝廷的奏章里所引用时,皆用“《易》曰”来称。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这是现代人给的头衔。又是汉皇族楚元王四世孙,曾任谏议大夫等职。《汉书·楚元王传》里说:“向为人简易无威议,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这说明刘向是一个学者,虽然高官坐了一辈子。 《汉书》里又说了:“歆及向始皆治《易》”。这里说的歆(即刘歆)是刘向的少子。通过《汉书》里刘向的几篇上疏所见到引述的“《易》曰”内容来看。刘向治《易》,就是《易经》,即《周易》加上《易传》。看来刘向研究《易经》,研究的非常透彻,故在他的上疏里所引用《易经》里的内容,来博证所论述的事情恰到好处。说明刘向是精通《易经》的义理。把《易》(即《周易》加《易传》)当成《诗》,《书》那样的典籍来看待与运用。并且刘向所用的《易》称,已不是先前(即战国时期)那种《易》称的概念了。自西汉《易经》(今本《易经》加《易传》)成为五经之首,随后凡文人学者而引用《易经》里的内容,同样形成一种习惯称《易》,而不称《易经》。也自武帝把《周易》与《易传》尊为《易》经后,人们凡引用《易经》内容,无论出自《周易》,或是《易传》内容皆称”《易》曰”,显然是对《易经》(《周易》加《易传》)的”易学”思想了。

5.《白虎通义》

东汉的《白虎通义》典章里也有不少引用的“《易》曰”内容,同理这里的“《易》曰”如同“《易经》曰”。即《易》等同于《易经》的称谓。

“故《易》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

“《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易》曰:‘介如石,不终日,贞吉’。”

“《易》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民’。”

《白虎通义》里所引用的被称之谓“《易》曰”里的内容,既有《周易》一书里的句子,而多是《易传》里的“文言”与“系辞”中的句子。东汉是继承西汉后期对《易》的称法,是把《易传》与《周易》合二为一,通称《易》了。也是把《周易》当义理之书引用。

6·《论衡》

东汉后期《论衡》一书里的“《易》曰”所引用的句子,多是《易传》里的句子,也有《周易》里的句子,同理已然是称《易》,同理把《易经》看作帝国里的义理之书而引用。

《论衡·感虚篇》:“《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叙,与鬼神合其吉凶。”此言圣人与天地、鬼神同德行也。”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六·龙虚篇》:“故《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六·雷虚篇》:“《易》曰:”震惊百里。”雷电之地,〔云〕雨晦冥,百里之外无雨之处,宜见天之东西南北也。

此处引用之文是出自《周易·震》里文辞。

《卷八·艺增篇》:“《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也。”非其无人也,无贤人也。《尚书》曰:“毋旷庶官。”旷,空;庶,众也。毋空众官,置非其人,与空无异,故言空也。”

此处引用之文是出自《周易·丰》中文句。

《卷十·刺孟篇》:《易》曰:“利见大人”,“利涉大川”, “《乾》,元享利贞”。《尚书》曰:“黎民亦尚有利哉?”皆安吉之利也。行仁义,得安吉之利。

此处引用之文均是出自《周易》里文句。

《卷十四·谴告篇》:“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者也;能相奉成者,必同气者也。是故《离》下、《兑》上曰革。革,更也。火金殊气,故能相革。”

唯此例是引用八卦取象说事。

“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故太伯曰:”天不言,殖其道于贤者之心。”夫大人之德,则天德也;贤者之言,则天言也。”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十八·自然篇》:《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此文引自《易传·系辞》里内容。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

此处引用是《易传·文言》里释《乾》的内容。

《卷十八·齐世篇》:“故《易》曰:”上古之时,结绳以治,後世易之以书契。”先结绳,易化之故;後书契,难治之验也。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至周之时,人民文薄,八卦难复因袭,故文王衍为六十四首,极其变,使民不倦。”

此文引自《易传·系辞》里内容。

《卷二十·佚文篇》:孝武之时,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王莽时,使郎吏上奏,刘子骏章尤美。美善不空,才高知深之验也。《易》曰:“圣人之情见於辞。”文辞美恶,足以观才。

此文引自《易传·系辞》里内容。

《易》曰:“大人虎变其文炳,君子豹变其文蔚。”又曰:“观乎天文,观乎人文。”此言天人以文为观,大人君子以文为操也。

此处上引用之文出自《易传·小象》里释解《革》文辞的句子。

下处引用之文出自《易传·彖》里释解《贲》文辞的句子。

《卷二十五·祀义篇》:“《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祭。’夫言东邻不若西邻,言东邻牲大福少,西邻祭少福多也。今言鬼不享,何以知其福有多少也?曰:此亦谓修具谨洁与不谨洁也。”

此处是引用《周易·既济》里的句子。

《卷二十八·书解篇》:《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

答曰: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益卦。

此处引用的“圣人之情见乎辞”,是出自《易传·系辞》里的句子。

7.《后汉书》

《后汉书》虽不是汉人所著,但记的是后汉之事。书里所引述的“《易》曰”内容,也多是《易传·系辞》里的内容。说明《易传·系辞》一文的影响力。也说明在《易经》成为五经之首后,《易传》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周易》的内容。

总之,两汉时期,无论西汉前期,或自西汉中期以后;也无论人们所引用《周易》文辞,或引用《易传》文辞,都把其内容当作义理之书而引用。这是自春秋战国一路走到两汉,直接引用《周易》文辞的传统”易学”思想意识并没中断。也是自先秦对《周易》一书两种对待的表现,一种当作卜筮之书而用,一种当作义理之书而用。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6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