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十九)

《“易学”评论》(十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卷:先秦”易学”评论

——《周易》一书在先秦时期形成的”易学”派别

第四章

先秦”易学”汇集《易传》对《周易》的学术研究

第二讲:《彖传》对《周易》的解释 第二节

我们再看附在所谓《坤》卦辞后面的《彖》文,又是如何解释《坤》的。《坤》是原创《周易》一书的第二篇文章,后被所谓的“坤卦”里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文对这些话是这样的解释:“《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明,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这“《彖》曰”同样是四言诗句,一样是通过《坤》卦的取象为“地”,而阐发出一番新义,是从天地中阐发出儒家的道德文章来。通过“地”而类比联想出人世的道德。《彖》文作者是通过《坤》类象为“地”,又见得《坤》句首里出现的牝马(母马),也就通过“地”与“母马”在一块类比联想出人世上的道德思想来。这种发挥虽然不再是《坤》篇里的本义,但毕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而是从义理阐发出新的义理来。

本身八卦取象本不是《周易》里的原创,用取象来阐发《周易》本身就是错误的认为。这《彖》文是通过取象与辞文而阐发出一番新理论,是儒家道德学说的表现。

从《乾》《坤》两篇《彖》文来看,已显现的是以“天道”而比类“人道”秩序观念。这《彖》文里已经有了“天尊地卑”的理论萌芽。你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个是“统”,一个是“顺承”。把“天地”上抽象的道理套到人类社会上,就成了天经地义上的道德准则。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用母马来和大地类比,大地与母马都应是柔顺的,是“乃顺承天”的。这《易传》是一点一滴的变成了为王权专制寻找到了“合理”的理论根据来。这《彖》文的背景是符合战国后期王权思想上升的时代。

那么,《周易·坤》文说的什么?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履霜,坚冰至。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括囊,无咎无誉。黄裳,元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利永贞。”

虽然《坤》里并没出现”地”或”土”字,西汉早期时的帛书《周易》里还不是写为《坤》,而写为《川》。自然”川”与土地有关的,我们常形容大地为”一马平川”。

《坤》是《周易》里的第二篇文章。《乾》篇是讲述“君子”之治,突出的是人的主观性一面。而“坤”是讲人与大地的关系,突出的是客观自然的一面。《坤》篇的内容,围绕着大地这个主题而阐述。从对大地的歌颂,而引向对君子的教育,让君子学大地一种厚德载物的美德。

《坤》已然是通过比喻寓意事理,用牝马来比喻大地。我们现在唱“大地啊,母亲”,也是比喻。《周易》里的《乾》与《坤》篇,都是在用比喻说明事理。而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在阐述事理,也都是经过精心编排出的文章内容,是有中心,有目的,有寓意的,而不是堆砌的占卜辞。只因在那个时代里的语词太简单,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难免对那些过于简单的文句,在理解上出现歧义。但对一部政治哲学书,理解成卜筮书,就不可思议了。

《坤》篇虽是讲大地的一篇文章,但不是把大地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的,如地理学或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那种研究。而这里是用大地之理,让君子从中明白一番政治道理。“君子”可由“履霜坚冰至”里得到启发,是讲述了一个见微知著的道理。又通过对大地无私美德的赞颂,来启迪“君子”效法学**地的品质精神。“君子”应有一种涵养,韬光养晦,不追求名誉。既没有过失,也就不会祸及殃身。以牝马柔顺之美,来启迪“君子”做事谦和,才能达到成功的境地。

《坤》文不是用来算卦的,《彖》文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都是在阐述义理。只不过《彖》文是在借着《周易》被后人添加上的取象与《坤》里的文辞而发挥出儒家的新思想。也别以为《彖》文是解释《周易》的,你想从这《彖》文里去看如何解释,来把握《周易》的内涵,那就找错了路子。 《彖》文不是今日所说的注解原字词的那种内涵,但也别意为《易学基础教程》里的那种说法:“《易传》一点一滴改变《周易》卜筮变成了哲学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