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八)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无疑倡导是薄祭厚民的政治原则。

28、“轻徭薄赋”的方针原则

《屯》里说“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这里说:“积累财富,轻徭薄赋是正道;横征暴敛,就是走向灭亡”。

《颐》里说:“颠颐,弗径于丘,颐征凶”。这是说:“若背离了休养生息,在贫瘠的地方征收赋税,是错误的”。

《小畜》:“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这里是反对统治者(君子)征召劳役。这以上无疑是让“君子”安邦治国上施行轻徭薄赋的方针政策。

29、“王假有庙”:礼乐教化之道

《周易》“萃”篇中说:“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这里是说:“劳苦用心,通达顺利,君子凭借宗庙礼乐教化,利于出现大德之人。亨通,利于守正,用牛做祭品,吉祥,有利向前发展。”

宗庙祭礼,是西周重要的祭祖礼仪活动。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是一种国家礼教活动,也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周礼·春官·小宗伯》里说“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庙”活动,实际是一种宗教礼仪。所以“王假有庙”,即君主要利用好宗庙这一礼仪活动,是作为一种礼乐教化的政治手段。西周祭祖礼仪非常隆重,场面盛大。《诗》里的“周颂”多数就是宗庙祭祀祖先的乐歌。这种宗庙礼仪动力,是西周王室的一项政治活动内容。如同现在看到的“黄帝陵”及山东孔庙的祭祀活动的场面,这就可以联想到西周的王室祭祖的活动场面。

《涣》里说“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这是说:“如水流散四方滋润万物那样,通达顺利。君王凭此宗庙礼教,才有利于拥有这大地山川,也有利于未来”。

这同样是讲君王利用好宗庙礼乐教化手段。故“王假有庙”也是君子应掌握的一种教化政治策略。

30、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及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方针

《周易》里的《蒙》篇讲:“蒙,亨。匪我求童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再不告,利贞。”这是说:“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亨通,不是师长求教于蒙童,而是蒙童求教于师长。如同卜筮上说的,第一次请教,理应回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没有礼貌,不恭敬的寻问,就不予回答。这是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正确教育方法”。

这里的“筮”是借来比喻事理的,并不是讲卜筮的,是比喻重视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

《蒙》篇说:“困蒙,吝;童蒙,吉”。这是说:“受困于蒙昧无知,就会有耻辱;故应从儿童开始启蒙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针”。

《蒙》篇里最后讲:“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这是说:“让儿童披上皮甲,击打锻炼,目的不是为寇,而是御寇,保家卫国。”这才是体现的教育目的与意义。没有知识就会愚昧无知,就会耻辱,从儿童开始抓起,并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31、节制、节俭的原则

《周易·节》篇是围绕着节制、节俭而论,即为君子讲述节制、节俭的道理。

《节》篇所讲的节制,应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俭;二是克制。生活行为上不但节俭,而且还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不能越轨。

节制、节俭,这无疑是”君子之治”应牢记的原则。

后封建时期更是把节俭上升到家国的成败高度来看待,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32、树立忠勇,纯洁奉公的卫士精神

《周易》里的《贲》篇全文:“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其趾。贲其须。贲如濡如,永贞吉。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白贲,无咎”。

这一篇文章是歌颂勇士忠勇纯洁的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政治上应大力宣扬的。

32、“君子”应长存忧国忧民的政治忧患意识

《系辞》里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所体现在政治上的忧患是忧国忧民的意识。

《否》里说:“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是说:“停止蔽塞不通的局面,大人就吉祥。警惕呀,警惕,要把国家前途命运维系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随》里说:“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是说:“把仁爱作为遵循的政治根本,光明正大,还有什么灾祸呢?”这就是政治忧患。

《剥》里说:“顾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这是说:“丰硕的果实,劳动者得不到,被统治者获得占有,而劳动的百姓被侵害得已没有了存身之处”。这就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颐》里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这就是说:“放弃掉你们那些所谓的神灵占卜兆示,应观察我们的口食生计到了危险的地步。若违背了休养的自然规律,在贫瘠的地方征收赋税,只能是灾祸。违背生养的自然规律,后果有凶险,长期都不要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这又是一种政治上的忧患意识。

《离》里说:“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耊之嗟,凶。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出涕沱如,戚嗟若,吉。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这是说:“依附着国家,才能大吉大利。太阳西斜离去的时候,不敲击瓦罄而歌,会使老人们担忧叹息,就会有危险发生。突如其来的袭击,焚烧杀戮,一遍狼藉,劫后痛哭流涕,愁苦不展,唉声叹气,痛悔莫及。因此教训,好的形势出现了,君王出师进行了讨伐,又嘉奖了除去首恶的立功者,并捕获了那些不正和丑恶者,消除了灾患”。这又是一种政治忧患。

《履》里说:“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

这是说:“瞎了一只眼还能看视。瘸了一条腿还要走路,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那些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就仿佛是跟随在老虎的后面,但能恐惧警惕,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这又是一种政治忧患。

《井》里说:“井渫不食,为我心恻。”这是说:“水井不掏去污泥,而不能食用,为此我感到难过。”

这是对政治失修,将会失去民心的一种政治忧患。

《归妹》里说:“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这是对不修德政,而单靠联姻也保不住国破家亡的政治忧患。

《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年不觌,凶。”这是说:“丰大的屋宇,遮蔽了家庭,窥视那些住户,寂静无人,看来多年没有人住,这就是国家走向衰败的景象”。这又是一种政治忧患。

《既济》里说:“繻有衣袽,终日戒。东邻杀牛,不如西郊之禴祭,实受其福,濡其首,厉。”

这里是说:“华丽的丝绵美服,终会变成破衣败絮,终日要小心戒备。东临(殷纣王)杀牛举行盛大的祭祀,而不如西邻(周文王)的薄祭,使百姓更能得到福祉。如同过河水没过了头顶,就有了危险”。

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政治忧患。

当然《周易》里还有不少的政治忧患,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我们所粗略列举出《周易》一书中的一些政治原则,即“君子”治国安邦上应掌握的政治方法与策略。

“《易》为君子谋”。《周易》真乃是为王权家长分封制里的“君子”(有国、有家、有封地的统治者)们提供的一部治国宝典。

《周易》是为“君子”讲述的治国方略,《周易》一书是君子之治一宝典。

虽然《周易》为“君子”讲述了治国安邦上的一系列政治方略,但“君子”之治的核心体现是爱民政治准则,即“有孚”理念,也是《周易》所构建的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有孚”是先儒以爱治国的核心体现。所以以下我们把《周易》里的“有孚”(民本)理念做为单列一章来讲述。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1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