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八)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卷二:君子之治一宝典

第一讲:《周易》构建的”君子”之治政治理念

第五节:(续)《周易》一书里”君子”之治的政治方略

16、“明夷,利坚贞”君子化险为夷的政治谋略

《周易·明夷》篇讲述的是君子受到主人的伤害时,应学“箕子”(纣王的叔父)那样离开那个危险之国,出走到别国去,这是化险为夷的一种政治谋略。《明夷》篇中另一面也为“君子”讲述了一个历史经验教训,告诫君子要重视人才,否则就是“不明悔,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结局。君子不被伤害,君子得到尊重与重用,是君子治国上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17、“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即君子对客观事物应有深刻的认识,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的政治信念

《周易》一书中的《赛》篇,阐述了困难艰险所发生的客观因素。“王臣赛赛,匪躬之故”,这是说“君臣屡遭困难艰险,并非是自身的缘故”。“往赛来硕,吉,利见大人。”这是说:“经过了往来的困难,就会有大的经验收获,是好事情,就造就伟大人物的出现”。

《赛》篇是通过对不断出现艰难现象的阐述,教育“君子”要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应有充分的认识,才能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使逆境转变为顺境,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

《赛》篇中所论述的现实中出现的一些困难问题,并不是人与神的意志而产生,是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在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面前(往赛来反,往赛来连)要正视客观现状。只有认识到客观现实里存在的问题,就能明智的去对待和解决。也就能够从不断面对困难的实践中得到认识客观现实中的经验与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去战胜困难,不被困难所压倒。

“君子”在面对困难险境,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头脑,应对现实的困难问题有个理性的认识。正视客观现状,才能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故“君子”应面对客观规律事物所造成的艰难局面,要坚定战胜的信心,无疑是一项应遵循的行为原则。

18、“君子惟有解,吉,有孚于小人”的治国原则

“君子惟有解,吉,有孚于小人”是《周易·解》篇里的内容,其意是“君子唯有遵循和解之道,才能更好的去爱护体恤百姓”。

现代中国社会的立国之本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周易》这部政治哲学为“君子”治国同样制定了很多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而最根本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有孚于小人”,“君子”懂的和解也是应遵循的一项治国原则。“君子”懂的和解也是“有孚”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指和解。《解》篇里讲述的是和解的道理,为君子提供治国方法策略。君子在治国上应从和解,和谐上出发。应建立在上体恤爱护下,即“君子唯有解,吉,有孚于小人”的理想之治。“有孚”本是《周易》建构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是统治者主体(君子)通过爱护体恤百姓(有孚),实现社会和谐,而达到“天下”太平的一条政治途径。“有孚”理念我们将有专节论述。故君子懂得和解,更能体现对百姓的爱护,无疑是一项应该遵循的政治原则。

19、“弗损益之”的经济原则

“弗损益之”其意是减少损失,增加收益,这是《周易》里的《损》、《益》两篇文章对比进行了阐述。

《损》篇揭示了当损则损的道理,而减损的目的是为了关心爱护百姓,这是所提倡而应当减损的行为。如现在中央一再提倡的惠农政策,中央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中央的财政减少了,但为的是惠农。《损》里论述的减损是为了关爱抚恤百姓,也是这个道理。而在祭祀与战争上造成的减损则应当是反对的。“损,有孚,元吉”,这是说“减损是关爱抚恤百姓,正确”。“曷之用二簋可用亨”,这就是说:“何不用两种简单的器具装用粮食,可用于祭祀”。这是强调在祭祀上用最简单的东西,而不造成损失浪费。“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这是说“利于守正,没有战争,不减损,而增加财富”。这是倡导要守正道,而反对战争。有了守正,而不发战争,自然不但不减少财富,而是增加财富。“弗损益之,无咎”。这就是说“不减损而增加财富,没有害处。”这是《损》篇讲述的“损”、“益”上的辩论道理。

而《益》篇强调增益的道理,国家积累了财富,有了经济实力,就是“利有攸往,利涉大川”的好事情。这里也是在倡导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益之用凶事,无咎”,这是说“收益用在收成不好的凶年,没有害处。”

《益》篇讲述的增益是一种政治道理,增益不单单是财富上的积累,而是包含着爱心的积累。财富收益的积累是为了荒灾之年的救济,而“爱”(孚)的积累是为了民心所向。这就是“有孚,惠我德”。总之,“弗损益之”是让“君子”在治国安邦上应遵循的一项政治原则。

20、“夬,扬于王庭”,即言路无阻的政治原则

《夬》篇讲述的是政治上的视听言路渠道不可阻塞,应当畅通无阻。言路畅通,应是政治上发扬光大的事情,才能够对国情民意有真实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治国理政,否则政治言路的渠道不畅,蒙蔽视听,自然会“终有凶”的结束。要时刻警惕不利因素的发生,工作做细,防备做好,反对兴兵,反对独断专行,倡导广开言路,就能听到下面上报的真实情况。相反则就没有了“警号声”,也就是“无号终有凶”的结局发生。这就是《夬》篇中讲述的“夬,扬于王庭”的道理,应是“君子”在治国安邦上应遵循的一项政治原则。

21、“萃有位”,即在位应劳苦忧思的工作原则

《萃》篇讲述了在位者应劳苦用心的去治国行政。“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吉,悔亡”。这是说“在位者能劳苦忧心,没有害咎。不失掉爱心,自始至终,灾祸就不会发生。”

“君子”是在位者,是治国安邦者的行为主体。“君子”在位就应劳苦用心的为民做事情,如同现代所讲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道理。在位者劳苦工作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应时刻忧思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好,这是“萃”的内涵。“君子”在位应劳苦忧思的去工作,无疑也是一项应遵循的工作原则。

22、“升虚邑”,发展才是硬道理

《萃》后是《升》,“君子”劳苦用心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发展上升起来。《周易》里的《升》篇就是阐述社会上升发展的道理。“升”是《升》篇的句首字。“升”的意思是上升,发展。全篇的内容就是讲如何使国家不断上升、发展强盛的道理。“升虚邑”,就是说“使那些空虚落后的地区发展上升起来”。如何让发展上升,即实施的方针措施是什么:要向南方开发(“南征吉”)。

公允合理的发展上升(“允升”)。

关爱百姓,同时要利用好礼乐教化(“孚乃利用禴,无咎”)。

优先发展那些不发达的落后地区(“升虚邑”)。

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发展上升(“贞吉,升阶”)。

要做发展规划,有利于实施长期的发展目标(“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这是《升》篇所讲的发展上升道理。“升虚邑”,是把那些不发达落后的地区发展起来,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故社会发展是“君子”应遵循的一项政治措施。

23、井,养民之道,才是君子之治的英明策略

《井》作为《周易》里的一篇文章,具体描述了井的属性功用、汲水之道以及对于水井失修废弃的态度及其修治方法等。《周易》作者以水井寓意养民的政治道理。《周易》对水井解释和阐发,通过水井的道理,使“君子”为政懂得恤民之道,济民以水,养民以惠,才是安身立命及立国之本。

《井》篇还通过讲述“水井”失修到复修比喻政治上失民心到得民心道理。用“水井”来象征国家政治上养民爱民的道理,政治就像水井那样若失修,就会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民心。这是让“君子”坚守王制里民本思想,“君子”懂得井水养民的道理,才能在治国理政上,遵循爱民这一根本原则。

24、《革》与《鼎》:革故鼎新的政治革命

《周易》里讲的“革”是政治上革命,而不是改良,即不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是一场革命。《革》里所讲的是在“大人”领导下的革命,不是“小人”进行的革命。“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改革是在强有力的精英领导推行下进行,而不是在“王”或“天子”领导下。这里的“大人”犹如精英人物。

“有孚,改命吉”,这里讲的根本问题还是“执政为民”(“有孚”),改变旧秩序,吉祥。这里的“命”就是指根本的东西。

《周易》里的“鼎”,讲的鼎新。即解除旧制度,创立新制度。这里是借“鼎”寓意改革后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革》是将进行社会变革,而《鼎》是将变革后的成果进一步的巩固。

《周易》里有几处出现“大人”一词,多以“利见大人”一词出现。那么“大人”是否是“君主”、“王”、“天子”代称呢?显然不是。“大人”是高于“君子”,又不同于“王”的身份。“大人”是《周易》预设的精英政治人物。《革》中的“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这“大人” 是一位能使人民值得信赖的人。“大人”是革命的领导或发动者。从《鼎》中的“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来看,“鼎颠趾”虽是比喻。“鼎”本身是王者的象征,是王家的重要礼器。“鼎颠趾”就是鼎颠了个头朝下,脚朝上。这象征大变改,唯把旧秩序旧东西换掉,不足于称“鼎颠趾”。“利出否”是指有利于消除沉积的废物。这还是比喻,即把旧有的秩序打破,才能换成新的东西。“得妾以其子”,这还是比喻,看来妻子没有生育,要纳妾来生子。这还是说把先前旧有的东西排除去,用新的来占有。这些不能不认为,作者希望的是进行一场革命,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运动。故“革故鼎新”,依然是让“君子”明白这些政治道理。

25、“震来虩虩”,“震苏苏”万象更新的政治风暴及君子恐惧修省的安身之道

《周易》里的《震》是用雷震来比喻政治风暴,或叫形势逼人。如政治风暴来临时像惊雷震动使人恐惧,但对于做好准备迎接政治形势的人来说就没有什么。而“震苏苏”是用雷震使万物复苏的现象来比喻政治形式能使万象更新。政治风暴也是一种政治手段。《震》是《革》与《鼎》之后的文章。《震》是用雷震比喻社会大变故下形势所趋的政治威势。而“君子”为何要“观象进德,恐惧修省”呢?因“君子”是在位者,是有国有家者,是掌握一定权位的贵族。“君子”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生死存亡邦国林立之中,能不恐惧忧患么? 《大象传》在解读《震》文时说“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这是君子观到雷声震震之象,当怀警惕,忧患之心反身检省,以去恶从善,避凶趋吉。《大象传》的解读不无正确。《震》篇却是让君子面对政治风暴戒惧修省,提防灾祸临头。

《小象传》里说“惊远而惧尔”。正因为君子能“惊远惧迩”的恐惧修省,才是一条异常重要的防患避祸的原则和方法,故“恐惧修省”无疑是“君子”之治上的行为准则。君子常怀恐惧修省,才能安身立命。

26、“兑,亨利贞”:君子所遵循的言论准则

《周易》里“兑”篇是针对言论而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言论是思想意识形态范畴,如何言论是关系到政治上的策略,方法与原则。《周易》里的《兑》篇则对言论作了如下的论述:

在言论上应讲和谐的话(“和兑,吉”)。

讲爱民的话(“孚兑”)。

还应协商斟酌的去言论(“商兑”)。

应反对的是道听途说的言论(“来兑,凶”)。

反对不利于爱民言论(“孚于剥,有厉)。

言论的关键是要靠引导(引兑)。

这里的言论如同现在的舆论与宣传,这无疑是关乎着政治问题。故言论也是“君子”应掌握的一种政治策略。

27、薄祭厚民的政治原则

《周易》里的《既济》篇中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这是说:“东边殷纣杀牛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神活动,不如西边文王的薄祭,而使百姓更能得到福祉”。

《损》篇里讲“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这是说“减损的目的是为了爱护百姓,是极好的事情,而对于祭祀上,可用最简单不过的东西替代就可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