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七)

《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四十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易》“随”篇论述了官员交替的组织原则,即不能“系小子,失大夫”,也不能“系丈夫,失小子”的这种偏于一方的用官之道。对这一问题要考虑得当,既寻求到正确的工作方针,也有利其位,符合正道(“随有求得,利居贞”)。所以官员交替工作也是“君子”应重视的一项政治措施。

8、“知临,大君之宜”的治国方针。

《周易》里的《临》篇讲述的是如何治国之道。“临”的本义是从高处向低处看,引申为监视者。《周易》“临”是讲述的上者如何对待下者的统治之道,即统治者如何对待民众的统治。《临》篇中的统治之道体现是“咸临贞吉”,即“用温和的政策治国理民,前景吉祥。”“甘临,无攸往”,用压制的办法治理国家,没有任何利益。“知临,大君之宜,吉。”即聪明理智的去管理国家,才是伟大之君最适宜的治国之道,无必正确。“敦临,吉,无咎。”即用宽厚温和的政策治理国家,吉祥而无过失。

所以采取明智的治国方针,才是“君子”应遵循的政治原则,这就叫“知临,大君之宜,吉。”

9、“君子”应正确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原则

《周易·观》篇是为“君子”讲述的如何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这是一篇最早讨论“方*论”的文章了。掌握了正确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对“君子”来说就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治国的决策中不失误。相反,不能正确观察认识事物,将出现的是错误的判断,而导致其错误的行为结果。“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窥观,利女贞”。作者反对“童观”,“窥观”这种不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相反则应是客观的、理智的、全面的对事物观察认识。“观国之光,利用宾与王”,作者强调的是正确观仰,熟悉一个国家的礼乐风高,才有利于作“宾”和“王”资格。正确的观察认识事物,又是关系到治国利民的进退策略,“观我生进退”。正确的观察认识自己治下的百姓民众,“君子”治国理政,就不至于失误,“观我生,君子无咎”。《观》篇是为统治者(君子)提出了一条按客观事物规律办事的执政方法。既强调观察事物的全面性,而反对片面性,狭隘性。强调全面性,反对片面性,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客观实际情况,使“君子”在政治决策上应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观》中所要求执政者了解国情民情,坚持观察认识事物的客观性,无疑是“君子”施政上应遵循的一项政治原则。

10、应建立起有序的政治秩序与规范 (即“贯鱼,以宫为宠”)

《剥》篇是以“床”的剥落侵蚀坏掉以喻政治衰败现象。而这种政治衰败的关键是没有建立一套正确合理的机制,即制度缺失。一个国家在政治上若没有建立起一套正确有序的机制,将导致像物一样腐朽烂掉的那样后果,也寓意着权威的崩溃。而在面临着“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的严重社会不公局面,如不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秩序准则,就是“剥床以肤,凶”的后果。而要解决“凶”的后果不发生,就应“贯鱼,以宫为宠,无不利”的去行政。

“贯鱼,以宫为宠,无不利”,就是说“若能按次序,凭借身份能力受到荣誉,而无不利”。这就是能够解决社会严重不公的现象,并抑制腐败的发展,国家也不会一天天的烂下去了。

《周易·剥》篇是借“床”的不断剥落侵蚀所损坏,来比喻国家政治上逐步衰败的现象。若要改变这种现象,作者提出的方法是“贯鱼,以宫为宠”。这里已然是使用比喻,但含义是“若能按秩序,顺次,凭借身份能力而受到荣耀,而无不利”。这就是说应建立一套有序的政治机制,目的是消除“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的这一严重危机到社会安宁的现象。建立一套有序的机制,才能避免国家政治走向崩溃。《剥》中强调的“贯鱼以宫为宠”无疑是让“君子”在治国上遵循的一个政治原则。

11.“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所倡导的农业生产上互助与共同致富的政治原则。

《周易》里有一篇文章名称叫《小畜》。《小畜》的含义就是农业生产要积累,也就是争取农业生产上要丰收。如何使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即不出现天灾,如“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看似天边升起密云,就是不下雨,这样就会遭旱情。也不能人为的造成农业生产上的损失,如“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这是说“雨已经下过,解除了旱情,而充满高尚品德的是妇女的守正与辛劳。若到了月中十五,君子征召劳役,就会出现凶年灾情”。这就是人为造成的农业生产上的灾害,应在雨后还能抢种农作物时,而劳动力被统治者(君子)征召劳役去了。抢种农作物只靠妇女,就会造成农业生产造成灾情。而农业生产上要“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有孚”是“君子”应该遵循的一项根本的政治原则,即爱民。挛如:牵连之状,喻紧密联系,相互协助。富以其邻:即大家一同走富裕的道路。

所以“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是让“君子”明白这种道理,作为治国上的一项政治策略而遵循。

12.“无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商业经营原则。

《周易》里的《无妄》篇是讲述了商业上的准则。“妄”是指胡乱,引申为不正,不法。“无妄”即没有了不法与不正。《无妄》是针对商业经营上,要遵循“无妄”,即不去干不正不法的行为,也就是说商业上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童叟无欺。

《周易》里既重视农业生产积累,也不轻视商业经营,“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这是说:“不耕种田地,而有收获,不开垦荒地,而有熟田,这也是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的事情”。这里是作者没有轻视商业行为,这与后儒思想是不同的。

《无妄》所讲述的商业之道,也是“君子”治国理民上应掌握的策略。

13.“观颐,自求口实”的休养生息政治措施

“观颐,自求口实”,是说观察认识休养生息,是自我寻求解决人口发展的生计问题。《周易》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自求口实。在十分落后的农耕时代,人口发展与生计出现矛盾。而采取休养生息,自我解决人口生计问题,体现了作者政治上的理性与睿智。“自求口实”的生存理念,是体现在政治策略上应遵循“休养生息”(颐)。《周易·颐》篇的内容是告诫“君子”(统治者)应该给人民一个宽松、薄赋的一个生存空间,更不能违背生养之道,向困难的地方征收赋税,把休养生息作为头等大事去做。这是“君子”治国理政应遵循的政治原则。

“自求口实”是《周易》里的一个政治理念,《周易·颐》篇开章首句是:“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这是说:“休养生息,前景吉祥。观察休养生息之道,自我寻求解决人口的发展生计”。如何解决人口生计,就应采取“休养生息”的政治方针。解决人口生计问题,要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环境。老百姓自己发动起来解决自己生计发展。而不是靠“君子”拿出物质财富或干预百姓,而是给于百姓宽松的生存环境以解决生计问题。这就是君子在执政上应遵循“休养生息”(颐)的策略措施。

14.“舍尔灵龟”、“未占有孚”反对迷信占卜的思想原则

“舍尔灵龟”是何意呢?舍:(舍:1放在一边;丢开;如《贲》:“舍车而徒”。2放弃;舍弃;如《屯》:“不如舍”。3废止、停止;如《书·汤誓》:“舍我穑事”)放弃、停止。尔:第二人称,你,你们的。灵:女巫,神灵人的精神。龟:乌龟,占卜用的龟甲。“灵龟”:泛指用以占卜的龟,即有灵应的龟兆。《周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 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这句话是指:放弃掉你们那些所谓的神灵占卜兆示吧。“舍尔灵龟”是出自《周易·颐》篇中的内容。“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放弃你们那些神巫占卜,应观察我们的口食生计到了危险的地步”。这无疑体现了《周易》的无神论思想。反对巫术占卜及迷信。而是让统治者(君子)把心思放到面对解决人口生计问题上。而不是摆弄乌龟去占卜求得神灵的兆示。《颐》篇是讲述休养生息的政治策略。如何解决生计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口号,“自求口实”,而“自求口实”的前提是政治上的“休养生息”的方针策略,即解决民生问题,应采取修养政策,而不是靠占卜迷信。

“未占有孚”同样体现了反对占卜迷信。“未占有孚”是出自《革》篇里的句子。《革》篇讲述的是社会改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这话是说:“大人以威如猛虎之势推行社会变革,不是靠占卜求问,而是靠爱,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这里强调的是“爱民”,而反对占卜。无疑是反对占卜迷信,而让“君子”理性的认识社会问题,由此而解决社会问题。故“舍尔灵龟”与“未占有孚”是让“君子”在治国上应遵循的一项政治原则。

15、“恒其德”为妇女建立的道德原则

《周易》里的《恒》篇是讲述妇女应长久的保持道德操守的道理,是为妇女设立的道德行为准则。

《恒》:“不恒其德,或成其羞,贞吝。”这是说:“不能长久的保持其品德操行,是要承受其耻辱,后果是有危害的”。“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这是说“长久的遵守道德操守,是正道,妇女应该坚守道德操守,吉祥。而男人不守妇道的约束”。这是《恒》篇里所阐述的道理。显然这“德”是为妇女设立的行为规则。《周易》里“德”的理念是专门设为妇女遵守的价值观,而不是为男人设立的价值观。《周易》一书里一共出现了五个“德”字,而《恒》篇里就占去两个,其他三个德字分别出现在《讼》、《小畜》、《益》篇里。《讼》:“食旧德,贞厉”,这里的“德”,并非指道德,而是指不合时宜传下来的做法。这是说“还按传统留下来的那种生活过活,就难以发展下去了”。《小畜》:“既雨即到,尚德载,妇贞”。这里的“德”无疑体现了对妇女一种品德的赞赏。《益》:“有孚,惠我德”。这里的“德”是指恩德,属道德范畴。

《周易》一书里所讲的“德”与其之前,之后所倡导的“德”不是同一概念,周初提出的“德”,是上层统治者(周王)应恪尽职守的来配合上帝的意志。那叫“以德配天”。而《周易》之后孔子提倡的“德”是伦理道德理念,既不论男女都要遵守的等级尊卑秩序上的道德规范。而《周易》里的“德”是为妇女的专设的规范,是为妇女设立的一种品质操守行为。而“君子”(统治者)应遵守的不是“以德配天”的理念,而是“有孚于小人”,即“君子爱小人”(不是指有道德的人去爱不道德的人,是指统治者关爱百姓)的理念。《周易》里讲的是“以孚配民”的政治理念,也是“以孚”治国的政治理念。是后儒仁政思想的先声。《周易》没有把“德”用到“君子”身上。《周易》里的“德”是为妇女设立的道德行为规范,让妇女遵守的品质操守。在《周易》里的《姤》、《家人》、《咸》、《渐》篇里都有所表述。《周易》时代已经为妇女构建起妇德行为准则,已为妇女设立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这当然是《周易》作者为“君子”讲述的治国策略中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0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