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极品暴君 > 第74章 大明根基不稳

第74章 大明根基不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例如淮盐,如果运到临濠府府仓则可以兑换5石米,运到通州是2石米。浙盐运到大同、太原、通州可兑换的粮食就分别为0.8石、1石、4石、1.8石。

理由很简单,在距离上浙盐产区相对北方更近一些。

盐引运粮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边关粮食供给。

它弥补了明初军事垦田与垦田收入之间的时间差。但因明初朱元璋父子对于军田的重视,以及军田的大规模开发,“开中法”在军粮上的比重不高,否则,朱元璋也不会说出不费民间一粒米的自夸之词。

所以,在朱元璋时代盐引发放并不多,有的年份一例都没有,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四例。

但其后随着军田荒废并被文武官员、太监、皇室、官商家族等大规模兼并,军田已经难以供给边关。为此,盐引的发放也越来越多,盐引运粮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其后盐商分化为边商和内商。边商(以陕商、老晋商为主)交钱得到盐引,内商(以徽商、晋商为主)则负责看守盐场和取盐。因此,边商和内商都开始在九边、产盐区(如扬州、杭州等)附近定居。

然后在他们的控制下扬州迅速发展腾飞,才有了今日的扬州城。

这个贩卖系统所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同时也是实力最为雄厚的。

这时候他们就不满足于现状了,所以他们想当官!

可是朱元璋禁止了商人当官怎么办?

他们不但培养自己的人读书做官,也花费大量的金钱拉拢其他做官的人,上至六部九卿,下到地方知府知县,他们都愿意伸手。

他们通常会把自己包装成士绅,以支持读书人的名义支持那些在地方上有声望的读书人创办书院、支持他们巡回讲学,同时交好读书人。

他们还在扬州这个地方大量的培训姑娘,一方面供自己玩乐,另一方面就是送给这些读书人,统称扬州瘦马,又统称红袖添香。

同时拉拢寒门子弟,比如你年纪轻轻考上秀才举人,必然引起当地不小轰动,我这时候找你联姻,你会不答应吗?

自然得答应。

还不保险怎么办?

好解决,那就是入赘啊!

明代首位六元状元黄观就是入赘黄氏的人。他们看你家中贫苦,但是天资过人便引诱你入赘,必须改姓与他们一样,儿子也必须改姓与妻子一样,这样家族之中就有人进入了朝廷,同时也保险安稳。

自洪武三年到今天,已经过去快一百年,在他们的把控之下,文人就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在这两个利益集团相互勾结、层层递进,将整个大明朝的食盐市场垄断了。

朱祁镇看完感觉头皮发麻,这哪里是与几家人作战,是与大明整个士绅集团同时宣战!

他按压太阳穴道:“黄协,你去将晋商张氏查抄了,同时严密注意别的商人东西,以免他们兔死狐悲之下联合起来,与朕不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