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WIKI王座:熊彼特未竟的梦想 > 第11章 斐迪南初行动

第11章 斐迪南初行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几天后,熊彼特从WIKI面板上搜寻到斐迪南的动态,不折不扣地反映着对方的举措。

有熊彼特提供的详细地址,他迅捷地与斯坦福接洽上,并适时让跟随着的医护人员对小斯坦福施救。

因为手段提前准备的很周全,小斯坦福的这次危机迎刃而解。

虽然,斯坦福并不知晓此次儿子有失去性命之虞,但对于身处异国他乡方寸大乱中得救的感激,丝毫不打折扣。

弗朗茨·斐迪南说,对方表达了莫大的感激之情,并信誓旦旦地称未来愿意提供任何帮助。

熊彼特好奇的是,如此这般,是否意味着以后常青藤里就少了一家斯坦福大学。

短期内,奥地利其实很难施加太多的影响,再多弄险,一旦暴露了,那可真就是切片风险警告。

上次《莱比锡边境报》,熊彼特清楚,其中略有风险,但作为一个撬动的起点,又逼不得已,而且前前后后为了防止风险,他考虑了太多,脑细胞都死了不少。

但以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肯定还是要多使用几个工具人,而且最好在奥地利之外远程操控。

如此,影响所带来的能量悄悄而来,真正的幕后黑手笑而不语,正所谓“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是也。

这时候的美国正是排布工具人的好时候,熊彼特最希望能干涉到的目标领域是商界和学界,而美国的商界又是直接与政界关联的,像斯坦福这种身兼财阀和州长的不在少数。

如此说来,只要运作得法,熊彼特就直接间接地能影响到三个领域,基本就能由此撬动泰半民众与社会。

但早期的重点还是商界,尤其美国商界在此时已暴露蓬勃的创新能力,但欧洲却鲜有人察觉。

19世纪又被称作蒸汽时代,这个阶段欧洲几乎所有技术进步都是由蒸汽动力推动的,可惜前期的几个大件在欧洲出现之后,此后的走向就变得古怪。

比如有发明家琢磨蒸汽用于更快地煮咖啡——1884年,意大利都灵市的安吉洛·莫里翁多(Angelo Moriondo)率先申请了专利,他是个商人兼发明家,有一间咖啡馆,他发明了第一台蒸汽驱动的意式咖啡机,但之后没有加以改进。

安吉洛·莫里翁多这样的例子,在欧洲并不少,他们让欧洲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未能使之突破某种上限。

自认为是“数据恋人”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绘制过许多引人入胜的统计表,其中一张展示了:从公元1年到1000年,西欧国家的GDP(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0.01%的复合减少率缩减,在1000年至1820年间(8个多世纪),该年复合增长率变为0.34%,再在1820年至1998年间提高为2.13%;而同期的三个阶段,被麦迪森称为“西方衍支”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复合增长分别为、0.05%、0.35%和3.68%。

换句话说,当西欧的复合增长提速5.26倍时,“西方衍支”的复合增长提速了9.51倍,更别说后者中作为领头羊的美国了。

增速的差异很可能跟“美国.inc”特性有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