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WIKI王座:熊彼特未竟的梦想 > 第10章 美国暂时不美

第10章 美国暂时不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精心设计一年多,弗朗茨·斐迪南这个工具人已就位。熊彼特从自己面板的搜寻功能上轻易看到,对方未必很相信他,但这并不妨碍其起到设想的作用,至少几个“安全屋”正陆续就位。

绝大部分欧洲精英阶层,在这个年代感觉很好。

1884年,奥地利政府颁布的一部法律规定成年男子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

你可能想说,天啊撸,这特么日子怎么过啊?

但这真的是最早颁布的、限制成年男子工作时间的法律之一,而且直到三十年后的1913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年,所有产业工人每年平均工作小时数至少3000。

换句话说,奥地利这个欧洲排不上前三的国家在“说”,“我们很不错,工人们可以放轻松了。”

感觉的错位看起来很可笑,但其实起源很简单,由于广为认可的标记标准在很多方面都尚未建立起来,信息共享在这个时候遥不可及。

举个例子,连如今大家习以为常的经纬度都还只是有个苗头。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25个与会国家中的24个国家一致同意将英格兰格林尼治定为本初子午线和零度经线所穿过的地方,法国很霸气地投了弃权票,要再过几十年,墨卡托方位法把世界划分成了60个区域,才有了地理定位更好的精确性。

连地理方位的准确、明确,都尚且如此,更遑论经济、金融、民生……此时各国即便是掌权人都很难搞清楚,本国及过民究竟处于何等状态、与他国相较如何、与过去相比又怎样等等。

但熊彼特不然,他有一种紧迫感,他清楚欧洲的颓势开始了——作为其直接的后果,世界权力重心在倾斜,无论政治还是经济。

1883-1884年的这段时间,后来被刘易斯称作“英国命运的转折点”——曾经充当英国火车头的棉纱出口,在1884年衰退后,就再也没有恢复。就钢铁产业来说,英国先是失去了欧洲大陆市场,进而又失去了第三世界市场,最后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制品进口国。

英国的这些变化通过对欧洲其他强国的折射,隐约地表现着一种从“日不落”到“日薄西山”的变化。

但此时的欧洲强国只是将这种衰退视为短期的波动,所以对于刚诞生不久的美国小弟弟不吝于表达善意,丝毫没有觉得后者将踩着老大哥们上位的感觉。

1884年5月,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际纪念碑’,通常被称为‘美国自由女神像其’)”的雕塑工作。

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诸强不会想到,自由女神像在美国落成后的一个多世纪,不但是美利坚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图腾,还见证了它从一派安于附庸欧洲老大哥的弱小到全球之巅的传奇,更成为

对于来自后世的熊彼特来说,这个时间节点是很好的起点,是目前看起来极为弱小的美国崛起的起点,意味着他从这一年在美国好好地布下几颗棋子,未来收获可期。

而且,此时开始着手,于无人留意时、无声无息处布棋,正好有羚羊挂角的作用。

第一个工具人既然上线,他自然不吝于“使用”。

甚至,反过来说,多用一下还更利于双方的相处。

他在美国挑选的第一个工具人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利兰·斯坦福(Amasa Leland Stanford)。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