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WIKI王座:熊彼特未竟的梦想 > 第8章 竹板这么一打

第8章 竹板这么一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实际上,确实有很多人,甚至可以说好几拨人,在悄悄地查证《莱比锡边境报》上莫名出现的这组稿件。

但事发突然,熊彼特又是一次性就把所有文字寄出,首尾干净,这使调查者压根无法发现来源。

这种利落劲和高超的内容构造,使调查者们更加高估了始作俑者的含金量,完全无法把它与某个还在特里希每天喝奶的小娃娃联系在一起。

这个弥天大谎涉及整个哈布斯堡家族,但真正能借以撬动未来的无非四个人:最高掌权者弗朗茨·约瑟夫、1958年为弗朗茨·约瑟夫生育了鲁道夫王储并在其后不止一次稳固前者政治生命的茜茜公主、鲁道夫王储以及弗朗茨·斐迪南。

但这四个选择中的第一个是无可救药的。弗朗茨·约瑟夫习惯了朝令夕改,蔑视一切制度和宪法的束缚。他生性笨拙,却又笃信自己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

熊彼特很清楚这种二傻子的“威力”,尤其是在拖累盟友方面,效果是杠杠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熊彼特干预,弗朗茨·斐迪南到访萨拉热窝时被射杀的1914年6月28日,弗朗茨·约瑟夫攀上犯傻的巅峰。

后世有许多军事权威审视过这段历史,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

假使弗朗茨·约瑟夫在谋杀发生后,立刻对塞尔维亚发动复仇之战,即便无法获得一致支持,他或许仍可以赢得欧洲列强的广泛理解,甚至包括俄国在内(彼时,俄国外交大臣无暇顾及塞尔维亚入侵)。

正如罗马尼亚首相扬·布拉蒂亚努向弗朗茨·约瑟夫解释的那样,“他本可以赢得整个欧洲的同情”。

然而,弗朗茨·约瑟夫却坐失良机。

时值夏收农忙,部队大多整装待发,准备投入繁忙的大丰收,奥匈帝国和弗朗茨·约瑟夫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

面对俄国可能介入塞尔维亚事务的现实,弗朗茨·约瑟夫还希望确保他的德国盟友能够遵守双方1879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随着时间的流逝,弗朗茨·约瑟夫不仅失去了舆论主导权,而且导致哈布斯堡战争目标的不断升级,使奥匈帝国看上去像是一个侵略者。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向塞尔维亚政府递交最后通牒,其中一条要求由奥地利警察主导大公遇刺案件的调查行动。

说白了,时间不对,一切都不对了。

这种晚了将近一个月的另类回应,反而被视为对塞尔维亚主权的公然挑衅。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称,这不啻“一封国际外交史上最触目惊心的公函”。

俄国外交大臣则更加直白,“这就是战争”。

五天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弗朗茨·约瑟夫坐在巴德伊舍的办公桌前,签署了改变世界的命令,他自言自语道,“我别无选择”。翌日,他发布公告,向“我的子民”解释自己的决定。“让我们开始战斗,”他说道,“为了实现祖国的伟大、荣誉和强盛。”他私下告诉康拉德:“如果在劫难逃,那就让我们从容赴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