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 第33章 流民

第33章 流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了崔氏的带动崔蕴又从桐州别的世家或者望族陆陆续续获得了共一万担粮食, 这些粮食要运去西边几个郡的安置点。

桐州西境内已有几十万灾民,这两万担粮食看似很多,但如果战事一直不平, 也挺不过多久。

别说桐州西境了,就连清河一开始也是流民四窜,那些官府设的关卡根本拦不住所有人。

流民刚零星出现时,崔氏家主府就已经下了命令让拥有护院兵勇的族人各家出十人整合成一支千人巡逻队守在族地村落周围防止流民涌入抢劫。

同时让各个崔氏名下的农庄把青壮年的农人组织起来让崔和带着家主府的护院兵勇训练他们, 真要坏事了起码能有个自保能力。

各个农庄附近村落的百姓看到崔氏这样做后, 村老里正们也开始有样学样让村里年轻力壮的轮流在村子外巡逻。

一时间清河郡风声鹤唳, 去哪里都能看到巡查盘问的乡兵民勇,但这样的情况总是让住在这里的人稍微心安一些。

时知从长安到清河的路上就见过流民, 可当时的情景与如今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人如犬彘,饿殍遍地……乱世之苦她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 桐州尚且如今,冀州和并州那些没逃出来的又是什么情形呢?

她已经不敢深想……

某一刻她甚至有些动摇了, 哪怕这个朝廷昏庸无能, 可如果它安稳存在至少能免除很多战乱。

当“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①成为现实, 你才会知道这世界的残酷已经远超自己想象。

可时知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历史的齿轮向所有人碾压走来, 她哪怕有“金手指”也是要被推着往前走的。

就算她能解一时之困, 可也终究救不了那早已腐烂的根基, 船已经破烂不堪了,打个补丁也不过是延迟它沉没的时间而已, 以后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 她并没有给这王朝逆天改命的能力……

就如崔教授直言的那样:病入膏肓, 非人力可为!

当清河的难民安置点刚开始在筹建时, 发生的一切,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听到郡守府已经着手布置,时知和崔教授特意派人去看了一圈儿,原谅他们对本地官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去的人很快就回来把所见所闻如实禀报给了祖孙二人,不出所料的敷衍,他们那些人只是临时搭了一些四面透风的草棚子,连个风都挡不住。

如今清河已经是冬日,就算这里没北边那么冷,可这里到底还是北方,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和御寒的衣物,夜晚也是能冻死人的,哪怕死不了也得冻出伤病。

崔教授和时知都无法眼睁睁看着他们这般草菅人命,思来想去还是无奈让人去了趟郡守府,把安置点的搭建工作揽了过来,靠他们那些人,那只能眼睁睁看着流民冻死病死。

听说郡守府的人手只有征调来的五百民夫,时知立刻把当初盖碉堡的人手调了一千人回来,这一千五百人外加流民中七千多青壮年,加班加点不出五日就搭建出一千个带火炕的窝棚。

另外崔氏把东武城和附近县城乡镇的水缸都买了回来借给难民安置点用,每个窝棚庞都放了个,每日让官衙的人组织巡夜,若是起火能够立刻自救。

难民中剩下的老弱病残被安排去附近的山林砍柴、挑水反正不能有闲着的,一来可以自救,二来也防止难民总聚在一起闲着会生事。

冬日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时知还是把空间里所有的消毒水拿出来交给难民安置点每日喷洒,说这是崔氏秘方做的药水可以祛除灾病。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难民安置点再发生传染疫病,那清河真的就危险了。

同时为了防止小吏贪墨闹出饿死饥民的事,难民安置点的粮食都是崔教授派人和郡守府一起看着,一日一日给发放过去煮杂粥分派。

在清河的流民虽然仍旧艰难度日,可终究没有出现饿死、冻死的情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