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 > 70角盥漱:付丧神之一,洗脸盆成精

70角盥漱:付丧神之一,洗脸盆成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角盥漱在日本百鬼中排第115位,出自鸟山石燕的《百鬼徒然袋》中卷,是典型的经年物件所化的付丧神的一种。角盥漱这种器具是日本古时候用来盥洗的盆状的容器,是用圆木做的器皿,涂着黑色的漆,安着四支长长的支架。为了盥洗时不让盆里的水湿了衣服,于是袖子要挂在那支架上,然后洗手洗脸。简单而言就是一种可以挂衣袖的洗脸盆,其实中国古代也有。

渐渐地,木桶样的盆开始在大范围的使用后,这种占地方的盆便被遗弃不用了,这就使它变成了妖怪,即付丧神,这种妖怪在前文里已经介绍过了。在此就不赘述。古代男人在剃头的时候,女人在染黑齿的时候,据说都会使用这种盆,但如果此时的角盥漱已经化为付丧神的话,那么人们常常在不留神的时候,自己映在的水面上的脸会被鬼窥视到。到了深夜,如果再去偷看这个角盥,鬼便会返回来,支架会把袖子缠住,使用者的脸也会消失,所以晚上是绝对不能去看角盥的。

日本也有关于角盥漱的传说,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女歌人小野小町,作为六歌仙、三十六歌仙之一,被世人所称颂。而小野小町有个死对头,是同为六歌仙之一的大友黑主。话说有一天,大友黑主偷听到了歌会对手小町创作的一首和歌,便对外人称这首和歌是自己所作,还被收录进《万叶集》。小野小町为了证明是自己的作品,便将写有那首和歌的草纸放进了角盥漱里,神奇的是,写在上面的和歌消失了,黑主因此被问罪。

鸟山石燕的《画图百器徒然袋》中的角盥漱身穿和小野小町一样的宫廷礼服“十二单”,面部是一个角盥,两只手柄犹如鬼的犄角一样。鸟山石燕似乎是在暗示人们,歌仙小野小町对和歌的执念附到了她自己使用的角盥上。

中国古代也有专门的洗漱用具,洗,洗是古代日常盥洗用具,流行我国大部分地区及诸多民族,作用相当于今天的脸盆。盆底刻龙的称龙洗,刻鱼的称鱼洗。汉代之前的洗没有把手,大约到了王安石生活的时代,洗的上沿被设计出两只便于提动的铜耳,这就发生了奇妙的事,当用两掌摩擦双耳,盆内的水便会形成波纹,甚至激荡起高高的水花,这也许算是洗脸附带的小乐趣吧。在民间,洗脸则用木盆,桐木、杉木和香柏木的都有,木盆保温、没有静电,并有天然的香味,但制作和保养却非常不易,有时也被上釉的陶盆和瓷盆替代。古代的洗脸盆,通常被放置在精雕细琢的木制面盆架上。

很多人以为古代没有香皂和洗面奶,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让人面若冠玉、肤如凝脂的洁面秘方,流传到现在也很管用。西汉所编《礼记》“玉藻篇”有“沐稷而靧(hui)粱”的记录,就是用淘黄米的水洗发,用洗小米的水洗脸。淀粉有吸附清洁的作用,方便易得的淘米水,还含有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比较理想的温和型洗面奶。

魏晋南北朝时期,洗涤品的全能明星“澡豆”诞生了。澡豆以豌豆粉为主材,加入捣碎的各种香药一起研磨,制成丸状而用。此物去污的物质,来自豆类等植物所含的天然活性剂———皂苷。南朝《世说新语》讲了个笑话,说驸马王敦将皇帝老丈人家的澡豆当“干饭”吃了,其实和喝生豆浆的效果差不多。

到了宋代,这种简单的香皂已经无法满足贵族们的需求,杨士瀛所著《仁斋直指》中有了十分具体的制作香皂的方法:用鸡蛋清、豆粉、蜂蜜、上细铅粉等原料,把肥皂荚中的果肉与白芷、白附子等多种草药和香料调和到一起,形成凝团,“香皂”的名字随之出现。

如此复杂烦琐的配方调制出的香皂不仅可以洗净面部油污,还有清热凉血、活血生肌、芳香开窍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滋养皮肤,祛除色斑,是不可多得的美容和护肤佳品。当然这种复杂配方制出来的香皂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这种香皂只有有钱人和贵族使用。

其实,还有一种“洗面奶”更加简便易得,用每天做饭前的淘米水澄清后洗脸,也可以令面部肌肤柔润**、美丽年轻,这个淘米水就没有西汉时期的黄米,小米之分了,就是普通的淘米水。所以这种简单普通的洗面奶更受普通人欢迎,当然,有这些讲究的也多是城里人,古代的农人们可没精力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早上起来用清水抹把脸就够了。

这个角盥漱呢,其实也就是一种比较方便日本人洗脸的脸盆而已,因为长久弃之不用化作了妖怪,这种器物成精的妖怪在日本最为常见,所以角盥漱其实也就是众多付丧神中的一种而已,除了偶尔会吓唬人,也没有什么其他本事。(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