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 > 43川赤子:山川之怪,哇哇大哭害死人

43川赤子:山川之怪,哇哇大哭害死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川赤子在日本百鬼中排第62位,川赤子在日本某些地方就是河童的另一个称呼,也有人说是河童的一种,因此有人猜测川赤子的外形也跟河童一样为纯真可爱的幼童形象,是一种生长在山川河流旁的妖怪,在水木茂的一些妖怪作品中,川赤子经常在沼泽或池塘里哇哇大哭。一旦有人误以为是小孩溺水,循声前去营救,哭声就会从相反的方向传来。如果善良的乡下人急忙去相反的方向营救,哭声又会变回原来的方向。所以一般人都会惊慌之下一脚踩空,掉进池塘或沼泽里,弄成落汤鸡。这时,川赤子发疯般的哭声会停下来。

这是一种只会发出哭声的妖怪,没有人见过他的样子。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是池塘或沼泽中的精灵做的恶作剧,或认为其为河童的样子,但至今仍未有人见过川赤子的原形。若能及早发现是川赤子在作怪,就无需惊慌了,不过一般只有当地的老人才知道这种情况。

水木茂认为川赤子是出现在九州的妖怪。而在山田野理夫的《东北怪谈之旅》一书中则认为川赤子秋田县,他之所以会报复路人是因为他生前曾是被父母遗弃溺死的婴儿。川赤子还会模仿动物的声音,人们有时会听到喵喵叫,却找不到小猫。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个人在海边听到“喵喵”的叫声,听上去很像猫叫,声音忽远忽近,很是奇怪。这个人便在附近寻找,却什么也没有找到。不过,在这期间叫声却从未间断,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恐怕是川赤子的同类在作怪。虽然人们认为他是河童的一种,但是河童不会出现在山上,出现在山上的叫做山童。而川赤子除了在河湖沼泽,据说在山上也会出现。

川赤子的形象其实来源于中国,山海经中就有一异兽,名叫蛊雕,长着雕嘴,独角,叫声如同婴儿啼哭,十分凶猛,能吃人,时常彰显食人猛兽的威风,据说其大嘴一次可吞一人。日本的川赤子也是利用婴儿的啼哭声来害人,不同的是,川赤子多为童子的形象,或者没有实体。

中国有关鬼怪的传说、作品非常多,除了撷取《山海经》中的异兽之外,《百鬼夜行》还从中国古代的****及文学作品等中汲取了营养,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由九尾狐而来的玉澡前,使人逢凶化吉的白泽、木、石、禽、兽变化而成的”魑魅魍魉“等等都是从中国去到日本的鬼怪。

日本人最擅长的就是将鬼怪融入他们的文化作品中,比如动画,漫画,文学作品,川赤子也出现在了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中。“这世上没有不可思议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发生可能发生之事。”这句绕口令般的句子,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京极夏彦最具标志性的“口号”。自1994年推出《姑获鸟之夏》以来,这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以特殊的创作风格吸引了大量读者。

被誉为“新本格推理”代表的京极夏彦,可谓是创造性地将推理和妖怪两大元素结合起来的第一人。凭借着对妖怪文化的深刻理解,京极夏彦在自己的作品中,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一大批日本的传统妖怪,不仅在日本本土,而且在台湾、中国大陆等邻近地区,掀起了一股妖怪热潮。

其著名短篇《百鬼夜行·阴》中共包含了十个故事,谓之“十夜怪谈”。这些独立成篇的故事,分别以十个妖怪为题,讲述了十位人物身上各自发生的诡异经历。另外,这十个故事的主题也全都围绕妖怪展开,这是承袭了此前长篇中的做法妖怪依旧是京极故事的灵魂。这十个故事中,第十个故事就是关于川赤子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内心有鬼的诡异故事。

川赤子最大的本领就是将人带入无底的沼泽地,其实沼泽说来恐怖,但真正掉入沼泽地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出来。沼泽是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沼泽看起来它似乎很浅,似乎又是安全的,但下面的水使淤泥的形成变得很深,通常它的水面下有隐藏很深的泥炭层,你的脚放得越多,就会陷得越深,千万别被它的表面欺骗。

沼泽底下都有动物生存,可能潜伏着危险野兽、有害昆虫等,比如蛇、水蛭、鳄鱼、短吻鳄等,在你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去试图跨越沼泽。当你试探过沼泽内没有危险动物的情况下便可以开始离开沼泽,当然如果已经陷入沼泽那就只能拼死一搏了。

当我们陷入沼泽时,首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慌,你越慌就会想去挣扎,而你也就会越陷越深。当你平静后,看看四周,是否有东西可以让你借助一下。如果没有,你可以将身体趴在沼泽上,增加身体与沼泽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强,使身体浮在沙面上。接着轻轻的抖动自己的手,将其中一只手拉出沼泽,把拉出来的手放在沙面上,继续拉另一只手。拉出手后,立即匍匐在沙面上,抖动自己的脚,使脚周围的流沙疏松,再将脚拉出来,一只一只拉的拉,别急,这件事可能要花上很长时间,用仰泳的姿势离开沼泽,直至硬地。

川赤子不可怕,不过是只会用哭声害人的妖怪,妖怪始终只存在于虚拟世界,现代社会人们出行都在大都市内,能去到野外的机会不多,陷入沼泽的可能性更小,倘若不幸真的掉进沼泽里时冷静自救方为上策。(本章完)

说:

本小说《百鬼夜行录:日本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请不要与真实人物事件挂钩和模仿,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