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23章 又要写诗

第23章 又要写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啥?你们好好的辩论经义,我已经缩在一边不作声了,怎得又绕到我头上来了?这肚子里的诗已经没多少了啊。”马淳心中苦笑不已,欠身道:“小子才疏学浅,只是偶得佳句,怎敢在各位师长面前放肆。”求助的目光看向谢赞。

“你看我作甚?文则公与伯端公要你作诗是在帮你扬名,推三阻四成何体统?还不快快作来。”谢赞呵斥道。

谢赞这话虽是训斥马淳,但隐含提点之意。当今之世,时人要出人头地需要有几个条件:首先,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家世,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说的粗俗,但汉末魏晋时期对于家世传承有着狂热的迷信,一流家族出身的人,就算是痴傻之人,也往往会有个“敦厚”的评语,然后获得亲贵官职,一流高门,琅琊王氏,书圣王羲之的傻儿子王凝之就是靠着这个评语娶了大才女谢道韫为妻;

其次,如果你没有好的家世,寒门出身,那就要靠自己的孝行或者才学获得当世名士大家的赞语,凭着赞语在州郡争一个“孝廉”名额,这样出仕做官也能获得一个好的上升途径,否则就算你才学再高,本事再好,也只能做一个杂流小官,基本没有升官的可能;

最后一种就是凭军功获得官职,汉末三国时期以军功获得官职爵位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底层黎庶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各国征战又那么频繁,百姓生活又那么困苦,以性命博取富贵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三国前期的名将们大多如此。不过这些家族前几代往往会被士族称为“粗鄙武夫”,从而不能进入上层圈子。

想通了这一点,马淳心中隐约生出对老师谢赞的感激之情,当下振奋精神,对钟离绪施礼道:“小子斗胆,请伯端公出题赐教。”

“好,听闻小郎能以景为题,顷刻而就,唔……不若以此园中之景为题吧。”

马淳再施一礼,转头望向亭外,只见竹林沙沙,荷叶飘飘,几只蜻蜓塘中飞舞,脑中灵光一闪道:“有了。”随即将衣袖一甩,双手背在身后,挺胸朗声吟道:“泉眼无声惜细流,竹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吟完诗,马淳向众人施礼道:“小子才疏,请众位师长指教。”

“妙啊!以景入情,果然传言不虚!”一边钟离牧双眼放光率先赞道,“小郎这小荷才露,伟庆兄就已蜻蜓独占了,哈哈哈哈!”

“小郎这诗才果真绝艳,可冠江东,与陈王七步也不遑多让了。”钟离绪也反应过来,捋须微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