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22章 拜师

第22章 拜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赵淳心中激动异常,带着朝圣回家的心情来到城门口。山阴城城门高宽约一丈,离城门三丈有一条宽约两丈多的护城河,河上搭吊桥,桥是活动的,有两根铁索扣住桥头,另一边延伸到城墙之上的门楼里。赵淳猜测遇到战争城上士兵可随时把吊桥拉上去。

过了桥,城门口有十几个士兵在懒懒散散的检查进城百姓。士兵们身穿灰白战袍,没有盔甲。有的战袍残破,缀着补丁,头上缠着包布头巾,手持长枪。比之当兵,更像一群拿着打狗棍的乞丐。

一些坐着牛车,服饰华丽官员打扮的人员趾高气昂的直冲进城,士兵们习以为常不敢阻拦。另外一些服饰简陋百姓人家进城就会时不时的被刁难一下,直到交了几个铜钱才放他进城。当然那些带货物的百姓需要交的更多。

对于打着谢府名号的车队,城门守卒们当然不敢刁难,谢家一个奴仆出面扔了一串钱给为首的守卒,那些守卒们立刻吆五喝六的把正在进城门洞的百姓赶在一旁,然后躬身请谢家车队进城。

进入城门,整个山阴古城面貌就渐渐展现在马淳面前。应该说山阴城作为会稽郡的郡治所在,在三国时期尚未大开发的长江以南地区中还是相对繁华的。当然与后世遍布高楼大厦的绍兴城是不能相比的。

后世的绍兴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说明这座城拥有大量河道,这还是在许多河道被填平建楼的基础上。此时的山阴城里更是遍布河道,把各处分割成各个独立区域坊市,区域间以石桥相连。城中居民以船为马,川流不息。再加上九山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后世人眼光里,此时的山阴城面积并不大。整座城市呈不规则的梯形,西面略宽,东面略窄,但南北长八里,东西长七里。城中豪门大族大多居于城北,城南多为寒门平民。是以马淳从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都是一排排土坯茅屋,还有一些竹棚草舍。街道上屎尿横流,臭气熏天,河道里也遍布杂物,间或有一些猪狗死物漂浮其中。城中居民也大多面有菜色,困苦不堪。

行至城北,河道渐渐清冽,道路也多为石板铺就,不再是城南那种泥土夯路。四周房屋更是雕栏画栋,高墙深院。谢府就坐落在蕺山脚下石家池边,紧邻贺家。

贺家在山阴城是最古老的家族,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庆忌迁居到此后,后世子孙以庆为姓,至汉安帝时,庆氏家主庆纯历任安帝侍中,江夏太守,因避安帝生父孝德皇帝讳,改庆为贺,至此已有四代。

如今贺家式微,谢家也有下行趋势,两家只能结成同盟,抱团取暖。

一行人来到谢府门前,早有僮仆入府通报,谢赞在门前迎候兄长到来。

见到兄长,谢赞长揖行礼笑道:“入门之礼尚有几日,大兄怎得早早回府?”

“近日文思枯竭颇有阻碍,又听闻汝广邀好友观礼,索性早日回府见见各位好友畅叙别情。”谢承扶起谢赞,手捋长须笑道,“不知可有哪位好友到来?”

“伯端公和子干兄已经到了,正和文则公在品竹亭辨经,子默贤弟后日才能到达,其余各家子弟也已陆续出发,观礼之前应能到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