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135章 卷3-38章 虞公余臣 ? 贰(上)

第135章 卷3-38章 虞公余臣 ? 贰(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保是说……王弟?”周王静见召公虎居然推荐姬友为大宗伯,一时回不过神来。

空气瞬间宁静。众卿大夫一会儿看看召公虎,一会儿看看周王静,谁也不敢多言。

方兴倒是有些不解,心道:“莫非提议王子友为大宗伯,有何不妥之处?”

姬友年纪不大,与方兴同龄,去年刚刚弱冠,至今还没结束在泮宫之学业。按照周初定下的惯例,周天子的兄弟在弱冠之后,会被分到畿内,担任小诸侯。

然而,经过两百余年、十代周王的不断分封,王畿之内已经几乎无地可分。到穆王之后,更是规定只有为周王室立下大功的王子、卿大夫,才可得到象征性的小小封地。因此,王子友无地可封,至今仍居于镐京。

再说大宗伯这个官职,虽然不掌握实权,但主持的都是祭祀、外交之类的重要礼事,且序列在大多数九卿之前,多为德高望重之贵族担任,看起来,王子友似乎还不够格。

以上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召公虎也相信以王子友的德行和才学,完全可以胜任大宗伯一职。

但有一节,召公虎不得不斟酌再三——周王静同他这位王弟微妙的关系。

在周王静从太保府中走出、重新出现于公众视野之前,长达十四年的“共和执政”期间里,姬友在天下人心中便是下落不明的周厉王之唯一“世子”,一旦确定旧王驾崩,王子友就会成为“周王友”。

后来在周、召二公的坚持之下,已“死”多年的太子静最终替代王弟,登上了周天子宝座。

如今,周王静登基马上要来到第四个年头,江山显然已经坐稳,但在朝堂之上,“王子友”三个字却再也没人敢于提起。

虽然周王静从未在任何场合表露过对王子友的猜忌,但卿大夫们以己度人,都能体会到周王静的猜忌之心。因此,周王静和王子友这对在国人暴动后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却始终相处于平行空间,老死不相往来。

但召公虎不这么想。

在他心中,王子友少年老成,德行敦厚,在公众面前担任“世子”十四年,于国人中积累了极高的威望和口碑。

他聪颖宽宏、温文尔雅。比起周王静孤僻易怒的性格,姬友则是温润如玉,堪称君子。若王子友未能成为卿大夫,那可是社稷莫大的损失,亦伤民众之心。

“天子意下如何?”召公虎见周王静迟迟未作表态,又斗胆问了句。

这是召公虎的一次政治赌博,尽管他毫无私心,但所担风险却丝毫不小。

周王静从小在太保府中长大,召公虎对这位少年天子的性格心知肚明——幼年丧母,遭逢大难,不得不隐姓埋名、寄人篱下十四载,几乎是在压抑中度过了童年、少年。而在成年登基之后,突然掌握天下生杀大权,难免会患得患失。

但召公虎不得不替周王静做这个决定,此时的王子友对周王静的王位不再构成任何威胁,他必须替周王静击碎这个心魔。

在周王静幼时,召公虎以子代其受死,救了周王静一命,有救命之恩;成人后,又力排众议拥立周王静登基,有拥立之功。于公于私,周王静都会对召公虎感恩戴德。

召公虎不敢确定周王静能否理解他之良苦用心,但他不得不挺身而出,缓解这对兄弟间的微妙关系。

“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这可是大周祖训,谁也不可颠覆。

“哈哈哈哈!”周王静突然仰天大笑,“太保多心也,余一人有此心久矣,怕众公卿议论余任人唯亲也!”

“天子圣明!”众卿大夫见周王如此表态,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皆长舒一口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