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周中兴 > 第52章 卷2-19章 方兴 ? 叁(下)

第52章 卷2-19章 方兴 ? 叁(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兮吉甫道:“这就要从十五年说起了。兮甲出生在千里之外的蜀国,乃黄帝后人伯儵的族裔。蜀国天高路远,历史久远,在周朝之前就久居川中,甚至在牧野之战中同周武王一起讨伐殷纣王。”

“蜀国的传说,我也只是略有耳闻,只知道此国沃野千里、堪称天府之国。”方兴附和道。

“正是,先考乃蜀国的重臣,知识渊博。十五年前,蜀王听说大周镐京城繁华,于是派他来大周首都觐见周天子。当时我才十二岁,求着先考带上自己北上,以开一开眼界。

“先考拗不过我,便只好带我同行。蜀都离镐京城路途遥远,出蜀道路艰难险阻、长途跋涉,这一走就是半年之久。不幸的是,先考年事已高,竟在路上染病。他坚持走到了镐京,面见大周负责外交的大行令。

“大行令见先考病得不轻,显然不适合面见周王,于是就安排在了馆驿歇息。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那时,恰逢国人暴动,局势动荡。先考不仅没能见到周王,反而受到惊吓,一病呜呼,只留下我和几个随从。

“不料那几个随从欺我年少,趁我料理后事之际,拿走觐见的财宝财物,溜之大吉。等我发现之时,只剩兮甲孑然一人。我知蜀王暴虐,再加上蜀道难行,凭自己一人之力,肯定回不去蜀都。

“一旦蜀王没有收到父亲的回音,自己的家人肯定会遭殃。我孤苦无援,只得隐姓埋名,躲在镐京城外的这沙洲之上,当起了一个野人。”

说到这里,兮吉甫长叹一口气,黯然神伤,久久没缓过神来。

方兴也叹了一句:“我何尝不是无家可归之人啊。”

接着,方兴也将自己的身世同兮吉甫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二人相顾无言,只是低头喝起了闷酒。

方兴见气氛压抑,赶紧转移话题:“听兮兄所言,你对当今时政亦有高见?”

兮吉甫微微一笑,道:“高见倒是谈不上,我非庙堂上的肉食之人,关于时政,兮甲只能猜个一二。”

“猜?治理国家可是大事啊,岂能靠猜?”方兴有些不可思议。

“治理国家又有何难……”兮吉甫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此话怎讲?”

“大周的体制,建立在世袭罔替的基础上。你看,周王也好、诸侯国君也罢,不管他们的太子是聪明还是愚钝,健康还是有疾,不论贤能与否,不论德才如何,照样都是父死子继。如此来看,只要生得好就行,治理一国、一族、一邑、一家,哪有那么多玄机?”

方兴听完兮吉甫的论断,大大出乎意料,但又觉甚为有理,只能弱弱问道:“可这些贵族们都要学习六艺,受了很长时间的教育,自然与平民、野人不同。”

“六艺?治理国家可用不上这些花拳绣腿,那些都是贵族们的自我安慰而已。”兮吉甫顿了顿,接着道:

“你看那些贵族少年,六岁才学识数与四方,八岁教礼让廉耻,九岁才教朔望和甲子,十岁学文字礼仪,十三岁学乐,十五学射和御,到了二十成人冠礼之后才学真正的知识。而这些,兮甲十岁之时,先考就把我教会了。”

方兴连连点头,心想自己在年幼之时,也早已把先父方武所教的知识全盘消化。

“依我看,六艺没啥大不了的,学不到多少东西。大周之所以能维持这么长时间的稳固统治,纯粹亏了制礼作乐的周公旦,有了他制定的礼乐系统,庸人按部就班就可以治国。”

方兴见兮吉甫谈论治国驾轻就熟,不禁心中佩服,甚至开始怀疑,难道蜀国的治国理念如此发达?

“只不过,周公旦的那一套,快不灵了……”

兮吉甫冷冷地说了一句,却听得方兴背后发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