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摊牌了我签到成了崇祯皇帝 > 第65章 入京

第65章 入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汉人有着诸多了解的多尔衮,认为走了一些人并不重要,按照大明人的尿性,城中肯定还有大量不愿意走的人。

进入城中,多尔衮便见到了大队人马过来,这些人没有带着武器,看其模样是一群士大夫。看到这群人,多尔衮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明人亦或者汉人,也不过如此。

气节这个东西在大明朝的士大夫阶层来看,那只是少数人具备的。在庞大士大夫群体中,这少数人显得极为的稀少珍贵。

这些大明的官吏投降了李自成后,李自成退走立即选择了投降满清。

为首一人大呼道:“有失远迎,都是我等之罪过,还望大清摄政王海涵。”

多尔衮挥手道:“无妨,你是何人?”

“卑下乃是锦衣卫指挥使罗养性,特率领京城文武共计一百余人,来迎接大清摄政王。”罗养性大声的说道,他背后的那些人也纷纷应是。

这大概就是经历过李自成之后,大明朝最没有节气的一批人了。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罗养性是最早知晓多尔衮要入京城的人,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投降满清,并且还号召了一大批人一起投降,并打算在多尔衮入京的时候一起来迎接。只是他没有料到多尔衮会来的如此的快,还没来得及准备迎接,多尔衮就已经入城了。

匆匆忙忙准备的罗养性总算是趁着多尔衮刚刚入城给碰上了。

依旧是如同历史上那一幕,众人邀请多尔衮乘坐轿子,多尔衮以来平定贼乱,自己不是天子的理由拒绝了。

于是这些官员们邀请多尔衮上龙辇,所说的话依旧是历史上一样,一样的谄媚无耻。

这一幕是大明朝的耻辱,更是汉人的耻辱。是要被铭记在史书上的耻辱时刻。

曾经驱逐蒙元的明太祖皇帝,如果看到这一刻那些被他庇护的汉人后代们,将鞑虏请入京城、皇城,不知道又会作何感想。

历史周期就是这样一个怪圈,外族入侵一次一次的进入中原,毁灭了繁华昌盛的文明,以野蛮粗暴的统治方式,践踏着过往的文明。

多尔衮乘坐着三十六人抬着非常豪华的龙辇上,一路鼓乐前导,进了承天门、午门,来到皇极门外、金水桥边,然后下辇,来到皇极殿的丹墀上,在乐声中对天行了三跪九叩头的礼,然后换乘小辇,转往武英殿。

一路上,到处是烈火焚烧后的惨淡景象,但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到处都有明朝官员向他行跪拜礼,口呼“万岁!”多尔衮心中充满骄傲,也充满胜利的喜悦。

多年来他的父兄就做着打败明朝的梦。他父亲努尔哈赤没有想到进入中原,只是想割据关外,不再受明朝的统治。他兄长皇太极曾梦想到进入中原,但梦想没有实现就突然死了。如今他果然进了北京,而且如此顺利,一战就击溃了李自成,人们竟然用皇帝的龙辇来迎接他,马上他就要坐到武英殿的宝座上,接见明朝的旧臣了!这一切恍然如梦一般,自从在城门口遇到那伙迎接自己的人,多尔衮就一直压住了心中的激动。

他的父兄一生都没有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从此大清就成了中国一个新的朝代,而这正是他睿亲王多尔衮的赫赫功劳!

看,过去明朝的文武大臣,今天都跪在他的面前,口呼“万岁”!尽管他不是皇帝,可是他是摄政王,年幼的皇帝是要他辅佐的,他是中国人敬仰的“周公”!不过他也没有忘记,他不应称“万岁”,以后要禁止。从今天起他要办的事情更多,许多困难都摆在面前。他进入武英殿以后,回头对跪在丹墀上的明朝文武百官吩咐了几句“各安职守,尽心效忠”的话后,就命大家退出。他也走到暖阁中暂时休息。

这一天北京城内仍然很乱。尽管多尔衮进了北京,也有一些满洲兵将进了城,但多尔衮为着不使他们骚扰百姓,就命他们在城上安营驻扎。所以城里边许多地方还是有人借口“抓捕”留下的“余贼”,互相告评,互相抢劫。人们都在担心家人的生命财产,处处充满惊疑气氛。至于清兵进入北京,都不相信是永久占领,纷纷打听或心中自问:“胡人占领北京能够长远么?吴三桂是否暂时向胡人借兵,以后仍要退出?”过了两天以后,北京的社会秩序就渐渐地好了。多尔衮命几十支小队人马在街上巡逻,那些自命为五城御史的官吏也出来禁止告讦和诬陷,禁止抢劫。曾经惶惶不可终日的人心开始安定下来。

多尔衮到北京以后,采纳了一些汉族文臣尤其是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议,接连发出谕令:凡是投降的明朝官吏,一律照旧任职,立功的官升一级。这样,一些在野大臣,有的是同阁党有牵连的,有的是贪污犯罪的,有的是降过李自成、授了高官的,有的是因朝中门户之争而丢了官职的,不管什么人物,只要有人推荐,多尔衮就马上任命;有的人因为确有声望,则给予重要官职。像涿州的冯栓,因阉党的关系,废居家中,如今也做了内院大学士。满洲文臣中有不少人对此私下纷纷议论,但没有人敢对多尔衮公然说出。

只是多尔衮坚持了自己的用人政策,即:经纶方始,治理需人。凡归顺官员,既经推用,不必苛求。此后官吏犯赃,审实立行处斩,鞭责似觉过宽。自后问刑,准依明律。

进入北京城的多尔衮并没有就因为到了北京就心满意足,他派遣了军队追击李自成,顺便拿下了河北等地,同时又因为大量的清兵还没有入关,又只派遣了少量的军队进入河南、山东等地。

在北京的迎接多尔衮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在地方上,进入京城不过几日之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北直隶南部几个府,全都传来了抗清运动大肆兴起的消息。

多尔衮明白,那个在江南的大明崇祯皇帝终究是起作用了,大清作为外族政权进入中原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

不过多尔衮并不担心,天下没有军队能挡得住大清的军队,李自成不行,那江南之地苟延残喘的大明更加不行,大明的精锐已经失去了,皇帝、文臣、武将们已经失去了胆气,只不过是一群苟且偷生的鼠辈,只需要大清军兵一到,投降者将会比比皆是。

对于江南的大明朝廷的态度,多尔衮是非常的不屑的。这个被流寇打败的朝廷,在多尔衮看来大清能随时覆灭的。

只是为了稳固已经拿下的来的地盘,多尔衮觉得暂时不要急着用兵。先将北方稳定下来,再南下征讨大明。

不过在征讨大明之前,应该先将流寇李自成灭了,再兴师南下。

这个时间,多尔衮预测是一年即可进入江南,打下南京,彻底终结大明朝的统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