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摊牌了我签到成了崇祯皇帝 > 第65章 入京

第65章 入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间回到多尔衮进入北京的时刻。

自李自成在山海关兵败如山倒,多尔衮一面命吴三桂、多铎率领军队追击,自己则率一部分军队,从容入关。

多尔衮的这一次入关,并没有如同过去入关一样劫掠百姓,入关之后,所过府县,皆是先见当地官吏,好生安抚,又让他们安抚百姓,出榜安民,并且强令麾下的军队不得扰民,不得劫掠。

一路秋毫无犯,百姓也渐渐的没有了抵抗。

从永平府进入顺天府,这些被多尔衮安抚的前身是大明的官吏,此时是大顺的官吏们,都还没有意识到,清兵此番入关是来统治他们的。他们现在还天真的以为,吴三桂是来恢复大明通知的,而他们只是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罢了。

清兵入关的消息随着李自成败退进入百姓,随即又从北京撤走开始爆发。

此时朱由检南逃进入南京的消息也传来,与鞑虏进入关内,朝着京城而来的消息形成了对比。于是大量被李自成所抛弃的官吏,开始南下。

到底是京城官员,有着深度的政治敏感,他们知晓清军来了不会离开了,被李自成统治尚且还算是在汉人麾下,可是被满清统治,那就是汉奸走狗,这些官员士大夫们大量的人选择了南下。当然也有一大批人没有选择南下。

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多人南下的。主要原因还是朱由检身死,大明朝随着朱由检的死,已经宣告着灭亡。但此时朱由检南逃,回到了南京,皇帝还活着,大明也只是丢了北土,江南尚且没有丢弃,这个时候大明不管是在名义上还是事实上,都不能宣告灭亡。

至于历史上大量的官员投清,那也是闹出了一个乌龙。不过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种乌龙在大明朝身上,实属是已经习惯了。

当时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明朝的一群投降李自成的官僚自动地出来,以五城御史的名义维持城中秩序,等待关宁兵马到来。城中到处以搜捕“余贼”为名,互相告讦。士民们都在盼望吴三桂大军速来,拥立太子登极。

四月三十日下午,忽然满城哄传吴平西伯的关宁兵已经来到北京城外,并说吴三桂有牌谕要京城官民明日上午出朝阳门接驾。

实际上谁也没看到牌谕,但是以讹传讹,好像千真万确是吴三桂护送太子返京,从此要恢复大明江山了。城中父老百姓本来对于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江山就很留恋,加上李自成进北京之后的许多措施使他们大为不满,如今一旦听说太子将要返回京来继承皇位,重建大明江山,很多人喜极而悲,不觉哭了起来。大家纷纷地赶制白色头巾,准备好正式为先帝后戴孝。东城御史也赶紧派兵丁保护吴三桂的住宅。

还有些士民相约,一起一起地到吴公馆为死了的吴家人焚化钱纸,点燃蜡烛,送去供香。大家都把吴三桂当作了大大的忠臣。此外,这两天来京城一片混乱,许多有钱人家一天到晚惊惊惶惶,也希望吴三桂来恢复秩序。还有一些人,在李自成大军退出北京后,他们赶快向乡下逃去,害怕吴三桂进京以后惩办他们投降李自成的罪。可是一逃到郊外,特别是逃到西山一带,被抢劫的很多。有真正的盗贼,也有老百姓装扮成盗贼的,看见这些做官的平时作威作福,李自成来了赶快投降,李自成一走又逃到乡下,自然要乘机抢劫一番。

逃下乡来的官绅人家娇妻美妾遭到强奸和戏弄的事也屡有发生。这些官绅们只好又赶快逃回北京,想办法找门路,以便太子回京后能对他们宽大处理,仍然给他们官做。总之,人们是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迎接吴三桂护送太子回京。

直到此时,大家仍误以为吴三桂是向满洲借兵复国,报君父之仇,并且哄传太子在吴军中,明日将拥护太子登极。有人知道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降满洲的事,但不敢乱说,半信半疑,他们总觉得吴三桂不是真降,只是向满洲人借兵。吴三桂拥立太子是真的,投降满洲是假的。

时间在五月初一,北京的官吏们出城,准备迎接吴三桂带着太子回北京来登基,只是他们一切都落空了。

多尔衮用罢早饭,离开通州的驻地,动身赴京城。在北京东郊迎接的官绅士民多数以为迎的是太子,是由吴三桂的军队护送前来的太子,于是大家伏地跪接,有的人落下眼泪,呜咽出声。但也有人听见前边奏的乐声中有海螺的声音,觉得不是大明的音乐,心中诧异,偷偷抬起头来,看见来人的装束和打的旗帜都不是明朝关宁兵的装束和旗帜,不禁在心中惊问:“怪啦,这是怎么回事儿?吴平西伯尽管驻在山海关外,毕竟是大明的将军啊,怎么这服色不对?”再偷眼一打量,看得更清楚:原来这些新来到的将士和兵丁都刮了脸,剃了头,有的辫子露在外面。他们忽然在心中惊叫:“哎哟,我的天,这不是咱大明的人!”当多尔衮来到以后,大家不知他就是多尔衮,只看见他留着发辫,袖子是马蹄形的,威风凛凛。大家十分惊骇,惊骇得简直说不出话,只是仍然跪在地上叩头迎接。

多尔衮在马上没有说话,也不停止,一直来到朝阳门。他只叫一千护卫骑兵随他进城,其余人马留在城外,不许走进城门。朝阳门内陈列着皇帝的龙辇、卤簿,华美非凡,好不气派,这是多尔衮从来没有见过的,甚至想都不曾想到过。那在朝阳门内的众多官员跪地,请他上轿。他用很不熟练的汉语回答说:

“我不是皇帝,是摄政王,这皇帝的轿子我不能用。”

一位很懂谄媚之道的文官在地上直起身子说道:“周公不称王,也是南面受礼,不妨乘辇。”

多尔衮对中国历史已经知道不少,也懂得周公不称王的典故,说道:“我是来定天下的,不可不受你们众位的礼,好吧,我就乘辇吧!”

于是他下了马,乘上龙辇,仍然以摄政王的仪仗开道,不用卤簿,向皇城南门走去。罗养性赶快命锦衣旗校从捷径赶至紫禁城,将卤簿陈设在皇极门外。

一切好似顺水推舟一般,清军大举进入了北京城,那些有心反对的官吏们也只好闭嘴不言。多尔衮也在众多投机、谄媚的官员中,开始了对北京城的战后恢复,开始用手段掌控北京城。

只是有时候历史的改变并不需要大动干戈,有些人活着便可以引起非常强效的蝴蝶效应。尤其是这个人是皇帝。

朱由检的南逃,太子的失踪,没有人在李自成败退之后,还想着去迎接太子登基。吴三桂的投降满清也被北京城的人所知晓,满清入关朝着北京来的消息也随即传来。

多尔衮进入站在北京城外到时候,这里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尸体随处可见,野狗、豺狼、食肉鸟类的到处都是,一片萧索荒废景象,哪里还有半点都城的模样。

京城的大门敞开着,没有兵马把守,从城门洞往里面看去,街道上也没有人。

多尔衮目光看向天空,京城内不知道何处,发生了大火,浓烟滚滚,冲天而起,看这个样子火势还不小。

“王爷,大量的汉人在南边出城了,要不要派兵去追击拦截?”属下来报,京城南边有大量的城中之人逃窜。

多尔衮摇头道:“不要去拦着,任由他们去吧。我们进城。”

在多尔衮的命令下,清兵并没有拦着离开京城的那些士大夫以及百姓。在聪明的人,一些时代的局限性还是有的。在这座大明王朝的首都面前,多尔衮觉得这些少数逃走的人并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接受这座城池,这座大明朝的首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