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摊牌了我签到成了崇祯皇帝 > 第29章 放行

第29章 放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冯元飚当即道:“那就靠岸吧。”

旋即冯元飚看向朱由检和崔战的等人:“靠岸之后,正好打听下消息。京城的消息恐怕已经传到南方来了,咱们也正好打听下南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海州地处海滨,有一处天然海港,随着大明海运行业的发展,海州这处沿海城市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郁洲山岛横在海州码头十余里外,从海州湾进入海州码头,就需要驶入这条一侧是大陆一侧是郁洲山岛的航道。

一百多年后,这里将全部变成一块陆地。

不过如今的海州,确实算是一个极佳的码头了。郁洲山岛就已经将东海带来的狂风巨浪给挡住了。进入海州城外的海域,风平浪静。

“这处码头位置太过于好了。”连朱由检看了这处海湾,都觉得此处位置很好了。

朱由检丝毫不知道,此处与郁洲山岛相连的海域,在未来就是连云港市的市区所在。

海洋变陆地,再出现城市,沧海桑田,莫过于此。

靠在码头上后,朱由检踩在岸上,崔战在旁边呻吟道:“踩在地上的感觉真不错。”

这几日下来,船只上士兵们晕船的症状都渐渐好转,差不多都适应了。

“带几个人咱们入城去吧,其余人在这里补给物资和看管财物。”冯元飚说道。

姜束留了下来,原毓宗也被留了下来。两人都苦着一张脸,去城里多好玩啊?

朱由检和崔战两人跟在冯元飚身后,后面跟随着一队士兵。

周围的百姓纷纷避让不及,兵灾之祸更甚天灾,如今朝廷的军队和劫匪没有什么区别的。

朱由检问道:“冯大人,咱们现在去哪儿?”

“去海州官府。”冯元飚说道。

“百姓看起来还不知晓北京城破的消息,想来消息还没有传到南方来。”崔战说道。

冯元飚叹道:“自三月十九北京城破,如今已经四月初四了,才过去二十天不到,不可能消息还没有传过来的。”

被冯元飚这么一提醒,朱由检寻思着李自成在山海关是不是已经败了,清军是否已经入关了?

自北京城破,朱由检便一路东行至天津卫,路途上没做耽搁,而后直接乘船南下,一路亦没有什么耽搁,堪称神速。

此时京城中的李自成还在与吴三桂进行紧张的对峙当中。

三月明亡之时,吴三桂在京城被攻破后数日后,就收到了京城的具体消息。

在此之前,吴三桂就已经收到了诸多满清的劝降攻势,皇太极曾致书吴三桂告以其舅氏祖大乐、祖大寿等“因系将军之戚”俱获保全,劝他“翻然悔悟,决计归顺”。又命三桂之兄吴三凤及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胡弘先、姜新、陈邦选等以亲属、旧谊的关系写信晓以利害,竭力劝说其降清。

吴三桂这个时候依旧敌视鞑虏,认为自己是明人、汉人,岂有降清之理?

其后,吴三桂面对鞑虏的劝降攻势,稍有动摇,写给祖大寿的信中已经表明了自己犹豫未决。

明亡之后,面对李自成的劝降,吴三桂还是选择了李自成。其原因还是那几点。第一点,吴三桂是汉人,李自成是汉人主体的政权,吴三桂自然选择了李自成。第二点,吴三桂的父亲以及大量家属在京城,并且父亲吴襄已经投了李自成。第三点,吴三桂麾下的军队,与鞑虏作战这么多年,十分仇视鞑虏,而对李自成却没有什么仇怨。史书上就明确记载了吴三桂此时因为军队的而选择李自成的记录:以清兵仇杀多次,不欲返颜,乃修表谋归李贼。

三月二十二日,明亡之后的第三日,吴三桂在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张贴告示,有“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等语。此时他已率领部下兵马前往北京准备接受李自成的新命了。三月二十六日左右,吴军行至河北玉田县,离北京已经不远了,吴三桂突然改变主意,选择投降了鞑虏。

其中原因已经不可知。不过传闻有三条:其一吴三桂父亲吴襄被李自成追赃助饷。二是吴三桂误信从京中私自逃出的奴仆谎报吴襄全家被大顺军抄没。第三便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吴三桂留在京城的爱妾陈圆圆为刘宗敏所霸占。

选择了投降满清,吴三桂旋返山海关,驱逐山海关官员。

李自成闻言消息后,正欲打算出兵山海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