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82章 潜归

第82章 潜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八十二章

其中最为中庸的一份制书,便就是维持现状的情况下,追认对方原原本本承袭,那位渤海高王除爵禄以外的现有一切职衔官身,也算是最为四平八稳的结果。乃是唐彦谦等人心中的基本预期所在,至少可以得到一份像样的馈仪和回礼,也能对朝廷的使命有所交代了。

而若是对方愿意尊奉朝廷而恢复漕运,并追加更多的输贡和进奉,那就万事好说了。唐彦谦自会拿出内容最为优厚的一份制书来,在原有高王家门基础上,继续追赠上三代,门荫子孙两代和诸多妻妾诰命,并进位柱国、平章、郡王,加太尉、司空、三孤三少等诸荣衔。

而最低预期的一份敕旨,则是在与对方交涉当中,就连最后一点表面功夫都维系不住的情况下;用以挽回朝廷最后一点体面的权宜手段,就是只承认对方的权设、检校官头衔,而引经据典教喻对方忠君爱国之道的大道理,基本上就是一份义正言辞的最后通牒(虽然没屁用)。

这样,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名分大义有缺之下,很容易就会成为手下人滋生野心和别念,就此以下克上犯乱的由头和借口。也是朝廷一贯以来用以牵制和遏制、威慑,那些藩镇所属的最后手段和凭仗了。当然,在现如今朝廷权威极度衰微之下,能够还有几分效果就不好说。

而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这些敕使也就别想好过了。轻则被押解驱逐出境,重则甚至有性命之忧。就像是这两年间朝廷加强东南各路的控制,也委派过多位的地方守臣、连帅之选。但是结果基本就是被地方豪强武装驱逐或是拦截,或是被架空起来乃至围攻身死了。

但不管怎说,在唐彦谦在见惯了一路上,关内道灾患连年的荒芜和人烟稀绝,河南道兵火连年的破败与凋敝;也见惯了朝廷权威的败坏和衰微之下,沿途地方形形色色的光怪陆离和群魔乱舞;所以,对于传闻中相对偏安一隅的淮南之地,未免产生了些许的期待和企盼之心。

因此当他们进入淮南境内之后,就不免有所耳目一新的异样感触了。因为在沿途几乎看不到任何的饿殍和路倒,或又是徘徊不去的群鸦、兀鹫和野狗;只有河塘、水沼之间偶然被惊起的水鸟飞禽。阡陌纵横的道路也是修得既平整且宽敞,河堤桥梁都经过了明显加固。

而扛着各色农具往来的那些士民百姓,虽然不免依旧瘦弱或是隐有菜色,但是在疲惫和困乏的容颜之下,精神气象却是相当地振奋和生动鲜活。比起之前在关内、河南沿途所见,那种麻木呆滞或是死气沉沉的普遍气象,宛如天壤之别一般,令人心情都略微爽朗起来。

更因为在这些道路上,行人商旅往来络绎,百姓也是行色匆匆,根本看不到任何游荡在外的闲人;除了那些人烟袅袅而暄声不绝的村邑之外,在大多数路口和桥渡、河津处,还有杂乱而繁忙的小市和野市的存在;就好像是根本未曾受到,刚刚发生在淮南境内的战事影响。

而就算是这些猬集在小市和野市的乡民、商贩,在看到了途经敕使一行的旗帜、仪仗和护卫之后,也是在天然敬畏和从容不迫地退避间,居然带着几分好奇颜色;完全不像北地那些藩镇治下的百姓,对任何军队和武装集团都闻风丧胆,迫不及待远遁藏匿的惊弓之鸟姿态。

这让看惯了遍地残垣废墟和流离失所者,唐彦谦为首的敕使一行也微微感叹不已,这是多少年未见的泰平治世了。要知道,哪怕在作为中原胜利者的宣武军境内,也难免连年征战之下,民生艰巨、困苦不堪;就算是作为天下至尊的今上,也难免要在乱臣贼子侵轧间几度出狩。

而越是往南越是靠近扬州的方向,敕使一行所遇到的村邑和市镇,就变得越发密集起来;在连绵无尽新割放干的水田,忙碌犁地的成群耕牛和农人,哗啦啦劳作不休的水车作坊、舟楫如织的河道之间,人声喧闹的村邑、市镇,几乎是在视野当中一个接着一个的让人目不暇接。

而在亲眼见到了巍然巨阔的扬州城,以及城外在河道纵横中绵延数里的城下坊,还有许多带着富贵风流气派的馆墅、园林、别苑的存在之后;唐彦谦一行人等却又是另一种心态和滋味了。至少之前被淮南镇给慢待和轻视,所带来的那点心中不甘和愤怨,也就是烟消云散了。

既然当今这位淮南之主,能拥有这般治理的手段和基业繁盛的气象格局,那自然就有轻傲朝廷的本钱和底气了。毕竟,长久以来朝廷也是要仰赖淮南转运的东南财赋,才得以维系下来。甚至就连护送他们前来的那位葛军校,也不免叹为观止的感触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