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81章 敕使(下)

第81章 敕使(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于是到了八月初,在汴军所称南下道路稍加平靖之后。唐彦谦也带着仅存十数名尚且完好的属吏、随员,以及包括黄匣敕书和节杖在内的为数不多行装,在宣武大将霍存的亲自护送下,再度踏上了行途。然而正所谓天意弄人要让他们一波三折。

就在敕使一行绕道东面进入亳州(今安徽毫县)境内之际,突然听闻亳州州城譙县又发生了兵变。却是毫州当地的团练将谢殷,以兵变驱逐毫州刺史宋衮,自立为守臣。因此,护送朝廷敕使的大将霍存,自然毫不犹豫发兵掩杀,斩谢殷于城门处。

而这时候,唐彦谦才忽然有些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位宣武镇之主会如此盛情款待自己这些人等。再想想身为当朝最为得势的内宦之首,大杨枢密养子的杨守节,又是如何会蹊跷的突然染病不起?正所谓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细思恐极了。

然而既然他已经身在汴军的严密护卫之中,就根本身不由己地只能装聋作哑,便由对方摆布行事了。好在对方除了借助为朝廷敕使打通道路的名义,在河南境内做了一些党同伐异,吞并和消灭、驱逐地方割据势力的同时,却也对他礼遇备至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当然了,最终当汴军兵临徐州边境。对着据有当地的武宁军节度使时溥,提出借道剿贼和通使的要求,却被毫不犹豫拒绝了之后。唐彦谦一行人反而得以解脱,被告知可以继续南下前往淮南宣敕了。因此,他登上汴军安排的舟船沿着涡水(今淮水支流涡河)放流而下。

在重新穿过了亳州境内,抵达依旧还是蔡贼占据的颍州时,唐彦谦未尝还有所担忧可能遭到的袭击和拦截;然而,他在沿岸见到的只有一片纷乱和内讧不休的情景;虽然在水路两岸也未尝没有见到,成群小股的流寇盗匪乱军横行其间;但都被汴军旗号所慑而不敢招惹。

因此,当他抵达了涡水入淮的河口之后,却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消息;也明白了之前乱象的由来。却是当地的蔡贼在大举入侵淮南时遭到了惨败,就连作为贼帅的秦宗权三弟秦宗衡,也为淮南军所获;因此眼下沿淮蔡军所据地盘内,正当时群龙无首、内部空虚的一片大乱。

因此,这对于护送敕使一行南下的这支汴军,无疑又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因此,他们很快就驱逐并占据了当地的要津,并且就此派人行船联络对岸,再护送敕使人等渡过了淮水。就在唐彦谦本以为,可以就此摆脱与汴军这种奇怪的伴生关系;

然而,在登岸之后唐彦谦却发现,护送他们过来的这百余名汴军士卒,非但没有就此功德圆满的踏上返程;反而是换了一身行头,而摇身一变成为了敕使一行的仪卫和扈从了。而按照那名葛姓军校转达的说辞是,既然身为朝廷敕使,又怎么能够没有基本的体面和排场呢?

然而,他能够拒绝对方的这一番盛情么?既然都这么一路过来了,唐彦谦也不在乎再被多利用上这么一回,仅存的剩余价值了。事实上在进入了淮南之后,他更担心的是当今那位年轻储帅的公开态度。

因为对方明明得到了河南方面的通传,却依旧自顾自得地班师南下;既未专程派人前来迎接和问候,却也未曾将其拒之门外;显然是要让敕使一行主动前往广陵城去会面。这是否有因为之前的事变迁怒朝廷,而要给前来敕使一个下马威的意味?

但不管怎么说,对方既然没有将朝廷敕使拒之于外,那就意味着唐彦谦一行还有继续发挥和操作的余地。想到这里,他不由摸了摸放在身边的黄檀木匣。按照朝廷例制,国家诏令分为册书,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敕旨,论事敕书,敕牒,两类七种,统称“敕旨”。

其中册立皇后、太子、诸王及三品以上用册书;用金线白帛或是玉版为书面。而制书则是重大军国要务、高位任免赏罚、爵禄封赠,以防虫耐腐的绢黄纸为书面;而敕书则更多是天子对臣下的批复文体。然后在相应容具上,则是用白檀木、黄檀木匣子以为区分。

只是贞元以后国家官爵封赏渐广,这些“敕旨”就不再那么讲究了。事实上,在他行囊当中准备好的敕书,足足有不同规格和内容的三种版本之多;以为对应可能在淮南境内遭遇到,不同的情况和局面。这也是自贞元以来朝廷敕使方镇时,一种灵机应变的惯例和对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