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末大军阀 > 第59章 声色

第59章 声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五十九章

当然了,作为天下首屈一指的风月胜地,扬州当地也不是没有相应的伎乐班子,而且可以说是遍地都是。而除了那些官属营生的教坊司、声乐署之外,许多富户大贾、高门大族之家,也会蓄养上许多家伎、倡优以为随时随地娱宴宾客,引为一时风尚。

就连昔日占据扬州顶级权势的高氏自然也不例外,不要说其他高氏亲族支系,就算是在那位便宜叔祖高骈名下,也常年蓄养着数百名形形色色不同来源,数年即换的歌舞伎乐。只是这一切都随着高骈开始修仙和吕氏掌握内外权柄之后,自然开始烟消云散了。

虽然后来又寻回了一些高骈早年的姬妾,但都用来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以及管理和教导那些年幼的亲族成员。因此,现在高明所主掌的节衙后宅当中,除了一些前身留用和罗括来的杂使奴婢之外,可谓是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虽然他还可以随时召唤教坊司或是声乐署里那些在编人员。此外除了常见的官伎、私伎之外,军队里同样还有专门的营伎;这是代表了风尘之中最下等的去处,以及一切风光华丽背后的黑暗丑恶角落。除非能够被足够身份的将领看中纳为私房,否则就是操劳到死一领破席送出荒野的下场。

因此,在高明上任之后的诸多举措之中,也专门有所改变了这么一条。虽然他无法直接废除旧发和取缔军中所属的现有数百名营伎,但是稍微提高她们伙食营养等日常的待遇,以防疫为由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禁止胡乱打胎和收养那些意外怀上的孽生子;

乃至许诺抵达一定年限后,嫁给军中的相好或是改名换姓转为民籍,还是可以力所能及的。相比之下的官伎还略有保障一些,至少在她们老去之后,还能够继续教养新人度过余生,以为可持续发展之道。而教坊司和声乐署的地位和待遇,又要相对官伎更高一些了。

其中声乐署基本就是世代相传的倡优、伶人,乐工之家,相对专业一些。而教坊司的来源则是要繁杂的多,既有罪人家眷所充,也有官籍从属的人员,更有些从地方选拔而来的名家大家。因此其中自然也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同待遇和地位。

其中最为出色和名气最大的,甚至可以直接选入大内以充宫中歌舞所选,被称为“内头人”而拥有出入宫禁在内的种种优待和隐形的特权。然后其中尤为出众的则可以入选梨园、宜春二院,接受天子亲自指导和**;成为举国最高规格的大朝和佳节内宴上的保留节目。

而更有甚者还能够更进一步,籍此入选天子陪臣身份的内供奉院,与公孙大娘、李太白等当世大家,比肩同堂光耀一时。如开元时的“凌波龙女”谢阿蛮、“永新娘子”许合子、“歌值千金”念奴一般的盛况当前。当然了,如今扬州虽不及如此规格和气象,但是依旧不乏历代名人、大家。

就像是如今的教坊司当中,依旧还保留着当年安史之乱期间,前金吾将军韦青与许合子在扬州再度相逢,所就地传唱纪念这场悲欢离合的乱世之曲——《水调歌》的原谱。后来杜牧的《扬州三首》有句:“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即出自于此典故。

因此,教坊司和声乐署中人虽然还免不了被上层人物召唤去陪侍和会宴,但终究是以声色技艺的表演为主,陪侍反倒是兼带的次要需要。高明也没有直接废除这个体制,让这些大多数一辈子除了特定技艺之外,就没有别的谋生本事之人,就此流落街头的打算;

而是计划扩大相应受众的范围,不再只是上层一小部分人的专属享受,就此慢慢转型成某种意义上的大众宣传,和例行慰问职责的部门。因此,他在位以来除了个别佳节庆典的例行活动之外,就基本上没有专门召唤过任何教坊司的存在,后宅当中更是无暇去置办和筹备什么声乐享受了。

这也是高明主掌淮南之后所察觉到的束缚和无奈之处,作为一个方镇政权自有其运行的规律和惯性。你可以雷厉风行或是生杀予夺的肉体消灭掉一批人,来短暂改善和替代某种事态;但是却没有办法彻底消灭掉,维系一个体制运转下去的传统和惯性,至少光靠个人权威和暴力手段是不够的。

因此,但凡要想大刀阔斧的做些什么,你就必须在改造这架政权机器的过程中,同时想办法获得足够的替换零件;才能令其在磕磕绊绊的磨合当中继续运行下去,而不是就此在内耗和停摆中崩坏掉。而有些触及核心的内容,则是未到合适的时机就不便进行改动,不然引发的代价和后遗症就得不偿失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