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93章 八王之乱 续18

第93章 八王之乱 续1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于是,朝廷下诏:“各级官员再遇到法律规定之外而需要讨论议处的事情,要随案件上报处理意见。

即便这样,依然不能革除随意议处的弊端。

这里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对上面提到的张释之、公孙弘、汉高祖案件有关情况说明一下。

张释之,生卒年不详,西汉法学家、法官。

一天,汉文帝外出到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文帝御驾的马,文帝差点摔下来,因此,非常恼火,就让人拘捕了这个人,交给廷尉查办。

张释之对这个人进行了审问,依法判定为“冒犯车驾,罚金四两”,将判处结果上报朝廷。

汉文帝很生气,认为判处过轻。

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不应该偏私。法令都有一定之规,如果加重处罚,如何取信于民。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如果廷尉不公正,地方也会不公正,百姓定会惶恐不安。”

汉文帝思考了很久才说:“廷尉的量刑判决是对的。”

公孙弘判处郭解案复杂一些。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山东寿光人,西汉丞相。

这位老兄大器晚成,40岁才开始读书,60岁才当官,80岁的时候死在丞相任上。

郭解是河南济源人,以游侠闻名,少年时心狠手辣,经常打架斗殴,私铸钱币,挖坟掘墓,包庇罪犯,干尽了坏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有所悔悟,做了许多行侠仗义的事,为后世所称道。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了稳定统治,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下令将各地的富人迁到长安附近的茂陵居住,郭解也在名单之列。

大将军卫青替郭解说情,汉武帝却不同意,认为一介贫民能让朝廷大员替他说话,可见他不是贫寒之辈。

杨季主的儿子是轵县(今河南济源)县掾,郭解也在此县,县掾履行职责上报了郭解迁徙的名,郭解的侄子杀了县掾,随后,杨季主也被杀。

杨家的人开始告状申冤,郭解的手下又将告状之人杀死。

汉武帝听闻这一消息,十分震怒,下令拘捕郭解。

郭解把母亲安顿在夏阳(今陕西韩城)后,自己逃到了临晋(今山西运城),郭解走投无路,只好去拜访当地的籍少公(大侠),此前二人并不认识,籍少公就协助郭解出关。

官吏得到郭解出逃的消息,就追踪到籍少公家里,籍少公自杀身亡。

郭解被抓以后,汉武帝派人对他进行审问,发现郭解所犯罪过都发生在大赦之前。

但是,郭解的手下都是一些莽夫,依然干着杀人的勾当。

一天,济源的一个儒生和审理郭解案的官吏闲聊,这个儒生很了解郭解,他说:“郭解经常作奸犯科,触犯法律,怎能说他贤能呢?”郭解的手下听到有人侮辱自己的主人,就杀了这儒生,还割了他的舌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