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92章 八王之乱 续17

第92章 八王之乱 续1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8月,朝廷任命裴頠为尚书仆射。

裴頠虽然是贾后的亲戚,但是,裴頠有学识,德行很好,是个正直的大臣,因此,在朝廷中官声颇好,官员很清楚,很多的官员甚至担心像他这样的人不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又过了些日子,惠帝下诏让裴頠独掌要职。

裴頠上书坚决推辞:“贾模刚刚去世,就让我来代替他的职位,这样就提高了外戚的地位,在用人方面是偏私的举措。”

裴頠还举例说明:“汉代共有24位皇帝,只有文帝、光武帝、明帝不重外戚,他们的外戚都得以保全,能够保全的原因不是他们有多贤良,而是他们远离危险的地位。古时候鲁国的穆叔不办越礼的宴乐,我也不敢接受超出常规的诏命。”

惠帝没有同意裴頠的请求。

有人劝告裴頠:“你现在还有机会在宫廷内外直抒己见,如意见不被接受,则可以借口生病为由隐退,否则,再上书十次,也没有用,灾难迟早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裴頠感慨叹息了很久,觉得劝诫很有道理,但是,犯了读书人的通病,犹豫不决,却没有用行动实践他人的劝诫。

一个30多岁的年青人,已经处在这样的高位,通常很难认清自己,预料到了结局,但是,没有采取有效的实质性措施进行躲避,这点和春秋时期的范蠡相比,差的不是一点。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他很了解勾践只可以共患难,但是不能共富贵,还劝说大夫文仲退隐,文仲不听,后来,被勾践身死,而范蠡则携西施激流勇退,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很多的朝臣能够认清当时的形势,惠帝暗弱,而各位王爷野心勃勃,天下打乱只是迟早的事。

我们说惠帝暗弱,还算客气的,实则愚笨,史上记载的很多。

一次,在华林园听到蛤蟆的叫声,惠帝就问左右的随从:“这叫的东西,是为公呢?还是为私呢?”

他这话一出,随从们都偷偷笑了。

幸亏有个机灵鬼回答:“在公家的园子里就是为公叫,在私家园子里就是为私叫。”

惠帝似乎满意的点了点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