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89章 八王之乱 续14

第89章 八王之乱 续1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为老子没有明确这个问题,故而后世对此争论不休,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角度的解读,便分化出不同的哲学流派来。

?崇有论?的观点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比较晦涩难懂。

但是,我们在这里还是要把裴頠的主要观点陈述一下。

裴頠认为:“人们对于逐利和私欲这种事,只可能尽力减少,但是不能杜绝这种事的存在,物质用度过于奢侈可以节俭,但不可以说以无为贵。大概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深入剖析有形之物的弊端,高度称赞虚无之义的美妙。有形器物的特征可以得到验证,虚无的理论却难以得到检验。美妙善辩的言论可以使人高兴,似是而非的言论容易使人迷惑。人们听了这些迷惑的言论,通常会沉迷于已有的说法。虽然有不赞同这些说法的人,但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就只好屈从于这些已成的习惯,因此,虚无的道理的确不可以超过。这样,虚无的言论有唱有和,很多人固执己见而不知回头,于是,就轻视那些治理事务的职务,看轻事业的功绩,崇尚空乏不实的言论,鄙视努力工作的贤人。而世人就沉迷于追逐名誉和利益。于是有文采善辩的人就玩弄言辞,木讷的人就称颂其虚无的宗旨,从而迷惑众生。因而以虚无立言,称为玄妙;做官不亲自司职,称为雅远;做人放弃廉洁操守,称为旷达。所以磨练节操与德行的风气,更加衰落。放纵的人借着这种风气,有的违背祭祀、丧葬的礼仪,忽视自身的容貌的仪表,轻视长幼的秩序,混淆贵贱的等级,更有甚者,到了赤身裸体不知羞耻的地步,士大夫的操行已经被彻底践踏。”

“有形的万物,虽然是由无滋生出来的,然而既已生出来,有与无就已经有了区别,那么无就是被有所遗弃的了。因此,滋养已生成了的万有,不是无所事事所能保全的;治理天下的百姓,并不是无为就能掌控的。思考不是事物,然而,处理万事必须经过思考,但不能因为处理万事本身(思考)不是事物,就认为思考是虚无的。工匠并不是器物,然而,制作器物必须要有工匠才行,但不能因为制作器物的工匠不是器物,就认为工匠不存在。因此,要想捕捞深水中的鱼虾,并不是安心睡觉就能得来的,要想让高墙上的鸟儿落下来,并不是拱手静待就可以得到的。由此看来,成就“有”的都是“有”啊,而虚无哪里有益于已经存在的众生!”

裴頠的这篇文章比较长,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贡献,裴頠在历史上的头衔是哲学家,可见,他的哲学成就远远高于他的官场成就,这里只是选取了很短的一段来论证当时存在的社会风气。

然而,由于习惯已经形成,裴頠的这篇文章也没有能改变什么。

这年拓跋猗卢为了扩展地盘,开始向沙漠的北边和西边打主意,因为,南边的汉人比较强大,不好惹,只能避实击虚,找软柿子捏,所以他才有了这个打算。

他率兵越过沙漠以北去巡视,觉得地广人希,国小人弱,应该可以先收服他们,于是,借此向西攻打各国。

就这样经过5年的征伐,他收服了大小30多个国家,实力得到增强。

公元298年3月,天下一派祥和的景象,于是,西晋又大赦天下。

到了9月,荆州、豫州、徐州、扬州和冀州,5个州都因为连续多日大雨,洪水漫过堤坝,很多河流发生了水灾,淹没了很多村庄和农田,朝廷赶紧号召这些地方的军民抗灾抢险。

汉中这个地方,在张鲁统治时期,氐人李氏一族很多人从巴西宕渠(四川北的达州、巴中、广安、南充等地)去归附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