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25章 一统山河 续24

第25章 一统山河 续2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公元268年10月,吴主孙皓主动向北方的晋国发动了一场战争,派将领施绩率军进入江夏(今武汉),派万彧进犯襄阳。

晋武帝命义阳王司马望统领中军步兵、骑兵20000人驻扎在龙陂(今湖北荆州江陵区),准备声援江夏与襄阳两个方面的战事。

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领兵抵抗施绩的入侵,并打败了施绩,司马望便领兵返回。

吴国进攻北方晋国的同时,也对岭南的交趾发动了进攻。

吴国交州刺史刘俊、将军顾容前后三次攻打交趾(今越南河内),都因为晋国交趾太守杨稷的抵抗而失败了。郁林(今广西贵港市)、九真(今越南中部)两地都归附于杨稷。

杨稷派将军毛炅、董元攻打合浦(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在古城交战,大破吴军,杀死刘俊,修则,剩下的散兵逃回了合浦。

杨稷向西晋朝廷上表毛炅为郁林太守,董元为九真太守。

交趾之前本来是吴国的地盘,为何要攻打呢?

这里有段恩怨持续好多年,需要介绍一下。

交趾,即今天的越南。

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土地,位于岭南,与中原距离遥远,秦汉时期统治中心在中原,因而,岭南还没有得到开发,那里山河纵横,地理环境和民族状况复杂,交通极为不便,为不毛之地,当地族群屡次反叛,要想牢牢控制实在不易。

西汉成帝时,杜钦就劝说过大将军王凤,认为那里太蛮荒,百姓还没有得到教化,管理起来很困难,不应该花太多财力物力去控制那个地方,不要在那里设郡,应该放弃那里的百姓,和当地不要再有什么联系。

这种观点简单说就是罢郡弃民,持有罢郡弃民观点的人当时不在少数,说明了一些人对蛮荒之地的看法,这个观点显然不对。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多说两句。

因为领土问题涉及主权问题,寸土必争,这个观念必须植根于每个国民的灵魂深处。

我们以西藏、新疆为例,今天的西藏、新疆虽然比内地落后,西方敌对势力经常用这些落后地方做文章,攻击我国的人权状况,就是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我们决不能让西方的阴谋得逞。即便西藏、新疆现在有些落后,他们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份子,不能撒手不管,也不容许他人说三道四,更不容许分裂。

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后,各个政权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互相竞争,以前不受重视的蛮荒之地也成了争夺的焦点。

东汉末年军阀士燮占有了交州南部四郡:交趾、九真、合浦、日南,交趾地区得到了开发。

公元226年,吕岱平定了士徽(士燮的儿子)叛乱,将交州南部四郡纳入孙吴版图,吴国正式行驶对交州的管理。

既然提到了士燮,我们先来说说士燮的情况。

士燮的祖先为鲁国人,汉末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交州,经过六代的发展,到士燮父亲士赐,已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在汉桓帝时担任日南太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