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17章 一统山河 续16

第17章 一统山河 续1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诸葛瑾(174年--241年)为诸葛亮的兄长,为了避祸,去了江东,经人推荐,效力东吴,后来得到孙权赏识,成为东吴重臣,本书根据需要在这里不多作介绍,主要介绍一下他的儿子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成年后,身材比较肥胖。

诸葛恪起初主要是辅佐太子孙登,深得东宫的信任。

诸葛家族的人都比较聪明,只不过历史记载的都是牛人,所以,让人感觉确实很厉害。

有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的父亲和叔父(即诸葛亮)谁更优秀呢?”

诸葛恪回答:“我的父亲。”

孙权问原因,诸葛恪回答:“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后高兴地大笑。

还有一次,蜀国使者来访,谈完正事,开始闲聊,孙权指着诸葛恪对使者说:“他很喜欢骑马,你回去告诉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

诸葛恪立刻下跪称谢,孙权说:“马还没有到,怎么现在就谢呢?”

诸葛恪说:“蜀国就好象陛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能不谢呢?”

按现在的话来说,叫情商高,有没有觉得诸葛恪很会拍马屁呢。

诸葛恪早年的成就主要是平定山越人地区的匪患。

公元234年,孙权任命诸葛恪为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去平定山越人的匪患。

山越人主要生活在南方的山区,大致今天江西,福建、浙江南部,聚众山林,自幼习武,民风彪悍,出山就做强盗,朝廷派兵去征讨,就躲进山中,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朝廷很头疼。

诸葛恪上任后,不与山越人交战,只是在各险要的地方修筑工事,把守隘口,如果山越人愿意归顺就设村落,让他们聚众生活,进行管理。

到了稻子成熟的季节,就派兵去抢收,山越人由于没有收成,只能靠存粮生活,一旦没有粮食,就会饿肚子,只好乖乖的主动出来归降。

三年之后,收服了100000多人,把其中的40000多壮丁编成军队,不仅充实了人口,还扩充了军队,解决了历代朝廷头痛的山越人匪患问题。

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诸葛恪被选为托孤大臣。

孙亮继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

同年,魏国趁孙权去世,新主继位,派70000大军进攻东兴,魏军进攻东兴的主帅即是他的堂叔诸葛诞,这是他们叔侄在战场上真正的一次较量。

诸葛恪是吴军主帅,冠军将军丁奉率领吴军先锋部队击溃了魏军,大败魏军,取得东兴大捷,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战后,吴主孙亮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诸葛恪的事业达到了顶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