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西晋之殇 > 第16章 一统山河 续15

第16章 一统山河 续1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钟会原打算派姜维从斜谷出兵,攻击长安,然后,水陆并进,攻占洛阳。

而司马昭已经有了防备,钟会的计划还未及实施,他的很多部下不想参与反叛,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家都在北方,征战久了想念父母、老婆、孩子等亲人,而且,谋反是杀头的罪,因此,很多将领不同意做钟会的同谋。

钟会也担心有部下不听从指挥,姜维也考虑了各种可能性,给钟会出主意,建议他把占据高位的有功劳的将领杀掉一批,重新启用一批忠于自己的新人。

可是钟会在关键时刻,犯了很多读书人爱犯的错误,瞻前顾后,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他也把很多将领关起来,逼他们表忠心,可是这些将领没有答应。

过了两天,胡烈不打算参与钟会的谋反,和部下密谋发动兵变,率领部下在成都城内和钟会的部队发生激战,姜维带兵帮钟会平叛,被杀,接着,钟会也被杀死。

这样,钟会的谋反,胎死腹中,姜维的家人全部被杀,钟会的儿子也被杀,部下亲信也全部被杀,钟会对自己谋反还是估计不足。

钟会死后,邓艾部下想把邓艾接回来。但是,卫罐、胡烈都参与了诬陷邓艾的整个行动过程,害怕邓艾回来后,追查此事,事情一旦泄露,于他们不利。

于是,卫罐就派田续率领一支部队追赶邓艾,在绵竹附近追上,然后,把邓艾父子杀了。

激战后的成都城内秩序混乱,各衙门处于瘫痪状态,士兵也没有人约束,老百姓苦不堪言,卫罐决定尽快稳住局面,下令各位将领约束士兵,在成都发布安民告示,晓谕百姓,恢复正常生活。

刘禅投降后,被送到洛阳,册封为安乐公。

这年3月15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歌舞升平,当晚宴上出现原蜀国音乐的时候,蜀汉降臣大多很悲伤,有的甚至泣不成声,此情此景不免思念故土,只有刘禅比较兴奋,若无其事,之后,司马昭问刘禅:“是否很想念蜀地?”

刘禅却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典故乐不思蜀的来源,有蜀国这样的君主,就是人间悲剧吧。

公元264年5月,魏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能享受的待遇司马昭全都有了,此时的他,已经站在权利之巅,剩下的只差一个形式了。

司马昭在生前,考虑过立小儿子司马攸为继承人,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小儿子。

司马攸从小聪明伶俐、性情温和,长大后不仅文采斐然,亲贤臣远小人,朝野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才能和威望远在司马炎之上。

司马攸虽然说是亲生儿子,但是,司马师没有儿子,他被早早地过继给司马师,是司马师伦理上的儿子。司马师为了夺取江山,顾全大局,把身后事都托付给了司马昭。

司马昭每每想到这些,都心存感激,由于司马师的功劳很大,所以,司马昭有意封司马攸为世子。

他的心腹重臣何曾、贾充都反对,这样才立大儿子司马炎为晋王太子,司马昭过世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爵位。

公元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

至此,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走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将由司马炎来实现。

公元265年12月,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的做法,自己登基。

登基前指使一些人去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然后,曹奂下诏书说:“晋王,您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之内皆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让我把皇帝之位让给您,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

司马炎假意多次推辞,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才接受魏帝禅让,曹奂被封为陈留王,搬到金庸城居住,这样,西晋建立了。

晋王司马炎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追尊晋宣王司马懿为宣皇帝,晋景王司马师为景皇帝,晋文王司马昭为文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

司马炎改革分封制度,将其祖父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封地二万户的为大国,设置上、中、下三军,可以拥有兵力5000人。封地一万户的为中国,设置上军、下军,兵力3000人。封地五千户的为小国,兵力1500人。

封皇帝的叔祖司马孚为安平郡王,封地达四万户,超越一般的大国。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叔父司马伦为琅琊王,叔父司马亮为扶风王,封皇帝之弟司马攸为齐王,这四人均为大国。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彤为梁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等等,同时分封为王者达27人。

随同司马氏创业的功勋贵胄也都获得加封,任命石苞为大司马,郑冲为太傅,王祥为太保,何曾为太尉,贾充为车骑将军,王沈为骠骑将军,其余的文武官员,都加官进爵。

接着,任命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统领朝廷内外的军事事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