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 第六十七章:别选易经

第六十七章:别选易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正文第六十七章:别选易经最新网址:徐守业接着说道:

  “这位鄢御史是嘉靖二十年进士。”

  “兵部族兄里的意思是,鄢御史走了小阁老的路子。”

  “才拿到了来福建清军的差事。”

  徐守业叹息一声。

  他虽然是地方指挥使的儿子。

  远在福建却也听过小阁老的名头。

  徐守业曾听家父讲起。

  一位被罢了官的知府。

  被重新任用时想给自己某一个好位子。

  拿来五千多两银子。

  结果连严府的门都没进去。

  徐守业也见过父亲的下属。

  为了能出城设封。

  出重银孝敬他家父。

  稍微一想。

  也知道这位鄢御史。

  花了多少银子给自己某了个肥差。

  等他到了福建。

  还不使劲的压榨出银子给自己回本。

  张洛还是平静的问道:

  “贵府打算如何应付这位御史?”

  徐守业了愣了一会。

  这是他冒险从家父那里听来的秘密。

  不太好对外说出。

  但考虑到张洛有“通天”的本事。

  徐守业还算打算全盘脱出。

  他都是为了徐家啊。

  徐守业说道:

  “家父打算让兄长到福州府去一趟。”

  “到福州府都司衙门看看情况。”

  “朝廷的御史来到福建。”

  “肯定会先到都司衙门。”

  “但是两位兄长都有要职在身。”

  “没有军务不能擅自离开泉州。”

  现在是危机时刻。

  徐指挥使不想直接把儿子派出去。

  犯了朝廷法规给人留下把柄。

  张洛转眼一想。

  对着徐守业说道:

  “少主,要解自家的灾难。”

  “重点就少主你身上。”

  徐守业疑惑的指向自己。

  “在我身上?”

  张洛说道:

  “在下刚刚已经通顺了天机。”

  “你是此次帮助徐府破难的关键人物。”

  “当由你向父亲请命。”

  “为家父分忧前往福州府。”

  张洛又笑着说道:

  “要是这事你能做好。”

  “你徐家的荣华富贵。”

  “还有你一直所想的事情。”

  “都会在这次事件中有变数。”

  徐守业猛了喘气起来。

  自己所想的不就是夺了我哥的位置。

  继承指挥使的大业吗?

  这张洛果真神力深厚啊。

  看出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还给出了徐府解难的方法。

  张洛也不能确定徐守业有夺位的想法。

  让徐守业自告奋勇去福州。

  是他想拿到这次清军的最新情报。

  镇海卫和泉州卫比不了。

  官场上没什么靠山。

  无法拿出金银钱财打发御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得先了解清楚鄢懋卿的情况。

  再做好最好的打算。

  徐守业赶忙给张洛倒上美酒。

  然后自己也一饮而尽。

  拱手说道:

  “多谢张大哥的美意。”

  “若是这次大事能成。”

  “徐守业定再请一次张大哥。”

  说罢,徐守业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钱袋子。

  放到酒桌上,然后急忙下楼跑回徐府。

  张洛打开钱袋。

  里面足足有着十两大白银子。

  张洛不经感慨,这位小少爷真是人傻钱多。

  看着桌上的黄美酒。

  张洛又给自己倒了几杯。

  坐在椅子上好生品尝起来。

  闽广地区的酒楼多以黄酒待客。

  这酒比白酒度数低。

  好下肚,没那么刺激。

  等到徐守业结账走人一个时辰后。

  胡照,张胜文和魏家兄弟。

  四人开始缓缓醒过来。

  胡照看着袖子里白纸名贴。

  一脸担忧的对着张洛说道:

  “张洛兄,这徐家小公子在县城里名声极差。”

  “怕不是什么好朋友啊。”

  张洛随意的说道:

  “这人我知道他的秉性。”

  “胡大哥请安心,张某心中自有打算。”

  胡照叹了口气。

  但他和张洛不过认识两天。

  也没法深劝张洛去交什么样的朋友。

  只好连叹了好几口气。

  表示自己的不满。

  然后搀扶着另外三人。

  和张洛一块回到县学。

  五人中除了张胜文住在县城里。

  胡照和魏家兄弟都住在城外。

  胡照更是住在名河岸边。

  比张洛的镇海卫住的还远。

  等到第五天学习结束后。

  四个人都要到第二日一早再出发。

  回县学的路上凉风嗖嗖。

  几人被冷风吹的头脑渐渐清晰。

  都是些文化人呆在一起。

  回到宿舍反倒难以入眠了。

  五人里除了张洛。

  其他四人都是自小开始看书的。

  胡照更是读了二十几年书了。

  四书和朱子集注都已熟读。

  五经方面胡照选修的是《易经》。

  目前正是攻读此书的阶段。

  都是读书人。

  科举考试自然是最火热的话题。

  胡照参加了四回童试。

  又是五人中年纪最长的。

  于是率先开口说道:

  “张洛兄你还没定下五经选读吧?”

  张洛笑着点头。

  第一天上课的时候。

  康教谕集中考察几人的功课。

  张洛当时就说了自己五经没怎么看过。

  还没选定本经。

  胡照说道:

  “我比大家年长几岁。”

  “就自称长兄了。”

  “我是选读易经的,我要劝你别选易经。”

  “为什么?”

  胡照叹气说道:

  “酒席之上我看那徐公子一直叫你算卦。”

  “算卦之术多出自易经。”

  “故而才好言劝你。”

  “兄长我好几次考试都载在了这易经上。”

  科举的答题格式都是八股文。

  考的是学生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四书是所有人都要考的。

  所以四书读书人都会去通读。

  五经方面则是出五道题目。

  你选读的是哪本就选择相应的题目。

  五经都是考试前确定了。

  不能上了考场再改。

  胡照哀伤的说道:

  “我们晋江县选读《易经》的人数不胜数。”

  “泉州学堂的那位院长就是《易经》大家。”

  “我年少时看《易经》页数少。”

  “抄写,读起来都方便些。”

  “到了现在真是悔不当初啊。”

  几人通通没有出语。

  在场的都是寒门出身。

  知道为什么都选读《易经》。

  《易经》的字数最少。

  在这个时代不管是抄书还是去买书。

  对于出门普通的书生来讲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像胡照这般选择《易经》的平民子弟是很多的。

  选读的人多了。

  所以《易经》在考试中竞争格外激烈。

  出的题目难度越来越高。

  胡照的四书已经学的很通透了。

  每回考试都在《易经》中丢了大分。

  “那以胡大哥的见地。”

  “选择哪本更是合适?”

  胡照说道:

  “该选《诗经》才是。”最新网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