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 第六十一章:变现

第六十一章:变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正文第六十一章:变现最新网址:实际上满五十斤的黑糖。

  应该能提出三十斤左右的白糖才是。

  但是因为前几次实验的失败。

  导致先前浪费了一些糖水。

  根据上会晋江糖店询问出来的价格。

  二十五斤白糖将近能卖三十多两银子。

  张洛内心激动不已。

  这就是暴利产业。

  最好的赚钱方法就是技术上的提升。

  张洛也明白。

  这种挣大银子的方法也不能长久。

  当提出白糖的方法传遍大江南北后。

  白糖自然而然的不再是奢侈品了。

  价格会回归平稳。

  银子也就挣不了几个了。

  等到几十年后的万历年间。

  一斤白糖不过八百文钱。

  大概只有一斤黑糖两倍多的价格。

  在嘉靖年间已经有了少数人掌握了提晶技术。

  手法只要传播开来。

  白糖的卖价会成倍速的下跌。

  想到这里。

  张洛开始将提出来的白糖包装起来。

  来不及等到鬼市再开门了。

  这回去县城里读书。

  就得把这些白糖变现。

  三天后,进入了六月。

  第一次来晋江县城的时候。

  是半个月前和张长伟一块到县衙里交罚银。

  现在到了六月初。

  已经是和康教谕约定好上课的日子了。

  上回张洛巧妙的使用了。

  范文正公的名词。

  让康教谕打消了辞官的念头。

  他回到县学着手开始进行县学改革。

  晋江县内有二官学和一私学。

  泉州学堂是私人学堂。

  但却是整个泉州府中试最高的地方。

  在福建省都有不小的名声。

  外地人来到晋江县。

  都会到泉州学堂来上学。

  泉州府学位于晋江城外。

  有泉州官府的支持。

  府学银两比较充裕。

  招生面又广。

  凡是泉州府各县,各乡,卫所的人。

  只要过了童试都能就读。

  这两年间也有几人中举。

  算上得上仅次于泉州学堂的存在。

  唯独这晋江县学。

  有家境的人都去泉州学堂求学。

  家里条件不好的。

  也都想尽办法去城外的府学读书。

  在康教谕到任前。

  县学里大部分的秀才都是挂个名头。

  想着每月领二两银子。

  等到康教谕开始整治县学乱象。

  这些秀才苦于新的制度太严。

  被康教谕剥夺秀才资格。

  全都自主离开县学。

  康教谕拿着多出来的秀才银碌。

  再加上自己每月的一点银子。

  弄出了一个面向本县平民学子的补习班。

  每月的三到八号。

  学生来县学上课。

  期间的衣食住行。

  都有县学负责。

  也算是给一些寒门子弟们。

  一个免费读书和学习交流的场所。

  康教谕拿出了自己的全部俸禄。

  他一个没有品级的学官。

  每月本来就没多少银子。

  如果不是家中亲戚没有和他同来。

  还在江宁老家种田。

  康教谕这种做法。

  都养不活全家。

  为了让县学有更多的经费。

  康教谕又自己在县学后面。

  开了二亩荒地。

  身为一县的主学官。

  还要自己动手种田。

  这事一下成了晋江县的大笑闻。

  泉州学堂的院长对这事意见不小。

  认为康教谕作为学官。

  不该去做这种有辱斯文的事情。

  康教谕倒是不在乎他人的指责。

  按照自己的所想的边种田,边讲课。

  像吴秀才这种穷生员很快便发现。

  这位新来的康教谕授课非常尽责。

  之前的几任县学教谕。

  都把这个位子当个垫脚石。

  在县学呆个一年半载的。

  就运作几下跑到别处去了。

  他们既没有授课的本事。

  也没有心思呆在县学里面。

  比如上一任教谕从到任至调任。

  七个月的时间就没给生员们讲过一节课。

  康教谕虽然没到进士水平。

  但以他的知识教导一帮秀才是卓卓有余的。

  这几天学下来。

  吴秀才感觉自己长进不少。

  对马上到来的考核。

  也没有太多的担忧了。

  不过晋江县的大部分寒门学子。

  对于康教谕新办的补习班。

  都保持观望态度。

  康教谕在新知府到任的那一天。

  不肯行跪拜礼的的事情。

  在县城里已经传遍了。

  部分读书人担心知府记恨康教谕。

  导致自己受到牵连。

  在古代师生关系不亚于父子。

  进了康教谕的课堂。

  就算是他的弟子学生了。

  要是因此被知府盯上那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而泉州学堂本身也有对寒门子弟开放的条件。

  泉州府天赋不错,读书用功的。

  如果家境不好,交不起学费。

  泉州学堂可以给于免学费的待遇。

  进了学堂可以业余时间干些活来养活自己。

  所以十几天的时间了。

  愿意参加补习班的学生。

  算上张洛不过五人。

  对于这种结果。

  康教谕事先已经料到了。

  张洛身上带着镇海卫的路引。

  又有县学开的书据。

  守城的兵丁没敢勒索钱财。

  县学下午正午开学。

  这会才刚到中午。

  张洛来到上回的糖店。

  这糖店老板躺在木椅上。

  闭着眼睛似乎是半睡状态。

  听到有进门的声音。

  糖店老板马上从椅子上坐起。

  热情的欢迎的张洛的到来。

  “这位郎君,上回买的糖丸不错吧。”

  “小店一直是正经买卖。”

  “都是正宗的福建本地糖。”

  过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糖店老板竟然还认得张洛。

  张洛说道:

  “好吃,好吃。”

  “请问店家所姓?”

  “在下姓王,小郎君这次想买多少?”

  张洛笑着说道:

  “不不不,王老板。”

  “我这回不是来买糖的。”

  “是来向你卖糖的。”

  “向我卖糖?”

  王老板不解的看着张洛。

  只见张洛打开一个随时的包裹。

  一打开里面全是张洛刚制出来的白糖。

  “是白糖霜!”

  王老板赶忙朝前走上几步。

  仔细看了看张洛的白糖后。

  摇头说道:

  “这不是糖霜啊,这不过是把冰糖打碎了而已。”

  张洛疑惑的说道:

  “这为什么不是糖霜?”

  王老板说道:

  “糖霜轻细,如白雪般小点。”

  “和你这种不一样。”

  张洛这下清楚了。

  明代的糖霜就是以后的糖粉。

  自己结晶出来的白糖。

  和能卖出高价的糖霜是不一样的。

  张洛问道:

  “王老板,这一斤冰糖你能出多少价钱?”

  王老板又看了几眼白糖。

  心里盘算着。

  这种自制的冰糖喝福州府比不了。最新网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