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就被李世民率重兵包围 > 第45章 化学的一道门(求推荐 求收藏)

第45章 化学的一道门(求推荐 求收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何在旧社会快速拉起一支队伍?

有的人若是以为只需振臂一呼,那么就太过于天真了。

古代的人民任劳任怨,只要还有一点吃的,哪怕都还吃不饱,也绝不会造反起民乱。

都是到了生死关头,已经确实活不下去了,才敢振臂一呼。

但大多都是成不了势的,凡是能壮大的,其背后都少不了世家豪门的影子。

除了农民的思想局限性,更重要的就是钱粮二字。

我还能活下去,凭什么要跟你干这些杀头的买卖?

当初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快速壮大成燎原之势,与政策“二等兵月饷二十元,并分配土地”是离不开的,而且军饷还足额发放,绝不克扣。

而当时国军中央军的二等兵军饷不过十元,还要被各级克扣,甚至有些部队连军饷不发。

再加上那时风雨飘摇,军阀混乱割据,民不聊生,要么是拉了壮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挨了枪子,要么就是被压榨得税都收到了七八十年之后,你会怎么选?

横竖都是活不下去,还不如去投奔军饷高的。

这或许就不难理解,天天都在报道九九六福报,人们还是要挤破了脑袋抢着进大厂。

迪夫也是知道这一点,没有人会是傻子,没有了优渥的待遇,也就不会有人谈什么理想。

而一旦有了高尚的理想,就能感染更多的人前来加入,即使那时候的条件再艰苦。

迪夫此举正是如此。

这一百五十钱,按着市价足以买三十斗的米,而此时的亩产也不过是六斗,那么就相当于五亩地的收成。

一年就是六十亩地,不用交租赋,也没有调与庸,比原本的佃农身份可好上太多了。

当然了,仅仅如此是不够。

黑夜来得很快,刚吃过饭,天就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小教官们带领着队伍,支起了一个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

刘能、高岙、秦良秀三人围坐在火堆旁,看着旁边围着小教官们鹦鹉学舌的兵卒,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战场上拼的是武力,以及统帅的智谋,学习文字又能有什么用处呢?

不光他们想不明白,身经百战的李君羡也想不明白,但却丝毫不妨碍他跟着一起重新学习识字。

心底里却越想不明白,迪夫把他安排来当这个班长的用意。

莫非是要以他来立威?

然而细想之下却也觉得不太可能,但却越发的谨小慎微了。

迪夫却不知道,只把命令安排了下去,便返回了怡然庄里。

刚回到宅院坐下,万元就匆忙赶来,汇报着庄里的事情。

“郎君,刘副院长已安排人把那独轮车已经打造好了,此时都已送到庄内,放在了西边的砖窑那。

只是车子实在太多了,再加上那里堆码了大量烧制好的红砖,场地已经颇为紧凑,要不要把那独轮车另挪到他处去。”

“有多少架独轮车了?”

“已经有一百九十辆了,刘副院长还命人加紧进行制作。”

“嗯,暂时是足够了,放那不用动,明天就要派上用场了。”

“是,隔壁庄子的王郎君白日里曾来寻过郎君,说是京城内的酒肆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就差个牌匾了,问郎君何时有时间去看看,并给酒肆起个名字。”

说起来,自从李二第二次来过之后,迪夫就很少见到王安了。

王安在京城里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手里握着天下独一份的玻璃生意,无数达官贵人攀尽了关系,想要从他这讨上一块敞亮的玻璃板。

甚至以前曾欺压过他的兄长,都因此上门来求解旧怨。

毕竟玻璃是出自怡然庄的,若非是关系密切,王安自是不可能从那迪县男讨到这等好事。

虽然没人知道那迪县男的底细,但陛下三番五次上门来,如此的皇恩浩荡,众人都可是瞧得一清二楚。

虽然顾忌重重,不敢上门来攀交情,却也不敢小觑了。

王安因此各类的应酬不断,忙得不可开交,可谓是意气风发。

此外,还按着迪夫的指示买下了几个煤场,大量招募附近村庄的人手,前去制作蜂窝煤。

所以,闲暇的时间也就更少了,但尽管如此,他还是隔三差五的来庄子上一趟,把一应的账本都交给迪夫。

甚至偶尔正好碰到迪夫有空,还事无巨细地与迪夫把这些日常事务说了个遍。

尽管迪夫对此很不在意,却也知道王安这是在表明着态度。

所以也就更不愿意去管他的事情了。

“你告诉他,酒肆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弄就好了,我这边太忙了,就不过去了。”

“是,那温室里的部分绿菜快成熟了,郎君可是有什么打算?”

“熟了就摘来自己吃吧,给庄里加菜,还有给王安也送上一些,不过也留着一些不要动,到时候肯定会有人忍不住要来索取的。

此外酒肆开业的时候,你摘上一些送一些过去,就当是贺礼了。嘿,这大冬天里能有绿菜的,也算是独一份的,再加上李二新酿的白酒,这酒肆不如醉仙楼好了。”

……

万元在详尽的汇报着庄内的情况,一切都是很好。

砖窑每两天就能开一次窑,烧制出来的红砖码垛得整整齐齐的。

玻璃作坊已经有了第一批的产出,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皿、集气瓶等现在正摆在迪夫的面前。

但是那个水泥窑却依旧毫无进展,佃户们想尽了办法,甚至更换了无数种的石头,却都还是失败了。

要么得到的是白花花的石灰,要么就是颜色对了,水化凝固之后却一掰就碎,根本就不堪使用。

迪夫是没了办法,他也不知道具体的配方,只好勉励着众人去多做尝试,兴许能够一不小心蒙对了呢。

虽然现在没有水泥,石灰也是勉强够用了,混合的石灰砂浆虽然强度比混凝土差了一大截,但用来盖点宿舍还是足够了。

研究院的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转了,杜禾毅然地把家搬到了怡然庄上,他的两个儿子如今也正在庄上帮工。

迪夫带着集气瓶和一小包的石灰,推开了实验室的大门,走了进去。

杜禾领着众人围了过来,看着那一根正在燃烧着的蜡烛,以及那一盆水。

这里的人不多,还不到二十个,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学,而且能够识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