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医学心理学 > 第一节 药物的心理效应

第一节 药物的心理效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了解药物的心理干扰效应,有益于在用药时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患者正常活动的影响,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三、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应用药物时的心理效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对药物品种和剂量的选择,也有益于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1.文化环境因素 病人的求医行为、择药习惯与偏见,用药的民间传说和宣传,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等因素都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例如:城市居民一般推崇现代医学,喜欢用西药;而农村居民多找中医,喜欢服用中药或“单方”、“秘方”。

2.药物的性质 一般来说,抗感染,纠正代谢紊乱,调整内分泌异常,补充营养以及调整生理功能的药物主要表现为生理效应,心理效应较小;作用于心因性疾病或心身疾病的药物,心理效应较大;用于治疗症状的药物,如止痛药、催眠药、助消化药、镇咳药等,较易产生心理效应;用于消除病因的药物,如抗生素、解毒剂等则以生理效应为主。

3.个性心理 患者的气质、性格等人格特点也会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动物实验证明,强而不可抑制的兴奋型实验动物,所需药物的剂量要大于弱而抑制型动物的8倍,才能产生药物的生理心理效应。具有癔病人格特征的病人,由于暗示性强,特别容易产生心理效应;而偏执型人格者,因为暗示性低,产生心理效应较小。

4.年龄与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女性患者的受暗示性要高于男性,因而容易出现心理效应;儿童心理暗示性较高,也容易出现心理效应;老人出现心理效应的机会较少,但对药物的生理心理反应敏感。

5.药物的制备、剂型和包装 成都军区军医学校调查了8所部队医院中1016名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问题。结果发现,对药物颜色的选择以喜欢白色的最多(41.6%),其他依次为浅黄色(23.2%)、浅红色(17.2%)、浅绿色(11.7%)、棕色(2.3%)、黑色(2.2%)、紫色(1.8%)。可见,病人喜欢色淡鲜明的药片,不喜欢深色的药片。对药物的味道,最喜欢甜味(40.9%),无味(34.5%)、香味(12.2%)、酸味(5.6%)、苦味(4.7%)、咸味(1.8%);对药物剂型的选择,依次为糖衣片(42.2%)、冲剂(17.9%)、胶囊(15.2%)、普通片剂(13.6%)、丸剂(7.3%)、合剂(2.1%)、散剂(11.3%);对包装的选择依次为玻璃瓶(35%)、压膜装(31.4%)、塑料包装(14.8%),无所谓者占10.1%,纸包装占8.7%。此外,药物的装潢设计、美工造型、图案、商标也都与药物的心理效应有关。

6.用药方法和途径 就服药剂量和次数来说,一般人都倾向于以少为好。就用药途径来说,不少病人认为注射比口服好,静脉输液又比肌注好,故有人伤风感冒也要求静脉给药。此外,患者不愿意选择不舒适的给药途径,如直肠用药和吸入法给药等。

7.药物副作用 用药后出现疲乏、头晕、恶心、呕吐、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病人不易耐受,往往会不遵从医嘱或中断治疗,甚至动摇治愈的信心。为此,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讲解用药常识,并将用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作适当介绍。

8.其他因素 用药还与许多因素如对药物的看法、媒体宣传的影响、经济条件、医生的态度等有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