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重生之大画家 > 96、北京来的电话

96、北京来的电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华父带着老婆孩子去二姐华兆春家。

离开时,华父兜里揣着赢来的几百块钱,被几个大舅哥送到楼下。

苏老爷子送别时也难得的拍了拍华父肩膀,表达了些许善意。

一家三口在夜色中,从这个楼道口,走向同小区的另一个楼道口。

路上,华父忽然伸手将媳妇和女儿都搂在了怀里,他下午和晚上时常回想女儿和媳妇跟岳父及三舅哥吵架的样子,以及她们俩说的那些话。

他不因为岳父家这些亲戚对他慢慢升起的亲热和敬重觉得高兴。

有钱,有底气,大家对你的态度都会变好。

很多人就是这样,只要觉得在你身上或许能图到些什么,哪怕实际上一点好处得不到,也会存着侥幸心理对你客客气气。

所以对华父来说,那些细微的变化不值一提。

岳父家亲戚的眼神、话语,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令他耿耿于怀,也让他今年揣着一股要扬眉翻身的心气儿回老家。

但现在,他对这一切都释然了。

那些人怎么看待他,怎么想他,如何跟他相处,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媳妇和女儿那些以他为傲,为他撑腰的话。

一个人的生活圈其实就这么大,最长接触的,真正在意你且能改变你生活的人也就这么几个——

她们认可他,爱他,够了。

华父可能有点喝多了,一向不太将情绪外露的他,居然想在媳妇和女儿脸上各亲一口。

嗯,他果然是今天晚上喝太多了。

……

……

初四时,华父从小到大讲义气、够朋友的效果就来了。

无数个电话打到华兆春家里来,找华父出去喝酒打麻将。

还有朋友问有没有地方住,并邀请华兆元一家到自己家来住。

华父于是上午出去跟这一波朋友打麻将,中午又有另一波朋友请他吃饭喝酒,下午又被新的一波朋友带走,晚上还有饭局等他。

饭后华母的姑姑和姑父又给华父打了电话。

华婕从小就没整明白过这些亲戚关系,现在带着两世记忆,总算搞明白了一些。

母亲的姑姑和姑父,华婕要叫姑姥和姑姥爷,姑姥是华婕姥爷的亲姐姐。

而姑姥和姑姥爷跟自己的爸爸华兆元,没有一丁半点亲戚关系。

但因为在华婕的记忆里,姑姥和姑姥爷特别喜欢她爸爸,逢年过节都喊着华父一块儿过节。

饭桌上永远也是对华父亲热的不行,对华母反而很普通。

导致华婕一直以为姑姥和姑姥爷一家是爸爸的亲戚……

晚上华婕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姑姥爷家拜年,又是一顿夜宵和麻将。

姑姥爷一边推牌,一边道:

“你不用搭理你岳父,就他那眼光,看上的女婿我都看不上。

“当年家里家外什么活不是你干的?

“我早就说你这么勤快,夫妻俩又都靠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就是。”姑姥爷的大儿子立即应和。

“哈哈。”华父笑笑没多说什么,他现在还处在媳妇闺女罩着自己的幸福中,那些人好与坏,他都不咋在意了。

“你那个三舅哥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家里有点事儿,我但凡想跟他开口,他不是脑袋疼就是屁股疼。”姑姥爷哼一声,又道:

“以后过年,你带着小婉来我家过,饭比他们家好吃,人也比他们家热情。”

“好嘞~”华父推出去一个二饼,表情格外开朗。

“胡了。”姑姥爷啪一声将自己面前的一排麻将推平,笑的更开朗。

“……”华父。

新年回乡,有一些旧怨结清,也有一些亲朋好友真正因为相聚而喜庆快乐。

人们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回忆起熟悉的痛苦,也重尝令人眷恋不忘的亲情和友情。

初四早上,老华家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三家人一同出动。

华兆春丈夫开单位的车,华父开着自己的车,带上准备好的香烛纸钱,上后山给老人上坟。

博克图四面环山,是个山清水秀的小镇。

千禧年间,它仍是一个每列火车路过,都必然停车补水的重要车站,人们还没有大批量流失,仍有它独特的山中小镇烟火气。

汽车驶过建有楼房的小镇中心,压着并不平坦的土路,穿过华婕曾经无数次奔跑过的小巷,来到了她离开博克图前一直生活的街道。

曾经这条街上家家户户的孩子她都认识,除了上学和吃饭的时间外,她都在这些人家间穿梭,跟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们疯跑。

冬天,通往学校的山坡一旦积了雪,她就牵着爬犁去玩,从山坡上滑下去,在牵着爬犁走上坡。

再次见到这条山坡才发现,它并非如记忆中那般陡峭。

即便后来长大了,在上海工作时,她也常常梦到这条山坡和建在山坡上的学校——

小时候这里充满了鬼怪传说。

山坡下废弃的被称为‘老毛子’的俄罗斯人建的老房子,据说里面住着吸血鬼。

建在山腰上的学校,相传曾经是日本侵华时的乱坟岗。

学校边上的大体育场,虽然承载了华婕每年运动会时能吃好多零食的美好记忆,但最令她记忆深刻的,仍是小学同学说在运动场的旱厕里见到过无面女鬼。

一前一后两辆车驶过华婕曾经熟悉的地方,绕过山坡,驶进山里。

路变得不好走,车开的很缓慢。

华婕能在雪地上看到小动物的脚印,许多麻雀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啾啾啾的叫,似乎也不怎么怕人。

越往山里去,远处的小镇变得越渺小。

东北山里的雪很厚,人跳进去能直接没过头,好在山上仍有人来去,车碾压出的道路可以供他们两辆车安全行驶。

进山一个多小时后,绕来绕去终于抵达爷爷奶奶的坟。

三家人跪在坟前烧纸,火烤的华婕脸上发干。

默默跪在边上,她怔怔望着面前逐渐烧成灰烬的纸钱堆,心里反复疑惑着人类的行为。

“爸,妈,我们给你们烧钱来了,你们记得收一下啊。”

“爸,妈,弟弟现在有钱了,日子过的好了,你们放心吧。”

姑姑们哭了,爸爸表情也很悲伤。

华婕却在大逆不道的回想着自己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和反迷信的道理。

中国文化里一直都有祖先崇拜,人们相信父辈的遗志永在,甚至能影响子孙的运道。

祭祀是皇权和父权社会的文化遗留,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怀念死去亲人的一个仪式。

华婕想,自己之所以这样游离,大概不仅仅因为她长在新中国,更因为自己关于爷爷奶奶的记忆,已经完全模糊了吧。

这一路看到熟悉的风景,她都想画画。

如今跪在坟前,重历这些令她觉得神奇的祭祀礼仪,她更想画画了。

和表哥表弟依次朝爷爷奶奶的坟磕过头,纸烧完了,香烧尽了,水果烧鸡摆在坟前,酒洒在土里。

华父将华婕拉起来,帮她掸去身上的雪和纸灰碎屑。

大人们在上香烧纸时格外认真,做好后又迅速转换了心情,一边聊起来时路上的雪,一边往回走。

回程路上,一行人又拐到风景好的地方玩了会儿雪,这才下山。

进家门前,长辈们给每个孩子拍过后背,表示把晦气和鬼气留在家门外。

祭过祖,华婕一家人的返乡之旅,也接近了尾声。

刚来时还猫嫌狗厌被华婕踹的小表弟,如今已经跟在她屁股后面成了小粘人精,小孩子忘性大,谁对他好,他就往谁身边凑。

初四晚上的时候,他抱着华婕的小腿坐在地上,呜呜哇哇的不想让她走。

初五早上,华兆春给弟弟一家人煮了三种馅的水饺,华兆芳也赶早跑过来,提着一袋子水果。

华婕二姨和三舅在家,也下楼过来送人。

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二姨塞了个玉手镯在华婕手里,华婕不想收,二姨朝着她挤了挤眼睛,便转身去跟华母讲话了。

华父的朋友也有赶过来的,不是送饮料的,就是送沟帮子烧鸡之类特产的。

一家人上车时,姑姑和二姨都抹了眼泪。

华父嫌弃的训了自己姐姐两句,华母跟自家二姐泪眼相望无语凝噎,华婕也被这个分别的气氛感染,莫名有些伤感。

一伤感了,有情绪了,就又又又想画画了……

直到汽车驶上国道,华婕还在回望这座小镇。

回来的这几天,仿佛是一场乡土味十足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重生时的她,实际上已经十几年没回来过了,亲人们也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小表弟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大舅因车祸去世,小姑夫也因癌症在五十多岁时就走了……

但这几天,他们重回她最初记忆里的样子,鲜活的出现在面前,充满了世俗气息。

可转眼间,方才握着手道再见时还温暖鲜活的人,才分别了半个多小时,又好似模糊成了虚幻记忆里的掠影。

华婕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过客,哪怕曾经是身边最常出现的亲朋。

那个会一直陪伴她到老、到死,与她相携走过人生最长道路的人,会是谁呢?

……

……

沈墨连续吃了几天各种口味的方便面,终于吃到胃疼。

以往每年都是这样过,他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也没觉得凄凉过。

但今年他觉得自己可怜。

华婕在踹小表弟的时候,他在饿肚子。

华婕帮姑姑们打下手的时候,他在吃泡面和乡巴佬蛋。

华婕跟各种亲戚大吃大喝的时候,他在遍尝各种牌子各种味道的方便面。

华婕跟舅舅姥爷吵架的时候,他在用华母做的大酱拌方便面,蘸白菜帮子吃。

不过年的时候,就算吃不到华母做的大餐好料,至少也能吃到阿姨做的家常饭,或者到外面吃饭店。

但过年对他来说却一点不快乐,也没有大鱼大肉,更加无法胖三斤。

胃一旦被惯坏,就由奢入俭难了。

他不喜欢过年。

初五晚上,沈墨终于有点受不了。

他在厨房里翻箱倒柜,找到了2个土豆,一包干木耳,10个生鸡蛋,半棵有点蔫的大白菜,一根大葱,5头大蒜,2块已经开始变干的姜,一块儿冻的里脊肉,和一把干豆角。

他在电脑上费劲千辛万苦找到合适的菜谱,开始泡木耳,泡干豆角,搅鸡蛋,切白菜,切肉丝。

他受不了了,指望亲爹只怕要饿死,他要忍着胃疼开始学着做中华小当家。

沈佳儒在画室里画到手腕发酸,一边甩着手腕,一边出门找水喝。

然后,他便站在画室门口,整个人僵怔住了。

那个在厨房里围着围裙忙前忙后的人是谁?

他们家进贼了吗?

不偷别的,偷大白菜和小土豆?

是沈墨吗?

真的是沈墨吗?

是他儿子沈墨?

是什么让这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年开始洗手作羹汤了?

是对父亲的爱吗?

沈佳儒默默摇了摇头。

他是一位很清醒的父亲。

那是为什么?

这么多年都父子俩一块儿吃泡面,今年,或者说今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他忽然想起了除夕那天晚上,沈墨跟华婕一块儿笑闹的场景。

不自觉咽了下口水,沈佳儒盯着儿子的背影想——

现在的年轻男孩,为了讨女孩子欢心,要小小年纪就如此柴米油盐接地气吗?

……

这天晚上,沈佳儒吃到了儿子亲手做的饭。

他家学什么都快,做什么都优秀的儿子,第一次下厨,居然也像模像样。

沈佳儒吃的百感交集,常常陷入一种茫然中。

他从没想过自己儿子有一天会做饭给他吃,他不知道该对此作何反应。

饭后,他陷入要不要夸儿子做饭好吃之类的纠结中,直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打散了他的思绪。

电话是《视觉111》杂志老板打来的:

“我有个做国内大牌服饰的朋友,想联系华婕谈一项合作,但因为清美双年展赛制组没有华婕的电话,只好打扰沈老师了。”

挂了电话后,沈佳儒开始思考这整件事。

沈墨听到电话里提到了华婕,开口询问怎么回事,沈父简要做答。

几分钟后,沈佳儒提起电话打给华婕。

坐在边上的沈墨开始思考这件事中的利润,和可发展、运作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作者有话要说:【想表达的表达了,想发泄的发泄了,后面应该不会有什么亲戚的剧情了。借钱之类剧情也不会出现。】

感谢22日18点~23日18点间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当你沉睡时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houai2个;38901367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柒柒170瓶;心上融着巧克力60瓶;Kitty40瓶;寡人无计32瓶;xxxmpsi、大林20瓶;洛沙沙、一月、喜欢出发的孩纸、冬子、蟹啊金金、Cllllla10瓶;389013677瓶;饕餮饿了、黎水啊、茱萸萸5瓶;倪影、玫瑰冷清、?3瓶;什么时候回家1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