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小说 >修仙密码:解密神仙谱 > 26四灵之白虎:三次投唐,名将化身

26四灵之白虎:三次投唐,名将化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白虎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汉时谶纬学说兴起,白虎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军兵、庚辛、义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监兵神君。白虎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白虎的形象相似,直到新世纪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白虎是其祖先。对白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多个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据考证,白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等人。

在道教兴起之后,白虎被道教吸放,龙虎被借用为道教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教炼丹分内外,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

白虎作为神兽之所以出名除了本身自带的光环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他常常出现在民间故事里,所以知名度远超其他神仙,“白虎神”,在后世的历史演绎中几乎变成了在每个朝代都会投胎下凡,并成为一代名将的传说,最出名的就是“白虎星官三投唐”。

关于“白虎三投唐”的故事,主要集中在《说唐全传》一系列小说中。第一次投胎在幽州罗家,便是北平王罗艺之子罗成,排名隋唐英雄谱第七位,可惜23岁被乱箭射死。第二次投胎在山西龙门薛家,就是“三箭定天山”的大将薛仁贵,此人实为唐朝战神级别,大败天山突厥、降服朝鲜半岛高句丽、收复辽东等,稳定了大唐整个西线边关,在相关小说里,演绎成被其子“误杀”的结局。传说,薛仁贵的父母是一对普通的农民,靠种田为生,家境十分贫苦。遇上千旱洪涝,收成不好时,家里常常会揭不开锅。这一年,薛夫人有了身孕,夫妻俩对这个小生命的出现欣喜不已。然而在生产时,薛夫人肚痛难忍,折磨了数日仍不能产下婴儿。产婆使尽浑身解数,还是无济于事。

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只听一个惊天动地的霹雳,从空中飞下一只威武的白虎,缓缓落到薛家屋顶上。白虎脖颈一仰,发出一声震天嘶吼,天空中顿时射出万丈光芒。待众人睁开眼,一切早已恢复平静,白虎也不复存在,仿佛刚才的一幕只是一场梦境。次日,薛家喜得贵子,取名薛仁贵。此后,历朝历代凡出现威猛神勇、旷古难见的名将时,往往会被说成是白虎星托胎转世生。薛仁贵有着“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著名战绩。

其实世人常见的传说版本并不是这样的,白虎也不是从薛仁贵出生的时候出现的,有一种说法是白虎是在薛仁贵十五岁的时候出现的。说话唐太宗御驾亲征渤辽,被渤辽军官追杀,危难之际被一白袍小将救之,原来是噩梦一场。军师徐茂公解梦,说梦中白袍小将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此“应梦贤臣”是山西龙门县的薛仁贵。就此引出薛仁贵,薛仁贵何许人也?薛仁贵从小拜师高人李靖学文习武,天资聪慧,兵法谋略无一不通,枪法更是 传神,而且薛仁贵食量惊人,力大无穷,行侠仗义。

且不说薛仁贵为大唐立下多少赫赫战功,就说薛仁贵本人,书中说薛仁贵,出生至八九岁时依然不会说话,许多人以为他是哑巴,他的恩师李靖也为他的哑疾想了各种办法,但是依然没有效果,薛仁贵直到十五岁,依然不能开口说话。也就是在十五岁那一年,那日,正是薛仁贵父亲寿辰,薛仁贵在床上休息,梦见一白老虎入账,薛仁贵大喝一声“不好”,至此便开口说话,全家人喜乐不已,可谓是双喜临门。为什么薛仁贵突然就会说话了呢?

原来那时正是刘黑闼反唐,一路破关斩将,直至紫荆关,太子齐王作为紫荆关守将,逼死罗成,自毁长城,让罗成孤军奋战,马陷淤泥河,万箭穿心,罗成一死,白虎归位,薛仁贵便会说话了。罗成与薛仁贵都是白虎星转世,天上只有一个白虎星,罗成不死,白虎星无法归位,罗成遭难之日便是白虎星真正下凡之时,故此薛仁贵正式变成白虎星转世。也正是如此,仁贵便开始多灾多难,克死父母。衣锦还乡之后,却误射其子薛丁山,随后又身陷牢狱之灾。数年后挂帅西征,才与薛丁山相逢,却在白虎庙被薛丁山一箭误杀。

白虎第三次转世成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讨伐叛军、克服两京,实为唐朝中兴开国大将。之所以传说“白虎三投唐”,这是和整部《说唐全传》系列里的神仙投胎的集体行动是一贯而成的,因为在这系列中,唐王李世民就是紫薇大帝转世,所以才有了这所谓的“白虎三投唐”相关的引申传说。对于为何发生这样的事,据民间传说,是因为隋朝后期出现了“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扬尘”,使得民不聊生,紫薇大帝不忍百姓深受战乱疾苦,准备投胎下凡,安国护民。

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中,所谓的“白虎神”,虎乃威猛之物,认定为杀伐之神,在历史中行军打仗的兵符,多是白虎像,有时也以白虎旗为出征军队旗帜。这样一来,历史中许多将帅人物都被传说成了“白虎神”下凡。那么还有哪些朝代里的哪个大将呢。

汉朝的“汉初三杰”,淮阴侯韩信,《万仙斗法全传》中便有关于他是白虎神投胎的故事,见。北宋名将“杨继业”,就是著名杨家将里的杨令公,也是传说白虎神投胎。还有明朝随郑和五下西洋的王景弘,在《三宝太监西洋记》中传说为白虎神下凡,其本人也是一名太监,但在郑和死后,他率船出使南洋诸国;也曾出任武将职,为南京守备,操练水军。在这些人之后的清朝等,民间是否还有关于“白虎神”下凡的传说,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与军事有关的地方和事物都以白虎命名,古将军机重地称为白虎节堂,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就是被陷害擅闯军机要地白虎节堂。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的神力,后来人们又开发出来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的这些力量。

龙被选为皇权和天子威严的象征,而虎因其“杀伐”之性而居于权力的次位,从五行学说的角度来讲,金性宜“收”不宜“放”——也就是战争会带来极大损害,需要慎重及克制,需遵循天道,故用古人虎作为兵事中的标志物时,除了展示其威武的作用外,还另有一重警示的含义。(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