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78章 破绽,不要脸的狗男女

第178章 破绽,不要脸的狗男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七月,已经到了春粮成熟,可以收获的季节。

各地的受灾饥民,依然没有得到朝廷的赈济,恢复安定生活。各地灾民的流动和骚扰,依然没有平息。

南方,荆州南阳一带,绿林一部的“新市兵”,在流民首领王匡、王凤等将领的率领之下,开始大举进攻随县等地,攻城掠寨。

归属绿林军管辖,号称“平林兵”将领的平林人陈牧、廖湛等将领,也率领所属部众数千人,遥相呼应绿林军新市一部的攻势。

绿林军“平林兵”一部,也开始进攻郡县乡村,四处打家劫舍。

北方,三老樊崇、徐宣、杨音等人统领的赤眉军,兵力也越发强盛。

闻听北方赤眉军、南方绿林军势力越发强盛的消息,王莽越发焦灼不安,对前线的讨贼官军,迟迟没有取得进展,而忧心如焚。

王莽颁布诏书,责备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等平叛将领,催促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立即进军,讨伐赤眉军等流民武装说道:

“太师,更始将军爱卿:

如今,朝廷多年积存的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快要用尽了,国库财物也已经空虚。

而讨贼行动,却毫无进展,真该将军愤怒,出战和攻击盗贼的时候了。

更始将军,你久经沙场,身受朝廷委托的重任,饱受朝廷的恩赐,家族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尽,如果不捐躯于荒野之中,立下赫赫战功,怎么能够报答朝廷的厚恩,尽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呢?”

接到王莽责备督促的诏书,更始将军廉丹心里十分恐慌担心,对部属掾史张锴说道:

“臣饱受皇恩,定当有所作为。

陛下一向猜忌功臣,如果臣没有成果,陛下会不会疑心臣心怀二心,坐观成败,有所企图呢?

如此,则臣的家族危也!

来人啊,请主簿冯大人前来中军大帐,商议军情。”

晚上,更始将军廉丹,召来他的属官更始将军从事冯衍,把王莽的诏书,拿给冯衍观看,与冯衍一道商量应对之策。

2

更始将军主簿冯衍,京兆杜陵人,也是名门望族出生,是汉王朝左将军冯奉世的曾孙。

冯衍幼有奇才,二十岁就博览群书,虽在新王朝担任低级职务,但却不受王莽的重用,依然牢记汉王朝对冯家的恩惠。

冯衍见王莽催逼甚急,而更始将军廉丹犹豫不决,不知所从,遂趁机向更始将军廉丹提出建议说道:

“更始将军大人:

张良因为家族五代,都是韩国的相国,享受国家的恩惠,所以谋划在博浪沙中,用铁椎去谋刺秦始皇,以报答君王的厚恩。

将军的先父(廉褒),是汉朝廷的忠实臣属,一向对汉朝廷忠心耿耿,立下赫赫功劳,名留青史。

如今,陛下虽然利用阴谋诡计,篡夺刘氏皇位,建立了新王朝,但却令人不服。

天下之人,无论是英雄豪杰,贤明士大夫,还是卑贱的庶民百姓,奴仆婢女,都没有一个人对他心悦诚服,死心塌地地效忠他的。

现在全国大乱,盗贼四起,四海崩溃的大趋势已定。天下百姓,无不怀念汉王朝的盛大恩惠,远远超过了周王朝时代,官吏百姓对周公、召公的思念。

所谓天心民意不可失。民心所向,天意所归是也。人们所歌颂赞美的,上天一定会追随赐福。

现在,属下为将军设计,不如把我们统率的部众将士,屯驻在一个大郡之中,等待天命的降临。

屯驻大郡之后,着力安抚各级官员,磨炼他们的品质,延揽英雄豪杰之士,询问忠直智慧的谋略,为国家兴利,替万人除害。

那么,将军您以及你们家族的福禄,必将保持无穷,功业将永垂青史。流芳百世。

将军啊,新室皇帝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你何必连累你的军队将士一道,一齐在荒野中毁灭,使你们的尸体,跟草木同时腐烂,身败名裂,让祖先的英名蒙耻,遗臭万年,遭人唾骂呢?”

“冯大人,你说得不是没有道理。

我和将士们奉命,去诛灭各地叛贼,朝廷却没有多少钱财粮草供应,只有依仗军力,四处掠夺百姓,早已经是怨声载道,人神共愤,与土匪盗贼的行径无异。

我们名义上是奉诏平叛讨贼,实际上是荼毒生灵,残害百姓,与万千孤苦无助的百姓为敌。

本将投身军营多年,怎么能够不清楚我们如今人神共愤的处境呢?

陛下刻薄寡恩,冷酷无情,本将也十分清楚。

恐怕事情最终无法成功,反而为我自己的家族亲人,招来大祸,落到当初翟义的境地,请原谅本将恕难从命!”

更始将军廉丹,优柔寡断,执迷不悟,拒绝接受冯衍的建议道。

冯衍见无法说服更始将军廉丹,只好说道:

“将军好自为之!

属下要告诫将军几句,违背天心民意,与万千百姓为敌,是没有好下场的!

请将军多多保重,约束部下的暴虐行径,善待百姓,勿轻慢宗室豪杰!

属下不愿意与将军一道,同草木同腐,现在告辞!请将军善自为之!”

冯衍见无法说服更始将军廉丹,恐怕大祸降临,只好趁夜弃职逃离。

更始将军廉丹属下的亲近部属士大夫等,见主簿冯衍逃离,预感大事不好,前途不利,也纷纷隐退。

更始将军廉丹的处境,更加孤立无助。而讨贼大权,集中在不懂军事的主将太师王匡手中,廉丹更加无可奈何,明知结局悲惨,也发誓效忠新帝王莽。

3

到了此时,新王朝官军的征讨不断,但全国的平叛形势,却是越发严峻。

全国各地,常常是一叛未平,一叛又起。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冬季,无盐县民索卢恢等人,起兵造反,反抗王莽的暴政。

索卢恢义军,迅速行动,占据了无盐县城,响应三老樊崇统领的赤眉军。

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得知消息,大惊失色,担心义军彼此呼应。

见索卢恢义军声势浩大,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担心尾大不掉,遂率十万官军主力,进剿无盐县城,消灭立足未稳的索卢恢义军。

不久,十万官军,就攻陷了坚决抵御的无盐县城,斩杀了索卢恢等流民将士一万余人。

但义军的抵抗猛烈,官军将士,也伤亡惨重,折损了数万人之多。

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统领的官军,攻陷无盐县城的胜利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师常安。

王莽得知官军大胜,如同打了鸡血,兴奋不止,当即召集文武大臣,庆贺胜利,赞扬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说道:

“诸君:

更始将军身经百战,足智多谋,太师将军年轻气盛,英俊有为,真乃帝国的栋梁之才。

流民军一群乌合之众,早已经是冢中枯骨,已经不足为意了。

传旨下去,表彰平叛的有功之臣。

兹派遣中郎将王璠,捧着加盖了御玺的诏书,前往剿贼前线,慰劳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进封二人为公爵,赐封有功的官员十多人,晋升侯爵,附城等爵位,以表彰他们屠灭盗贼的赫赫功勋。”

当时,樊崇赤眉军别部校尉董宪等人的部队几万人,正在梁郡一带大肆活动。

攻拔无盐县城索卢恢流民队伍的胜利,冲昏了官军将士的头脑。

得到皇帝的奖励,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也有些得意忘形了。

尤其是年轻气盛的太师王匡,更是踌躇满志,对别部校尉董宪统领的赤眉流民军十分轻视,认为赤眉军不堪一击。

太师王匡意气风发地对更始将军廉丹说道:

“更始将军大人:

托赖陛下的洪福齐天,陛下英明的教导和运筹帷幄的指挥,我军终于十分顺利地战胜了无盐的盗贼。

诛灭无盐索卢恢这个乱贼,定会震慑各地乱党,扑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本太师以为,董宪等各地的赤眉流民武装,不过是一小撮乌合之众,四处打劫的流寇,根本就不足为意。”

太师王匡,一介纨绔子弟,仗势王氏家族势力,年纪轻轻,就荣登太师高位。

他趾高气扬,得意洋洋,志得意满地对更始将军廉丹夸耀说道。

“太师大人:

骄兵必败,穷寇勿追!即使对付穷途末路的乱贼叛党,我们也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而应慎重其事,何况人多势众的赤眉乱贼呢?

老夫以为,对付董宪这伙士气正锐、没有遭受挫折的赤眉盗匪,更应该加倍小心。

我们应该迅速补充给养人马,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之后,再对盗贼发动猛烈攻击。

如此,才能够万无一失,所向无敌。否则,贸然挑战气势汹汹的盗贼,必然遭受挫折,危害国家大计。”

更始将军廉丹,忍住怒火,劝说太师王匡道。

“更始将军大人,你真的是廉颇老矣!你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董宪等赤眉盗贼,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趁着震慑盗贼的威风,立即去进攻这伙蟊贼,彻底予以剿灭,永绝后患,让陛下安心。”

太师王匡立功心切,坚持自己的主张道。

更始将军廉丹,见太师王匡年少轻狂,不听自己劝阻,十分担心,禁不住忧上心来。

4

更始将军廉丹,毕竟是沙场老将,久经战阵,经验丰富。

虽然王匡位列太师,是全军主将和自己的上司,更始将军廉丹也不肯退让,依然竭力反对王匡冒进的主张,再次对太师王匡建议说道:

“太师大人:

廉某以为,盗贼并不是那样的衰弱不堪,不堪一击。实际上,哀兵必胜,他们逃跑无路,抱着保全妇孺老幼的必死之心,与官军对垒,他们的战斗力必定很强。

我们的官军队伍,虽然号称十万,但新近才艰难地攻下了无盐这一座小小的县城,损失惨重。

无盐县城的盗贼守军,不过是数万乌合之众,就使我军损失惨重,由此可见,他们的战力,不可轻视。

如今,我们的军队严重减员,给养不足,士兵疲劳,伤病很多,士气不振。

而郡县官吏百姓,也仇视我们的残暴掠夺,同仇敌忾,明里或者暗中,在支持盗贼。

我们应当暂时让将领士兵休息一下,以恢复军队的战斗力,笼系民心,安抚百姓。

末将以为,不宜草率地贸然出兵,前去攻击赤眉盗贼。如果遭到失败,必将让盗贼耻笑,让正义、威武之师的名声受挫。”

更始将军廉丹,苦口婆心地劝说太师王匡道。

太师王匡,年轻气盛,自以为是,拒绝接受廉丹的意见,厉声申斥更始将军廉丹说道:

“更始将军畏手畏脚,胆小怕事,让贼人笑话。难怪陛下要将统帅之重任,交于小子。

更始将军贪生怕死,畏手畏脚,你就不要去了,给本太师殿后就是。

本太师立下破贼大功之后,只需将军大人,不要在陛下面前抢功就行,让我们年轻人也建些功绩,名垂史册,青史留名。”

太师王匡,不顾更始将军廉丹的反对,带领自己直属的主力官军,单独向前开进,前去攻击别部校尉董宪统率的赤眉军。

更始将军廉丹无可奈何,只好不顾部下将士的伤残劳累,跟着太师王匡一起,向前进军,向赤眉军发动进攻。

新王朝太师王匡统领的官军,与赤眉流民军,在成昌地方,进行一场大会战。

赤眉军以逸待劳,将士们心知破城必死,一个个破釜沉舟,勇不可挡,奋勇反击官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