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75章 不赌,失去揭开面具的勇气

第175章 不赌,失去揭开面具的勇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地皇二年(公元21年)年末的一天,王莽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如何平定四方叛乱的问题。

新王朝文武大臣,早已经吃到了说实话的苦头,没有谁敢于提出与皇帝相左的意见。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等三公四辅大臣,皆异口同声,谄媚王莽。

御前会议开始,少壮派代表大司徒王寻,率先出班进言,安慰王莽道:

“陛下:

您大可不必如此忧心。臣等无能,看见陛下整日为国事操劳,却爱莫能助,一直心痛不已。

臣以为,南方绿林,北方赤眉为首的盗贼匪徒,虽然气势汹汹,玩弄陛下的权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群鼠目寸光的盗贼而已,根本不值得陛下忧虑!

这些家伙,都是一群违法乱纪,触怒和得罪上天的罪犯恶贼,不过是一具具还在吃饭的行尸走肉而已,已经活不多久了。

请陛下相信,这群乌合之众,很快就会被官军彻底消灭,灰飞烟灭的。”

王莽听了大司徒王寻的安慰后,心情稍稍宽慰了一些,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爱卿言之有理!

南方绿林,北方赤眉,虽然人多势众,但不过是一群鼠目寸光,四处求食的乌合之众,不值得忧虑。

这伙盗贼,不过乃秋后蚂蚱,没有几天蹦头的。他们聚众造反,可谓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朕的铁骑一出,定将他们碾得粉碎。”

王莽信心十足地对群臣说道。群臣立即微笑赞同,唯有原左将军公孙禄,不屑一顾,看着君臣表演。

2

当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之时,原左将军公孙禄、前将军何武,因没有举荐东山再起的王莽担任大司马,而遭到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家族当权人士的猜忌,而被大汉朝廷罢黜。

今天,原左将军公孙禄,经验丰富,作为几朝元老,而被王莽邀请前来,参与内廷议事。

眼见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等三公四辅大臣,不顾国家大局,阿谀逢迎,掩盖民变真相,一心谄媚王莽,将国家带入危局,公孙禄非常忧虑。

公孙禄不改耿直坦率的脾气,低声对严尤说道:

“严大人:

文武大臣罔顾国事,阿谀奉迎,胡言乱语,贻害苍生社稷,真是该死!

臣要立即出班,向皇帝直言进谏,痛斥那些奸佞的误国之言。”

听大司徒王寻说完,公孙禄再也忍受不住了,不顾严尤的阻止,向前跨了一步出班。

前左将军公孙禄,愤懑于胸,忧心忡忡地上前,言辞恳切激烈地向王莽进谏说道:

“陛下: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等三公四辅大臣,饱受朝廷恩赐,享受荣华富贵不尽,却不思为国,一心为己,欲用花言巧语,欺瞒陛下,贻误政事,危害帝国,实属罪大恶极,应该立即处死。

请英明的陛下,不要再听信马屁精们巧言令色,阿谀奉迎的谄媚之词,以免乱了臣子们进尽忠言的规矩,坏了帝国的千秋大业了。

太史令宗宣,掌管星象历法,测候天气,本应该实事求是地向陛下反映,天象显示的征兆。

宗宣却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凶恶说成吉祥,把凶险的征象,当作吉利的征象,说给陛下倾听,这是一种扰乱天文,贻误朝廷的严重危害行为。

太傅、平化侯唐尊,地位崇高,德高望重,本应该为国进尽忠言,提出良策,他却假冒善良,用虚伪的言行,去窃取崇高的名誉地位,害了自己,也害了人家的子弟。

国师、嘉信公刘歆(刘秀),颠倒儒家学派的《五经》,毁坏了经师的家法,毁师灭法,造成学士们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罪不容赦。

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推行井田制,使得普通民众,丧失了全部的土地和产业,剥夺了他们应得的利益,使天下百姓怨恨。

羲和鲁匡,设立专卖独占的五均、六筦制度,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都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天下共愤。

说符侯崔发,谄媚拍马,竭尽吹牛拍马之能事,来取悦讨好陛下和朝中掌握大权的文武大臣。弄得下情不能上达,人民的怨愤,不能够消泄。

臣建议陛下,应当立即处死这几个人,来安慰天下,纠正朝政失误,消除人民的不满和怨恨!

如此,则反侧自消,天下太平,根本就用不着四处派兵,剿灭盗贼。”

3

听了公孙禄之言,王莽为之一震,自语道:

“公孙禄所说,也有些道理。朕也深知朝廷的弊端和用人的不当,一直思考应对之策。

但公孙禄弹劾的这几个大臣,都是朕一心依靠的改制强国的股肱重臣,朕怎么能够舍弃他们呢?

公孙禄故意挑拨君臣之间矛盾,指责朕用人不当,岂不是彰显朕的过失吗?实属可恶!”

想到这里,王莽有些生气了。

“如今国难当头,朕还是隐忍为上吧!如果臣子们指责朕不纳忠言,与朕疏远隔离,朕不是会小不忍而乱大谋,因小失大吗?”

王莽只有隐忍着自己心中的怒火,竭力耐住自己的愤怒,听公孙禄继续说下去。

而那几个被公孙禄指责弹劾的大臣,一个个怒不可遏,横眉怒眼,直视着公孙禄。

公孙禄故意装着没有看见君臣愤怒的样子,又继续向王莽进谏说道:

“陛下:

如今国内反叛四起,民不聊生,微臣以为,朝廷绝对不可以派军,前去攻打匈奴汗国,而是应当选择,跟他们和亲,安定北方边塞。

微臣担心,新王朝的忧患,并不是在匈奴汗国,而是在国家内部啊!”

王莽再也不能够忍受,公孙禄在朝廷上公开说三道四了。

王莽的脸色大变,一片铁青,勃然大怒起来,在龙椅上颤抖个不停。

王莽一向十分在意自己在大臣心里的美好形象,不愿在臣子眼里,落下一个拒谏的名声。

王莽只得挥挥手,强颜欢笑,微笑着,指挥虎贲武士王松等人说道:

“诸位爱卿:

前左将军公孙大人,一直是帝国的元老忠臣,德高望重。虽然进谏的言辞稍稍激烈,但也是为了帝国前途着想,诸位爱卿不要生气。

来人啊,将元老忠臣前左将军公孙大人,恭恭敬敬地搀扶下去,不要有半点闪失!”

王莽下旨,将前左将军公孙禄驱赶了下去。

群臣见状,更加无人说话。讨论平叛的朝会,就这样草草结束,还是没有结果。

4

郁郁寡欢地回到内宫,王莽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细细思考公孙禄的耿直建议,王莽心里也有些反省,对身边侍候的大司空王邑说道:

“大司空大人啊:

今天朝会之上,公孙禄的建议,的确发人深省,朕不是没有触动啊!

天下百姓,怨恨五均、六筦等改制措施久也,朕怎么不知道,能够无动于衷呢?

如果朕继续对改制的弊端置若罔闻,不闻不问,颟顸应对,岂不是会危害社稷吗?”

大司空王邑见王莽醒悟,急忙建议道:

“陛下英明,善于察纳雅言,臣仰慕不已。

臣私下以为,公孙禄的建议很有可取之处。陛下还是采纳公孙禄大人的一些意见,将招惹众怒的那些大臣免职,以平息众怒,缓解百姓的怨恨吧!”

“大司空大人言之有理。朕不是刚愎自用的昏君,怎么不知道是非黑白呢?

来啊,传朕旨意,把羲和鲁匡等大臣降职,兹改任羲和鲁匡为五原郡卒正,以缓解天下百姓对五均、六筦制度的怨恨和抨击。”

王莽终于下旨,免去了羲和鲁匡等大臣的职务。

实际上,专卖独占的五均、六筦制度的实施,并不是根据羲和鲁匡一个人的意见就搞起来的,而是得到了王莽君臣的首肯。

如今,为了安抚百姓,满足百姓的愿望,王莽只好选择,把羲和鲁匡贬谪抛弃,以平息众怒。

然而,王莽至死不悟,一直没有认真接受公孙禄、严尤、范升等贤明大臣的意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