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8章 冲突,再见莫初然

第128章 冲突,再见莫初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那时,在新王朝内部,能够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认清天下大势发展趋势的,远不止大司马严尤一人。

大司空议曹史(最高监察府议论科科员)范升,是代郡人,一向很得大司空王邑的信任。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忧国忧民,对新王朝内忧外患不断,日渐困窘的处境,忧虑不安。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见新王朝局势越来越危急,更加忧心如焚。

范升遂再次上书大司空(最高监察长)王邑,向王邑提出签呈,阐述自己的建议说道:

“大司空大人啊:

在下曾经听先贤教诲说道,作儿子的,不挑拨离间父母之间的感情,才可以称为孝子。作臣子的,不诋毁、侮慢和欺骗君王,才称为忠臣。

而今,朝中的文武百官,却不分是非曲直,异口同声地一致歌颂皇帝陛下神圣睿智、高瞻远瞩,赞扬阁下英明果决、无私无畏。

然而,神圣睿智、高瞻远瞩的意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英明果决、无私无畏的意思,是无所不闻,无所畏忌。

依照而今天下的局势发展状况看来,究竟是如何的呢?实际的情况,比日月挂在天上,还要看得明显万分,比雷霆万钧的降临,还要令人震撼不已。

皇帝陛下口口声声号称说,没有看见什么乱象,天下太平;阁下也跟着随声附和道,听不到什么怨声载道,国泰民安。

那么,善良无辜的穷苦百姓,将到哪里去求救,呼唤苍天的拯救呢?

阁下如果心里认为,朝廷的施政措施都是对的,而不开口,这样做,过失还小;

如果阁下心里认为,陛下的施政措施是错的,而依然奉命,去盲目执行,那么阁下的过失就很大了。

在下私下以为,两者之中,大司空阁下,你一定居于其中的一项。

大司空大人啊,到了最后,这就怪不得天下无辜凄苦的黎民百姓,要把所有的怨怒和仇恨,统统集中到大司空大人您一个人的身上了。

皇帝陛下一直坚定认为,远方的叛逆(指匈奴汗国,西域各国,西南夷等)不服从,是朝廷当今最大的忧虑。

在下却私下认为,国内百姓的不满怨恨和愤怒,才是最值得朝廷特别担心留意的。

现在,几乎朝廷的所有施政措施,理政举动,都不合时宜,与事实完全抵触;所决定的任何事情,都跟常理和人民的愿望相反。

在翻车的道路上奔驰,在失败的轨迹上步步跟进,一种必然降临的灾祸,爆发得越晚,就越是可怕令人震撼;爆发得越迟,灾祸的程度,将更加恐怖。

而今,正逢一年开始的春季,正是一年之中抢种忙收的重要季节。

抢种忙收,耕种养殖,这应该是朝廷和百姓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朝廷和百姓的生死存亡。

可是,朝廷却不顾农事重要艰辛,征调丁壮,到远方服役,远征蛮荒僻壤,出征将士和输送供应的百姓,连粗劣的饭菜,都不够吃。

如今,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野草也被吃尽。粮谷价格猛涨,一斛竟高达数千钱之多。

低级官吏和全国百姓,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将不愿意再做国家的人民,已经不再是朝廷的牢固基石了。

属下私下担心,恐怕不久,胡人、貊人,就要来把守未央宫的宫阙,而青州、徐州等地的强盗匪徒,就要进入宫廷帷帐了。

在下有一番话,可以解除天下倒悬的痛苦,免除民众的窘迫处境。

因为内容较多,涉及面太大,无法用文字尽情表达我的措施。

属下请求司空大人,能够礼贤下士,抽空召见我,属下我愿意,当面毫无保留地尽情陈述我心中的想法,拯救帝国于危难之中。”

2

“陛下英明睿智,机智过人,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开国君王。

朝廷面临的这点小小的磨难挫折,有什么不能够克服的呢?何须我们这些卑微蠢笨的臣子瞎操心呢?

万一触怒陛下,岂不是会吃不了兜着走吗?我还是循规蹈矩地办事和处理政务吧,何必让陛下不省心呢?”

大司空王邑颟顸糊涂,死心塌地地效忠王莽,盲目崇拜王莽的才干和能力,害怕触怒王莽,只知道秉承王莽的意志办事。

接到大司空议曹史范升请求面见,畅谈国家大事的请求以后,大司空王邑不喜反忧,沉吟道:

“陛下不是常常教诲我们,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超越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吗?

何况如今,陛下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廷的权力,拥有了发号施令的至高无上权利。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想有所作为,也恐怕会遭受陛下的猜忌啊!

我作为一个臣子,按照陛下的发号施令,去贯彻皇帝旨意,顺利地落实实施朝廷法令规章,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就行了,何必强行出头,惹陛下不高兴呢?”

与朝中明哲保身的文武大臣一样,大司空王邑也认为,没有必要向王莽提出意见和建议。

因为大司空王邑深知,与皇帝的政见不一,最终的结局,就是遭受皇帝的猜忌,被贬斥驱逐。

对大司空议曹史范升等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大司空王邑根本不予理会。

大司空王邑,遂向议曹史范升推脱说道:

“范大人,你的真知灼见,王邑非常敬佩!无奈朝廷事务繁多,某人领受的改制重任繁重,恐怕没有机会,去听取接纳大人的意见了,请大人见谅!”

王邑知道王莽疑心很重,皇帝的耳目众多,自己身边人也并不保险,不肯私下接见范升,听取范升的意见,落下私议朝政的罪名。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得到消息,更加绝望,不敢再向自己的上司大司空王邑进言进谏。

“朝中衮衮诸公,诸位公卿大臣,大都颟顸愚蠢,只有国师公、大司空等人,还算明智。

如今,大司空担心受到皇帝训斥,不肯接受属下诤言,我们人微言轻,还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就这样,新王朝在上位掌舵的人,日益糊涂昏聩,一个个刚愎自用,不恤民情;在下位的人,新王朝的贤良士大夫,却锥心沥血,痛彻心扉,贡献无门。

新王朝大臣保住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要紧,歌功颂德、阿谀奉迎之风更加盛行。

以王莽为首的新王朝君臣,都自以为是,拒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新王朝帝国的战车,只有向无底的深渊,加速滑去,无人能够阻止。

3

眼见公卿大臣纷纷以谄媚君王上司为能事,新王朝的地方官吏,郡国守令等,也纷纷仿效。

翼平郡(山东省寿光县)连率(郡守)田况等地方官吏,尤其熟知新王朝君臣的特殊喜好。

翼平郡连率田况等地方大员,遂竭力附和、顺从王莽的心思,通过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的举措,去取悦皇帝和公卿大臣,表现自己对皇帝的耿耿忠心。

不久,连率田况,逢迎王莽的心思,上书朝廷,向王莽提出建议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