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7章 结果,林捕头出手

第127章 结果,林捕头出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南方,新王朝讨伐战场,新王朝官军征讨益州郡反叛蛮族的军事行动,也是举步维艰,危机四伏。

更始将军廉丹,奉命率军,去攻打益州郡叛乱的蛮族首领句町王的军事行动,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一直毫无进展。

更始将军廉丹统率的新王朝官军,数次出兵讨伐句町王,都不能取胜,反而激起益州郡周围郡县军民以及蛮族百姓更多的反抗暴政的行为。

不久,益州郡夷人部落栋蚕部落、若豆部落等部落首领也起兵抗暴,响应句町王,反抗新王朝的暴政。

越巂郡夷人首领大牟,也率领他的夷人部落,叛变了新王朝。夷人部落联军节节胜利,击杀了新王朝的益州郡郡守等官兵。

大牟率军,屠杀、囚禁汉人的官吏和平民,侵占他们的财产,势力越来越强盛。

王莽得到报告,越来越焦虑。

2

眼见更始将军廉丹统领的攻打益州郡的官军将士徒劳无功,日益疲惫,王莽再也无计可施,没有了战胜南方蛮族部落叛军的信心和勇气。

王莽下旨,召更始将军廉丹回朝任职。

王莽接着下令,改派大司马护军郭兴、庸部牧李晔等官员率军,去攻打南方反叛的栋蚕部落、若豆部落,平定益州郡夷人的叛乱。

大司马护军,就是全国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的军事总监。庸部牧,就是益州州牧。

王莽接着下令,又派太傅羲叔(太傅府秘书长)士孙喜,当清洁江湖盗贼(全国剿匪总司令),负责督导全国军队,平定全国各地反叛的盗贼。

然而,王莽的精心布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

与此同时,新王朝北方边塞的形势更加严峻。匈奴汗国对新王朝延边郡县的侵犯,也更加地频繁。

王莽内外受敌,黔驴技穷,越发着急。

王莽孤注一掷,于是下旨全国总动员,大规模地招集全国所有适龄的壮丁,以及死刑罪犯和官吏、平民家里的奴隶仆人,组成“猪突”(猪突兵团)、“豨勇”(猪勇兵团),把他们作为精锐的部队使用,决定派“猪突”、“豨勇”兵团出征,去平定各地叛逆。

为了筹措军需,王莽又下令,扩大征收捐税的范围,征收特别税。

王莽下旨,向全国所有的官吏和平民征税,抽取家庭财产的三十分之一,连同绸绢布匹等物质,全部运送到首都常安,作为平叛讨贼的战略储备。

王莽又命令,中央公卿以下的高级官员,直到郡县佩带黄色绶带的僚属等最低级官吏,每人家里,都要按照新王朝规定,饲养、保养好军马,不许死伤。

饲养马匹的多少,则根据各人的官秩,规定等级加以确定。薪俸越高的,饲养保护的马匹数量,自然也越多。

最后的结果,却有些出乎王莽的预料。

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吏,遂纷纷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这个饲养和保护马匹的重担,转嫁到了普通庶民百姓的身上。

庶民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人心思叛,更加怀念汉王朝的恩德。

4

除了大规模横征暴敛大肆敛财,招募军队士卒之外,王莽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广泛招集有奇巧技术等一技之长,可以帮助新王朝攻打匈奴汗国的人才。

王莽还许诺,给予这些人才,以非常高的官位,允许不局限于正常的晋升制度,越级提升他们。

人们没有出路,只求活命,加之贪图厚重的赏赐,一时应者如云。

这些人纷纷向王莽上书,向大新王朝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陈述各种方略者,总数达到了一万人左右。王莽见人才济济,大为喜悦,越发认为人心依然还心向大新。

他们中有的人上书,对王莽声称道:

“陛下:

臣能够不用舟船桨楫,就可以渡过江河,只要使马匹首尾相接,就可以运送百万军队渡江。”

有的人上书,对王莽声称道:

“陛下:

臣不要携带一斗粮食,只需要服食一种药物,军队将士就可以不饥饿,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后勤保障等诸多问题。”

还有的人上书,对王莽声称道:

“陛下:

臣能够上天飞行,一天飞行一千里,就可以深入匈奴汗国的心脏,帮助陛下前去侦察匈奴汗国的军情。”

王莽听了那个声称上天飞行人的意见以后,非常心动,于是下旨,当场进行试验。

那个声称能够上天飞行的人,不过是拿大鸟的羽毛,做成两扇翅膀,头上和身上都附上了羽毛,翅膀则用扣环纽带连接操纵,结果飞行几百步,就掉了下来。

王莽见了,非常失望,开始明白,他们的技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但王莽硬要博取珍惜人才的名声,总希望能够遇到真正有价值的发现,所以并没有责罚他们,而是任命他们担任理军(三军技术官),赏赐给他们车马,让他们到时候一道随军出征。

5

当初,王莽想要设计诱擒须卜当、栾提云夫妻之时,曾经召集国师刘歆、前大司马严尤等亲信大臣协商此事。

前大司马(全国最高指挥官)严尤,竭力反对,锥心沥血地规劝王莽道:

“陛下啊:

须卜当这人,一向与中原朝廷亲密友好。须卜当所管辖的部落,在匈奴汗国的右部。他的军队,也从来没有侵犯过我朝边境,与帝国相处十分融洽。

而且,须卜当信任朝廷,常常事先将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舆君臣的动静,告诉我们朝廷。他留在匈奴汗国,可以充当我们的耳目,对我们中原王朝是大有帮助的。

如今,若将须卜当劫持,迎至京师常安,并安置到常安槁街(外国使节集中居住地区),那就失去了须卜当的重要价值。

须卜当只不过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匈奴人质而已,对大新王朝没有任何益处,还可能会怨恨陛下。

微臣建议,不如让须卜当继续留在匈奴汗国,侦察匈奴汗国单于的动向,充当我们的耳目,对我们更加有益。

请陛下千万谨慎,万勿实施诱擒须卜当的计策!这样做,只会因小失大,挑起边塞纷争。”

王莽自以为聪明盖世,不肯听从大司马严尤的建议,反驳道:

“严大人,分割匈奴汗国,是朝廷既定的国策,怎么能够出尔反尔,说变就变呢?你身为朝廷重臣,怎么与朕格格不入呢?”

见皇帝拒绝采纳自己的的建议,大司马严尤也无可奈何,只有干着急。

6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