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5章 决裂,割袍断义

第125章 决裂,割袍断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当初,黄河沿岸的山东琅琊郡诸地,黄河多次泛滥,灾难频繁,而官府的赋税,却越发沉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民不聊生,流民遍地。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年初之时,琅琊郡(今山东诸城)莒县人樊崇等勇士,不堪忍受饥饿的折磨,不满王莽的暴政苛政,开始在莒城(山东莒县)一带聚义,依靠采集、抢劫维生。

不久,汇聚在勇士樊崇身边,一道求存活命的饥民难民,达到了一百多人。

于是,樊崇召集部众,举旗宣誓,开始起兵,反抗新王朝官府和豪强地主的苛酷掠夺。

琅琊郡附近的饥民难民,十分敬服樊崇的勇敢无畏和处事公正。

为了自保求存,大家闻风而起,群起效仿,纷纷起兵,响应樊崇。

其时,琅琊郡海曲县的吕母,已经因病去世。吕母去世以后,群龙无首,她的部众发生了分裂。

吕母的部众,除一部分投靠了青犊、铜马的军队以外,另外一些人,就前去投靠了莒县的樊崇,接受樊崇的领导。樊崇的队伍更加强大。

为了维持部众的生存,樊崇率领部下的流民军队,开始四处游击,抢夺官府和民间的粮食和财物,樊崇的影响越来越大。

不久,樊崇率领所部,辗转进入了泰山郡等地。樊崇见泰山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以泰山作为根据地,转战黄河南北,四处抢掠。

一年之间,樊崇统领的饥民难民队伍,就如滚雪球般地膨胀壮大,队伍迅速集结,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樊崇军队的声威浩大,震动了山东各郡县。山东各郡县官吏官军,不敢面对义军的锋芒。

很快,这动荡不安的天凤五年(公元18年)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天凤六年(公元19年)。樊崇军队的军力,更加强大。

而新王朝各地,天灾人祸接连发生,民不聊生的情况,并未见丝毫好转,饥民、灾民依然无法回乡,流民更多,百姓更加无法生存。

此时,樊崇的同乡,琅琊郡莒县人逄(páng)安,与东海郡临沂县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人,也聚集流民起兵,响应樊崇。

不久,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首领见樊崇势大,又率领自己的队伍,前去投靠了樊崇。

到了此时,樊崇等首领统率的饥民队伍,全家老小,妇孺老弱,总计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

樊崇的队伍更加强大,队伍的声势越发强盛,威震黄河南北。

樊崇领头,率领数万人的饥民队伍,四处游击,抢劫掳掠,维持部众的生存。

泰山郡周围郡县官吏官军,见樊崇的饥民队伍势大,对樊崇的大军也无可奈何,只得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什么叛乱都没有发生一样。

郡县官吏,还纷纷粉饰太平,掩盖各地反叛的真相,哄骗新王朝君臣。

樊崇率领数万人的饥民队伍,连续作战,陆陆续续攻打下了泰山郡附近的很多郡县。

夺下这些城池,洗劫一空以后,大统领樊崇还不满足,准备继续向前进军,前去进攻自己的的家乡莒城,掠夺莒县的财富和粮食。

队伍首领,琅琊郡人逄安,与大统领樊崇的关系很好,认为进攻自己的的家乡莒城不妥,就劝说樊崇说道:

“三老大人:

莒城,是阁下的父母之国,你父祖的故乡。进攻莒城,有可能玉石俱焚,得不偿失,还可能留下骂名,有伤阁下的英明。

阁下为什么要派军去进攻它,残害它,给你的父祖在天之灵,留下遗憾呢?”

樊崇认为有理,答应道:

“逄兄弟说得很对。虎毒不食子。我樊崇在莒城出生,怎么忍心,伤害自己的父母之邦,留下千古骂名呢?”

樊崇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离开了莒城。莒城终于得以保持完整,没有受到流军的抢劫残害。

于是,樊崇丢开莒城不管,率领自己的饥民队伍,继续向姑幕一带,进行流窜作战,主要以抢掠城镇乡村的粮食和财物为主,来维持部众的生存。

3

然而,好景不长。

樊崇饥民队伍声势浩大,在泰山郡一带烧杀抢掠的消息,还是最终传到了新王朝京师常安。

王莽知道了樊崇造反的消息以后,非常震惊,于是命令翼平郡连率(太守)探汤侯田况,率军讨伐。

其时,樊崇的部将东海郡人谢禄、徐宣等将领,率领饥民队伍,屯兵于东海郡西面,因此以首领谢禄名字,命名此地为谢禄山。

天凤六年(公元19年)末,翼平郡连率(太守)探汤侯田况,率领郡县官军,攻击樊崇的流民队伍。

樊崇的流民队伍,乃一群饥民、灾民组成的乌合之众,不敌训练有素的官府正规军。

翼平郡连率田况,大破三老樊崇统领的流民军,杀樊崇部众一万余人。

樊崇、谢禄、徐宣等率领的流民队伍,在东海郡西面的谢禄山一带,遭遇到了重大挫折,损失惨重。

4

三老樊崇的大军在谢禄山一带失利以后,樊崇遂率领残余的部属,四处逃窜,北入青州一带活动。

樊崇大军,继续在青州、徐州一带官军势力弱小的地带虏掠游击,打家劫舍。

新王朝北方州郡,一片残破。

不久,樊崇又率领自己的饥民大军,再次转战至泰山一带活动,大军留屯南城求食。

接着,樊崇率领流民大军,进犯东海郡,与王莽的沂平郡大尹率领的郡县官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樊崇的将士,不敌沂平郡官军,遭受失利。流民大军再次惨败,樊崇部众,又死伤了数千人。

樊崇见官军强大,寡不敌众,自己的势力转微,心知不妙,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主动向后撤退。

樊崇流民大军,转掠至楚郡、沛郡、汝南郡、颍川郡一带,以抢劫粮食财物维持部众生计。

不久,樊崇寻找官府势力弱小的地方,进行攻击抢掠,率领自己的大军,进入陈留郡一带。

樊崇军趁官军不备,攻拔了鲁城等地,转至濮阳一带,继续抢掠。樊崇军收获甚丰,响应者众,部众再次强盛。

5

此时,樊崇部下集结的人马越发增多,队伍的成员构成也更加复杂,统率也更加不易了,樊崇甚为忧虑。

其时,樊崇部将之中,除了徐宣曾经担任过县衙狱吏,读过《易经》、杨音初识文墨,稍稍有些文化和见识以外,樊崇、逄安、谢禄等首领,都是大老粗出生,大多没有上过学堂,没有多少文化。

樊崇率领的流民军,多以口头的言辞作为对将士的约束,军中就连文书、旌旗、部曲、号令等也没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