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3章 委婉,他深夜表白

第123章 委婉,他深夜表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南阳郡郡城宛城的郡守府里,前大司马、讨秽将军严尤,正在愁眉苦眼、专心致志地处理公事。

“禀告严大人:

前舂陵侯侄子,太学生刘秀,前复阳侯外甥,太学生朱祐,前来拜见大人,咨询有关返还前舂陵侯、前复阳侯家族田租、赋税的问题。

请问大人,是否有空接见?”

属下王潇,匆匆忙忙地进来,禀告前大司马、讨秽将军严尤说道。

“快快请进!本官正想了解荆州、南阳的士大夫民情,快快有请!”

前大司马、讨秽将军严尤,急忙吩咐王潇道。

2

这已经是地皇元年(公元20年)年中的时候了。

此次,刘秀前往南阳郡城宛城郡守府,拜访前大司马严尤,是奉叔父前舂陵侯刘敞之托,向官府申述有关赋税缴纳以后,予以退还的问题。

其时,王莽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决定对以汉王朝宗室为首的贵族稍作让步,退还一些缴纳的赋税田租,缓解汉王朝宗室贵族的不满和怨恨。

这一次刘秀对严尤的拜访,非常引人注目,也非常令人难忘。

在多年以后,两人成为战场上的对手之时,前大司马严尤,依然还记忆犹新,难以忘记这一次接见。

刘秀的性格、才干、品行和当时的突出表现,令严尤刮目相看,为之一振。

3

这是一件有关南阳郡官府,返还舂陵侯家族田租、赋税的旧案。

这件案子,原舂陵侯刘家与南阳郡官府,打上了一场官司。但是过了很久时间,都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原舂陵侯刘家上下,很是担忧。

而这件案子,事关整个舂陵刘氏宗族的重大利益。

因此,舂陵侯家族上下,都十分重视这次诉讼,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操心不已。

从太学中失意归来的刘秀,闻听自己的舂陵侯家族这件案子以后,很是上心。

刘秀觉得,自己作为舂陵侯家族的重要一员,也有责任,应该义不容辞地站出来,维护家族的利益,帮助自己的舂陵刘氏宗族,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帮助自己的舂陵侯家族,夺回自己的权益,帮助家族度过日趋穷困窘迫的危机。

见侄子刘秀勇于担当,舂陵刘氏宗族的族长、刘秀的叔父、原舂陵侯刘敞,很是放心。

原舂陵侯刘敞,遂全权委托侄子刘秀,代表自己和舂陵侯家族,亲自前往南阳郡城宛城的太守府,去拜访前大司马严尤,协商官司的处理。

4

这件案子,从十年前的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开始,一直到地皇元年(公元20年)十二月前,已经拖了整整十年之久的时间,一直没有妥善解决。

这件官司,与王莽新王朝剥夺汉王朝宗室贵族的爵位、封土密切相关。

那时,王莽施行改制,号称王田国有,名义上,舂陵侯家族的土地,就收归国有了,应该向朝廷纳税。

实际上,王莽的土地、赋税政策变化不定,被剥夺了爵位的诸侯们,既有侯爵封地公田,也有自己开垦的私田,而开垦的私田亩数,又往往是公田的若干倍。

问题就来了,公田,私田有区别,究竟应该如何缴纳田租赋税呢?应该向谁缴纳田租赋税呢?缴纳田租赋税的标准如何呢?

官府与被剥夺了爵位的诸侯们,就有了严重的分歧。这就是诉讼的缘由。

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到地皇元年(公元20年)这十年时间里,原舂陵侯刘氏家族被官府和佃户们拖欠的田租、田赋等,折合成钱粮,已经总计达到了粮食二万六千斛,实物税刍藁钱若干万之巨,是一笔严重影响舂陵侯家族生存的巨款。

汉代一斛粮食的重量,大约是三十斤左右。一斤谷,当时的市价,约合钱七钱多一点。当然,时代不同,谷物的价钱,也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普通家庭的成年人,一年的伙食费,大约需要四千钱左右。汉时的衣料很贵,一个人一年的服装费,与一年的伙食费大致相当。

汉代普通平民人家的家资,大约是数万钱至十余万钱的样子。

原舂陵侯刘敞家,被拖欠的田租达到了二万六千斛粮食,大约价值五百七十二万钱,这已经相当于六十户平民人家的家资了,还不说缴纳的实物税刍藁钱若干万了。

当然了,这算是一笔十分庞大的财富了。

尤其是对于已经被新王朝剥夺了爵位和封土的舂陵侯家族来说,这笔财富显得尤为重要。

甚至可以说,这笔钱,已经事关舂陵侯家族几百口人的生存了。

5

此时已经是地皇元年(公元20年)了。

家在南阳郡枣阳县白水乡居住的前舂陵侯刘氏家族,虽然已经被王莽的新王朝,剥夺了侯爵的贵族爵位,成为了平民多年了。

但舂陵侯家族,依然是人丁兴旺,人口众多,私属土地很多,是南阳郡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无疑。

家族族长原舂陵侯刘敞,有一个亲生儿子叫做刘祉。刘祉的年纪,实际上比刘秀都还要年长两岁,是刘秀的堂兄。

为什么原舂陵侯刘敞,不叫自己的儿子刘祉出面,去替自己的舂陵侯家族打官司,却要让舂陵侯家族旁支的堂侄刘秀出面,去帮助解决舂陵侯家族的赋税诉讼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王莽刚刚担任安汉公之时,为了笼络天下人心,凡是参加年末祭祖,明堂助祭的刘氏宗室贵族以及诸侯,王莽都建议汉朝廷,给予了增加封土的奖励。

王莽登上太傅,摄皇帝之位以后,手中掌握的大权更加稳固。

王莽开始觉得,刘氏宗室已经成为了自己篡权的威胁,开始对刘氏宗室竭力打压。

王莽先后建议朝廷,逐步剥夺刘氏宗族的贵族特权,降爵停禄,废祖庙,辱刘姓,严重损害了刘氏宗室的利益,引起了刘氏家族的不满和怨恨。

当初,同为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的安众侯刘崇,与族弟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亲近的诸侯,在年末回京祭祖,在长安明堂参与助祭之前,就曾经秘密地聚集在一起,商议一道反莽,恢复汉室的权利。

安众侯刘崇正当壮年,年轻气盛,当即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地对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亲近诸侯说道:

“诸位兄弟:

安汉公擅国权,众臣莫不屈从,社稷倾覆至矣。太后春秋高,天子幼弱,高皇帝所以分封子弟,盖为此也。本侯当为天下振臂一呼。”

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亲近诸侯,心里十分赞同,秘密承诺。

就这样,安众、舂陵、复阳侯等几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的刘氏宗室枝属,就成为了最早一批,决心用武力去反抗王莽治理,用武装斗争去推翻王莽专权的刘姓宗室之一。

居摄元年(公元6年),安众侯刘崇的反叛最终失败,更加引起了王莽对大汉宗室的警觉。

虽然安众侯刘崇的反叛已经彻底失败,并受到了严厉的惩处,但王莽依然十分担心汉王朝宗室会群起效仿。

王莽很清楚,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南阳诸侯,与安众侯刘崇的关系十分密切。

于是,王莽秘密派人,前去收集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南阳诸侯,与安众侯刘崇结盟反叛的证据。

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与安众侯、安成侯兄弟只是口头协议,并没有书面盟约。

王莽的手下臣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诸侯与安众侯、安成侯兄弟相互勾结,秘密谋反的确凿证据。

加之当时,王莽羽翼未丰,还有些忌惮刘氏宗室的势力,所以王莽并没有下令,去惩罚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南阳诸侯。

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南阳诸侯心里却非常清楚,如果与安众侯、安成侯兄弟密谋的事情一旦暴露,必然是灭族之罪。

因此,舂陵侯刘敞、复阳侯刘豹等南阳诸侯,就积极结交南阳郡附近的权贵和豪族大姓,试图以此自保,力图保住刘氏祖宗留下的基业。

舂陵侯刘敞,就一力做主,为自己的嫡长子刘祉,与前宰相翟方进的翟氏家族攀亲。

最终,舂陵侯刘敞的嫡长子刘祉,娶了前宰相翟方进之子高陵侯翟宣的女儿为妻。

舂陵侯刘敞却没有料到,人算不如天算,自己的计划最终失败。

居摄二年(公元7年),高陵侯翟宣之弟东郡太守翟义,与严乡侯刘信等宗室贵族联合,发动了十万义兵,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

当初起兵之时,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的义军,曾经声势浩大,震动天下。但一郡之力,怎么能够对抗全国呢?

不久,翟义、严乡侯刘信的举义,就失败了。

这一次,王莽更加担心,为了斩草除根,王莽下令,捕杀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的党羽和亲族。

刘祉的妻子,即高陵侯翟宣的女儿,也被此事牵连,被南阳郡官吏无辜捕杀了。

因为舂陵侯刘敞和反叛的翟义家族,有着婚姻关系,而且以前,舂陵侯刘敞和反莽的安众侯刘崇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的缘故,所以王莽十分忌惮舂陵侯刘敞反叛,决定趁机报复,斩草除根。

最终,舂陵侯刘敞之子刘祉,也被官府认定为是叛逆翟义家族的姻亲,以反叛案件嫌疑人的罪名,牵连系狱了。

听说自己的嫡长子刘祉被捕,舂陵侯刘敞忧心忡忡,决心尽力搭救。

为了搭救自己的儿子刘祉,舂陵侯刘敞亲自上书太皇太后,向朝廷谢罪。

在给太皇太后的上书里,舂陵侯刘敞发誓,效忠汉王朝,并愿意率领自己舂陵侯的子弟宗族,担当平叛前锋,前去扫清叛逆的巢穴。

其时,王莽刚刚居摄,当上“假皇帝”,依然有些忌惮刘氏宗室的势力,拼命想安抚好刘氏宗室。

所以,王莽并没有明目张胆地下令处罚舂陵侯刘敞父子,而是以太皇太后的旨意,赦免了刘祉。

王莽正式称帝以后,地位越发稳固。

王莽登基不久,就正式颁布旨意,废除了舂陵侯刘敞等刘氏宗族诸侯的爵位和封土,连刘氏诸侯封地和私田的租税等收入,也被新王朝一同没收。

汉王朝的王爵、侯爵等诸侯后裔如刘祉等刘氏宗室,不仅继承不了诸侯的封地爵位,还不得入朝为官。

新王朝这样做,这就等于已经彻底地断了刘氏皇族子弟的仕进之路。

因此,前朝汉王朝时候声名赫赫,财大气粗,地位十分崇高的十万刘氏宗族子弟,顿时陷入备受欺凌,日趋穷困,地位低下之境。

十万刘氏宗族子弟,对王莽及其新王朝更加不满怨愤,纷纷暗中积蓄力量,密谋复辟,恢复汉室。

前舂陵侯刘敞,牵连进安众侯刘崇、翟义谋反的案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但前舂陵侯刘敞至今,仍然是心有余悸,心惊不安。

前舂陵侯刘敞,只得深居简出,再也不敢公开抛头露面,免得招惹麻烦,给自己和整个舂陵侯家族,带来厄运。

6

作为族长的前舂陵侯刘敞,当然是一个很有眼光的老人,对自己的家族子弟了解很深。

刘敞早就已经看出,曾经进过太学学习的侄子刘縯、刘秀、刘嘉兄弟等,都是自己家族中的英杰,值得信赖。

在舂陵侯刘敞眼里,刘縯、刘秀、刘嘉兄弟等子弟,知书明理,做事有胆有识,稳重踏实。

尤其是侄子刘秀,虽然生性有些胆小怕事,低调做事,但说话有礼有节,谦逊好学,而又好口才,善理讼,堪称家族英才。

如今听说,朝廷已经颁布新的法令,废除了原来的土地国有的政策,归还前大汉诸侯的部分土地和财产。

前舂陵侯刘敞,深思熟虑以后,因此决定让自己的侄儿刘秀代为出面,向新王朝的权臣前大司马严尤,申述舂陵侯家族,被拖欠多年的家族地租问题。

接受叔父舂陵侯刘敞的委托以后,刘秀深感责任重大。

于是,刘秀十分急切地亲自赶到南阳郡城宛城,前往太守府,去求见南阳郡太守严尤诉讼,据理力争,争取舂陵侯家族的权益。

7

那时,刘秀在太学学习的大师兄宛城人朱祐(又名朱福、朱祜),也为自己的舅舅复阳侯刘氏家族被拖欠的租赋问题,前去拜见南阳太守严尤,协商解决租赋问题。

所以,朱祐,刘秀两人相遇以后,相谈甚欢,约定一起等待南阳太守严尤,向太守提起诉讼。

南阳郡太守严尤,一直对汉朝廷怀有一些感激之心,他对刘氏宗族的遭遇,也有着一些同情,他并不赞同王莽对刘氏皇族,一律赶尽杀绝的政策。

那一天,南阳太守严尤的车驾,正好从外面回府。

刘秀、朱祐一见太守严尤回府,知道自己来得正是时候,都非常高兴。

于是,刘秀、朱祐两人,就请求门吏王潇,要求拜见南阳太守严大人。

8

得到南阳太守严尤的允许以后,刘秀、朱祐就跟在太守门吏王潇的身后,到了太守府里。

见到严尤,刘秀与大师兄朱祐一道,急忙大胆地上前,拜见南阳太守严尤行礼,说明求见太守的原因道:

“太守大人:

小民舂陵刘秀,宛城朱祐,前来拜见太守大人,申述有关租税的问题,请太守大人秉公审理。”

听见台下年青悦耳的声音,严尤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注视着台下的两个年青人。

不知道什么原因,南阳太守严尤初见刘秀,看见眼前这个这个英俊多才的青年,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以言说的惺惺相惜,十分欣赏的感觉。

南阳太守严尤,急忙挺直自己的腰杆,与刘秀、朱祐交谈了起来。

“两位年青人:

请你们把各自申述的详情,告诉本官。本官好做处理。”严尤和蔼亲切地说道。

见严尤如此平易近人,刘秀,朱祐都非常兴奋,刘秀、朱祐急忙争先恐后地上前,禀告自己的诉讼情况。

严尤听了,沉吟了一会。

然后,严尤就兴致勃勃地与刘秀深谈了起来,眼睛看都没有看朱祐一眼,仿佛已经忘记了刘秀身旁的朱祐,也有同样的诉讼问题。

当初在太学里深得同窗欣赏,很是春风得意,一向被人崇拜的大师兄朱祐,被南阳太守严尤直接无视,不仅有些失落、窝心,心里还有些尴尬、无趣。

但两人的热烈交流,对话和争辩,令人惊叹,让朱祐对原来印象里胆小怕事、不苟言谈的刘秀,有了一些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竟然情不自禁地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起两人的对话来。

“刘秀啊,你说得很有道理。

如今,朝廷以安抚百姓为上。既然朝廷的土地国有政策,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私田、公田的租赋问题,也有区别,不能够一慨而论。

那么,你们讨要以前积欠的田租税钱,也在情理之中,官府可以酌情考虑。”

严尤的眼睛,一直盯住刘秀,觉得这个太学生刘秀,不卑不亢,说话有理有据,的确有些不同凡响,于是不缓不急地对刘秀说道。

太守严尤,一直顾着与刘秀交谈,几乎完全忽略了刘秀身后站着的朱祐。

这时,严尤才转过身子,和蔼地对朱祐说道:

“朱家小伙子,你舅舅复阳侯家族的问题,也是如此办理,你们尽管放心。”

见严尤的态度软化,刘秀、朱祐大喜。

刘秀觉得事情有了转机,急忙恭维严尤说道:

“严大人为官公正,处事公平,功勋赫赫,一向深得民心,有清白美好的名声。

当初,严大人力挽狂澜,讨平匈奴汗国和高句丽等蛮族的入侵,安定边塞,安抚万民,小民一直钦佩不已。

拜读严大人给皇帝陛下的上书,那封脍炙人口的讨匈奴书,刘秀等士子更是高山仰止。

所以今天,小民等敬慕太守大人的美德,听说大人抚巡南阳之后,才敢于大着胆子,找到严大人,请求太守大人恩赐诉讼,解决这件多年来遗留的案子。”

一直以来,严尤就很同情汉王朝宗室的处境,对王莽苛待罢黜汉王朝宗室的措施,并不认可。

在听了刘秀的有理有据的解释和申述后,严尤一边仔细地翻看着刘秀递上的诉讼文件和田契、租赋等字据,颔首认可,思忖道:

“要想保持地方安定,安抚前朝宗室、豪族大姓,势在必行啊!

而解决舂陵侯、复阳侯等家族的田租遗留问题,不失为一个安抚汉王朝宗室贵族,稳定南阳紧张局势的捷径啊!”

细细思考一会,严尤再次开言道:

“刘秀、朱祐啊,本太守说过,你们的申述意见,还算合理合法,基本可以接受。

然而,如今天灾人祸不断,朝廷窘困,国库十分空虚,小民百姓也凋敝贫穷,负担沉重。

如果一下子全部返还,恐怕会有困难,皇帝陛下和租种田地的小老百姓,也未必同意。

你们的意见如何呢?”

严尤面有难色地对刘秀、朱祐说道。

刘秀见官府答应返还,已经是万千之喜了,也觉得严太守所说的也是实情,于是决定做些让步,必然是皆大欢喜。

刘秀急忙转过身子,与朱祐嘀咕讨论了几句。

朱祐也很以为然,觉得见好就收最好。

然后,刘秀重新转过身子,当即爽快地答应太守严尤的要求说道:

“感谢皇帝陛下和太守大人的鸿恩!

小民等,也深知如今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和百姓的艰难。

不如这样,太守大人,我们再退一步,暂时分期分时,收回一半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