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1章 认真,星星都摘给她

第121章 认真,星星都摘给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荆州地区一向物产丰富,是天下粮仓。然而,近几年来,荆州地区,也逐渐地陷入困顿凋敝之中。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这一年前后,荆州地区所属各郡县,天灾人祸不断。

不久,就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灾难、大饥馑。

然而,新王朝君臣,却依然对荆州百姓的疾苦,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依然肆意搜刮,横征暴敛,对百姓的死活不闻不问。

各级官吏欺上瞒下,拼命为皇帝大唱赞歌,歌功颂德,不敢向皇帝报告百姓真实的生活情形。

新王朝君臣不闻不问,置若罔闻,不了解真实情形,也就没有人去对百姓的生死关心了,也就没有人去设法赈济饥民了。

荆州的穷苦百姓,无法依靠官府的救助、赈济去生存,只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存。

他们只有依靠自己,想方设法,用尽各种方法,去拯救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希望苟全自己的性命,也不可得。

为了苟且偷生,延续性命,饥民们就只好抛弃自己的土地、家园,携带全家老小,拖儿带母,逃入山野沼泽里,去挖掘荸荠等野草野菜吞食,苟延残喘,赖以维生。

然而,灾民人数实在太多,山野沼泽的野菜野草也变得稀有,被拔得精光。人多草少,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争夺仅有的一点青草野菜资源,饥民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吵闹。

甚至家族、家庭之间,为了一点野菜、树叶,互相发动武力攻击,有很多人为此伤亡,积怨很深。

2

新市(湖北京山县)人王匡、王凤兄弟,眼见饥民的惨景,大生恻隐之心。

王匡于心不忍,于是对兄弟王凤商议说道:

“兄弟啊,如今大难来临,灾荒不断,官府又不闻不问,不予赈济,实在难以生存了。

灾民聚集在山林沼泽之间求生,为了一点野菜,常常争斗得头破血流,甚至发生流血冲突,如此下去,我们兄弟也会跟着遭殃。

不如我们兄弟,挺身而出,出面为大家调解、评理,为大家排解纠纷,缓和饥民之间的矛盾,给大家分配挖掘、采择的地盘,帮助大家共同寻找食物,去寻找能够度过饥荒的方法,或许大家同舟共济,能够度过这个灾难的岁月。

否则,局势失控,覆巢无完卵,大家都会同归于尽,家族覆灭。”

“大哥高瞻远瞩,说得很对!只有如此,才能够自保图存,度过灾荒岁月。

大哥啊,你一向很有威信,不如大哥你亲自出面,去说服大家,协商解决。大家同舟共济,想方设法,一定能够度过劫难,重新回归家园。”

王凤赞同大哥的建议道。

“好,兄弟,就是这样办。我们一道行动,带领大家,共度灾荒危局!”

王匡慷慨答应道。

王匡、王凤兄弟,处事公平,调解公道,能够从饥民们的大局着想,率领饥民们共度灾难,深得民心拥戴。

不久,王匡、王凤兄弟,就被荆州饥民,自发地推为了首领,拥有了部众数百人。

荆州饥民一道,对天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道度过灾荒危机,准备等待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各自的家园谋生活命。

渐渐地,王匡、王凤兄弟公正无私、主持公道的名声,传遍了荆州各地,就连一些流亡客,也前去拜见王匡、王凤兄弟,请求庇护。

王匡、王凤兄弟的饥民队伍,更加强大。

3

此时,南阳郡人马武,颍川郡(河南禹县)人王常、成丹等江湖豪杰,因罪逃亡江湖,无处可去,时刻担心官府追捕,陷入牢狱之灾。

闻听王匡、王凤兄弟公正无私、主持公道的名声以后,他们也不约而同,先先后后,前去投奔了王匡、王凤兄弟,加入了王匡、王凤兄弟率领的饥民队伍,并逐渐成为了队伍的首领。

王匡、王凤的队伍,人马更多,力量也更加强大。

随着饥民队伍人马的逐渐增多,不久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家赖以生存活命的粮食供应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了。仅靠饥民们挖掘野菜、树叶、草根,寻找野谷,打猎捕获猎物等,已经根本无法维持饥民队伍的生活了。

王匡、王凤兄弟见此,十分忧虑,于是召集马武,王常,成丹等首领,商议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豪杰们听到首领召唤,纷纷前往王匡的营帐,参加会议。王匡见首领们到齐,率先开门见山地说道:

“各位兄弟:

我们的队伍日见壮大,本是一件好事。但吃饭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就令人非常不安了。

大哥为此,常常忧虑不安,寝食不宁。

我们王家兄弟,被豪杰们推为首领,理所当然,应该为大家多想办法,共度危机。

所以今天,大哥我把兄弟们请来,就是想跟兄弟们商讨一下,如何解决我们队伍的粮食问题。

各位兄弟,你们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可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大家,度过灾难呢?”

“大哥说得很对!吃饭问题不解决,我们怎么能够为大家分忧,保住我们的性命,等年成好些以后,重归家园呢?

所以,当今之计,还是活命要紧。

小弟以为,光是依靠采掘,打猎,寻找野谷之类,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为了能够使我们的部众生存下来,我们不如立即行动起来,依靠人多势众的优势,一同前去,袭击那些距城市街道较远的偏远村落,抢劫地主、富人们的财产,夺取他们村寨里储存的多余粮食和财物,来维持大家大家的生命。”

成丹率先建议大家道。

“哎呀,成丹兄弟的意见有些道理。

但是,抢劫富人百姓,打家劫舍,是触犯朝廷法律的大罪啊!

如果这样做,岂不是与打家劫舍的盗贼匪徒没有什么两样,与官府百姓为敌了吗?”

王常忧虑道。

“王常兄弟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样做,肯定是与官府百姓为敌。”

马武也赞同道,“我们兄弟,早就是违法乱纪之人了,只要多活一天是一天罢了,还怕什么,增加更多的罪名,遭到杀戮呢?

小弟建议,我们不如先去寻找一个安身之所,安营扎寨,哪怕是打家劫舍,劫人财物,也能够逃避官军的打击了!

我们过一天算一天吧!考虑将来那些事情那么多,还有什么意思呢?”

“成丹,王常,马武兄弟,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

如今,我们是保命活命要紧,活一天算一天罢了!触犯朝廷法律、骚扰百姓的问题,就暂时不用管他了。

绿林山山林密布,地势非常险要,有野菜树叶等可以充饥。我们不如到绿林山安营扎寨,求得我们的生存。”

王匡拍板说道。

王匡、王凤兄弟,与成丹、王常、马武等首领,很快协商妥当,于是就率领自己的饥民队伍,躲藏盘踞在了今湖北当阳县境内的绿林山上聚义,打家劫舍,苟延残喘。

郡县官府得到饥民聚集的消息,惊恐不安,急忙派遣郡县官军将士,前去讨伐绿林山的义军。

但绿林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官军每次讨伐,都失败而归,损失巨大,绿林义军的势力更加强大,威震荆州各地。

因王匡、王凤兄弟率领的饥民队伍,占据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他们自己的根据地,打家劫舍,故被外人称为了“绿林军”。

王匡、王凤兄弟没有多少学识,认为“绿林军”这个称呼不错,遂将属下的饥民将士,称为“绿林”豪杰。

“绿林军”的声名,威震荆州。

4

荆州所属各郡县,无路可走的饥民、灾民,闻听“绿林军”势大,官军也奈何他们不得,纷纷拖儿带母,率领全家老小,一道前去投奔“绿林军”,请求暂时活命。

数月之间,“绿林军”的队伍,就迅速扩大,集结发展到了七八千人之多。

“绿林军”人马增多,声势也更加浩大,威震荆州各地,官军越发惧怕“绿林军”的攻势,不敢触怒“绿林军”将士。

“绿林军”将士也以保命为原则,不到万不得已,并不敢主动去进攻郡县官军和官府官吏,遭致官军的报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