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40章 给你,我挣的

第140章 给你,我挣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不久,刘秀在太学里,又结识了专门学习谶纬之学的强华,专门学习《春秋左传》的严光(本名严庄或庄光)以及另一位名叫张堪的同学。

几人同住一个宿舍,相交相谈很是投机。

进入太学,刘秀就如同一个贪婪的酒徒,如痴如醉地畅饮着各种典籍。

刘秀虽然以学习《尚书》为主,但琴棋书画、其他五经各科,也都有涉猎。

2

王莽本身就是太学生出生,加之出生于外戚豪族士大夫家庭,虽说是为了粉饰太平,体现新王朝对教育文化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王莽的新王朝,对太学的供给支持,也还是比较优裕丰盛的。

客观地说,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视太学,重视官办教育,舍得投入的崭新王朝。

王莽登基前后,就曾经多次颁布旨意,下令大规模地扩建了许多太学校舍,增加了很多博士、学子,这是前朝不能够望其项背的。

作为一个大儒级别的皇帝,王莽也十分重视师资力量博士的配备。

王莽甚至亲自制定标准,为太学选择五经博士。王莽还不断地提高博士的赏赐待遇,发给博士们服装,还经常赏赐博士们酒肉钱财等等。

从汉朝廷建立以来,就有这一优良传统,很注意按照朝廷的需要,去培养人才,选用教材。

甚至连皇帝,汉宣帝等君王,都曾经亲自出面,召集朝廷大臣举行专门会议,来审定全国统一的教科书。

到了新王朝,在最高皇帝王莽的倡导下,太学的发展,则更加发扬光大,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这样一来,太学里的现实的政治气氛和学术气氛,是一样的浓郁,有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味。

2

要说当时的太学生们,进入太学学习的原始目的,其实并不是为着实现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拯救黎民苍生之类,而是寻找一条学而优则仕,出仕做官、飞黄腾达的终南捷径。

(这就如同现今的公务员考试,十分火爆一样。学子们也不过是受到利益驱使,羡慕公务员优厚稳定的待遇,所以争先恐后地报考而已。)

因此,王莽招引天下士子的政策,一时令太学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天下的学子,都对太学趋之若鹜。

同时,也让太学的学子们,对出仕从政有一种十分敏锐的感觉。

太学生们一面认真读书学习,一面睁大眼睛,紧紧盯住官场朝廷的动静,力求把握住出仕做官的最佳机会。

为了适应今后可能的官场生活,太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都是十分丰富的。琴棋书画,射箭骑马,下棋博弈等技艺,也都十分热门。

以至于,刘秀进入太学以后,整天忙于听课,笔记,访友,作文,几至于废寝忘食。

对于刘秀、朱祐、韩寒这样,只有平民身份,而且家庭穷苦的大多数学子们来说,朝中无人,又梦想做官,光宗耀祖,在仕途上有远大的前途,只有拼命地苦读才行。

虽说书念好了,未必就都能做官,未必就能够做好官,但毕竟还是有做官的希望在,有施展自己宏伟抱负的机遇存在。

此时的刘秀,就像如今的大学毕业生们一样,他们既要考研,又要找工作,还要考公务员,以及准备各种各样的合格证、资格证,整天忙的是不亦乐乎,身心都饱尝痛苦的折磨和摧残,甚至达到心理崩溃的地步。

不用说,像刘秀这样的普通人家子弟,没有什么强硬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的孩子,又比较敏感懂事的破落贵族子弟,不用心学习,获得一个较好的前途,怎么能行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