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39章 尴尬,河里的神秘男子

第139章 尴尬,河里的神秘男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眼睁睁地看着新王朝几年来的混乱局势,目睹天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的惨景,刘秀越发忧心忡忡。

一种无力之感,在刘秀心中油然而生,自语道:

“我刘秀一芥小民,势单力薄,人微言轻。对绝望无助的现实,我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无能为力,又能够怎么样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只有消极地应付罢了!

苍天啊,我大汉民众,究竟造了什么孽,要遭受如此多的磨难呢?”

一种忧郁与愁闷,愤怒与怨恨的情感,就这样长久地郁积在刘秀的心里。

2

“现在看来,大哥和我的差距,不是一般般。他是多么高瞻远瞩,富有远见卓识啊!”

刘秀这时逐渐醒悟过来,“大哥寻求家族自保的预防措施,的确是认清了时务啊!

如果没有大哥这样见识超群,卓有远见的行动,我们怎么能够保全我们自己的家族呢?

和大哥的远见卓识比起来,我刘秀是多么渺小啊!”

刘秀渐渐地认可了大哥刘縯筑垒自保的行为,心里有些惭愧后悔。

“如今的大新王朝,外表看起来依然十分强健,但内部早已经彻底溃烂。

其实早已经外强中干,已经撑不了多少日子了。天下大乱的惨景,不可避免地,将会突然降临。

我们不求自保,不是只有与新王朝一道陪葬,意味着全族覆灭吗?”

刘秀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

越思考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刘秀心里的担忧和烦恼越盛,甚至想放弃自己的学业,回到舂陵。

刘秀的头脑里,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当初离家进京,临走时大哥刘縯对他的殷切希望和谆谆嘱托。

刘秀还总会回想起,丽华妹妹脉脉含情的眼神里,饱含的美好祝愿。

想起这些,刘秀就觉得学无所成,内心有愧。

3

幸好不久,刘秀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同学,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刘秀才逐渐疏解了心中的一些愁绪,没有最终悲观沉沦和孤寂下去。

刘秀希望自己,能够从典籍简牍中,寻求到破解烦忧,实现理想的秘诀。

4

太学的经典众多,可以说汇集了当时天下有益之书。太学的课业,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刘秀虽然对王莽的新王朝的未来,和进入仕途做官,很是悲观失望,但他依然抱着“书到用时方恨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开始了如饥似渴地钻研各门课程的太学学习生活。

刚进入太学不久,刘秀就遇见了他的南阳郡老乡,大师兄朱祐。

大师兄朱祐,给予了刘秀无数的教诲和帮助,令刘秀一生受益匪浅,一直感激不尽。

5

西汉末年、新王朝初年的南阳郡,是一块以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这是一个面积多达四万六千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著名大郡。

南阳郡的东面及南面,是海拔一百至两百米的桐柏山丘陵,向东与华中平原,南面与湖北的丘陵地带连接。

南阳郡的西部,是山地,相当于方山山脉的东端,和高达一千多米的武当山相连。

南阳郡的北面,有海拔高达一千至二千五百米的伏牛山脉,北接河南郡、弘农郡。

四面被山脉或丘陵包围的南阳郡,呈现的是一块南北长约一百四十公里、东西长约二百公里的盆地状平原。

这个平原自北向南,有排子河、刁河、湍河、照河、白河、唐河、清水河等河流淌,在湖北的襄阳附近,与流自西部山地的汉江合流。

南阳平原大致中心的位置,是现在的新野市。新野市的东北约五十公里,是现在的南阳市,即汉代的宛城。

南阳的历史悠久,吕尚受封的吕邑,据说就在宛城以西,那里还有楚申伯之国,其后有申亭。

南阳设郡,是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的事情。

《史记》对此,作了如下的记载: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宛亦一都会也。俗雅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史记》上又记载说道:

“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伐秦魏,迁孔氏南阳。

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西汉时期,朝廷在南阳置工官、铁官,南阳郡城宛城,总计有百姓四万七千五百四十七户。由此可见,南阳工商业之兴盛。

6

朱祐字仲先,南阳郡宛城人,本名朱祜。

(同时代的历史书《东观汉记》,为避汉安帝刘祜的讳,把朱祜的名字写作朱福。刘宋王朝的范晔,写作《后汉书》,不用避讳,恢复原名,写作朱祜。)

少年时,朱祐的父亲早早去世,朱祐就成为了一个孤儿,随着母亲一道,回到刘氏的娘家生活。

朱祐的母亲姓刘,出生于南阳的刘氏宗室贵族复阳侯家族。

就这样,朱祐跟随自己的母亲刘氏,住到了外祖父复阳侯刘氏的家中,由外祖父刘氏抚养成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