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17章 送饭,不让说喂狗

第117章 送饭,不让说喂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面对匈奴汗国军队屡次入侵,咄咄逼人的气势,在北方边塞驻扎的立国将军孙建等十二位将军,因边塞讨伐大军还没有按照皇帝的要求,全部集结完成。

所以,立国将军孙建等将军们,都不敢违背皇帝的圣旨,主动派出军队,去反击匈奴汗国军队的入侵。

2

其时,久经沙场、晓畅军事的讨秽将军严尤,也已经率军,到了北方边塞郡县驻扎。

当初,严尤年青时,曾经与王莽一道,共读于长安敦学坊,与王莽关系特殊亲密。

后来王莽接受禅让继位,严尤、刘歆、甄丰、甄邯、王舜等大臣,也出了大力。

眼见皇帝固执己见,力谋讨伐匈奴汗国,严尤忧心忡忡,十分焦虑。

严尤对王莽主持制定的讨伐匈奴汗国的战略,一直不太认可,一直希望王莽看清现实,改变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局面。

讨秽(穢)将军严尤,遂借着与皇帝王莽的特殊亲密关系,再次上书王莽,向王莽提出建议说:

“陛下:

臣发现,长时间以来,朝廷讨伐匈奴汗国的大军,一直驻扎边塞郡县,没有任何的进展,徒耗朝廷大批的金钱粮草,臣百思不得其解。

希望陛下,能够听听臣的建议,尽快尽早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撤回边塞大军,缓解朝廷金钱粮食紧张短缺的深重危机。

臣曾经听说,匈奴侵害中国,为时已久。臣从来没有听说过上古之世,一定有非征伐不可的道理。

后来周、秦、汉三代王朝,才开始对匈奴使用武力,对付匈奴汗国的侵扰和攻击。

臣以为,周、秦、汉三代王朝,他们所用的谋划,全不是上等策略。

周王朝用的是中策,汉王朝用的是下策,秦王朝则根本就没有使用任何的策略。

周宣王(姬静)时代,猃狁部落侵扰中原,前锋直抵泾阳等地。

周宣王命令将领征伐猃狁部落,把猃狁部落军队逐出境外,即行班师。

宣王看待外族的侵扰,犹如蚊子、虱子叮咬一样,驱赶掉他们也就算了。

所以,天下称颂宣王的英明,这是中等策略。

汉武帝挑选杰出将领,训练精锐军队,携带轻便的装备和粮草,深入遥远的敌人的心脏地带。

虽然有克敌制胜和获得战利品的功勋,但匈奴汗国反攻,以致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中国疲惫虚耗,匈奴汗国也受到严重创伤。从而天下人称之为‘武帝’,这是采用的下等策略。

秦始皇忍不住小的耻辱,轻率地浪费民力物力,修筑长城,坚固结实,长达万里,运输调动,从海滨开始。

虽然秦王朝保持了疆界的完整,但中国的内部消耗达到枯竭,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因而最终民怨沸腾,群雄四起,丧失朝廷,应是没有策略。

而今,国家正遭受灾荒的肆虐,连年饥馑,天灾人祸不断,西北边陲郡县,尤其严重。

而朝廷却动员大军三十万人,供给三百天的口粮,东方搜刮到了海滨、贷山;南方搜刮到了长江、淮河。然后,才能够勉强保证军队的给养齐备。

计算道路的远近,大军进发已经一年,都还不能集结完毕。

先到边塞的军队,聚居在露天野地,餐风宿雨,风餐露宿,士气已衰,武器已钝,在气势上已不可以作战。这是困难之一。

边塞既然已经空虚,又无法供应军队粮秣,从内地各郡、各封国征集运送粮秣,又相互接续不上。这是困难之二。

大概计算一下,一个作战士兵三百天所需、所用的干粮,就要十八斛,不用牛力运输,是绝对不能胜任的。

而牛饲养本身也需要饲料,再加上二十斛,负担就更加繁重了。一个士卒根本不能够胜任。

匈奴汗国境内,都是沙漠碱地,大多缺乏水草。拿往事进行揣度考量,大军出发不满一百天,牛几乎一定会全部倒毙死亡,剩下的粮秣却还很多,士兵却无法携带这样多的粮秣行军作战。这是困难之三。

匈奴地区秋冬之季,天气苦寒,而春夏又有大风,军队要多带炊具、木柴、炭火,重得几乎搬运不动了。

吃干粮饮水,经历一年四季,军队里会有发生疾病瘟疫的忧虑。

因此,从前讨伐匈奴的军事行动,一般不超过一百天的时间。并不是讨伐军队不想持久,而是力量不够的缘故。这是困难之四。

如果大军将士,自己携带物资补给品,则轻装的精锐部队就很少很少,不能快速地推进奇袭敌人,即使敌人慢慢撤退,也无法追及。幸而追及,又被自己的后勤物资,粮秣辎重等拖累。

如果遇到险要而难于通行的地方,大军鱼贯而进,后面将士的马头紧接前面将士的马尾,如果敌人前后夹攻,危险不能测度。这是困难之五。

大量使用民力,功业又未必能够建立,所以臣深深地感到忧虑和担心。

而今,既然已经征调军队到边塞讨伐,应该让先到边塞的部队,率先主动发动一次猛烈的攻击,给匈奴汗国一个威慑,以战促和,震慑单于。

希望陛下,命令臣严尤等,立即深入敌境,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击敌人,给匈奴军队一个重创,以扬名于边塞之外,彰显圣朝的光辉。”

3

王莽不愿意让自己部下的臣子们,猜测出他之所以屯兵边塞的真实目的,是想转移社会矛盾,消除国内灾害不断,流民遍地的窘况,以避免流民对新王朝造成的严重威胁。

而王莽长期从政,虽然担任大司马,却并不晓畅军事,却又自以为是,喜欢自作主张,以显示自己作为最高领袖皇帝的英明睿智,无所不能。

王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使得他根本就听不进讨秽将军严尤等军队将领们的意见。

王莽下旨,驳回了讨穢将军严尤的上书。

王莽拒绝严尤等将领的建议,依然一意孤行,坚持从前制定好的讨伐决策,并再次严令边塞诸将,务必等待大军集结完成以后,才能够几路大军,同时出动,给予匈奴汗国雷霆一击。

王莽下旨,继续在全国各郡县,征召战士跟粮秣、马匹等,输往边塞,支援边塞战事。

天下百姓苦于征伐、劳役、苛捐杂税之苦,无不怨声载道,天下越发动荡不安。

讨穢将军严尤越发绝望无奈,心里痛惜不已。

4

栾提咸、栾提助、栾提登父子三人,虽然被新王朝君臣,胁迫到了京师长安,但对新王朝君臣的欺骗行为,大不乐意,心怀怨恨。

但在王莽的高压之下,栾提咸、栾提助、栾提登父子三人,也不得不假意顺从。

就在栾提咸被王莽封为孝单于之后不久,孝单于栾提咸,就产生了逃离中原,回归匈奴汗国之心。

一天,孝单于栾提咸,趁监护他的防卫松懈,就单人独马,飞驰出了边塞,重新回归了匈奴汗国的王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