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16章 内疚,说好的一日三餐呢

第116章 内疚,说好的一日三餐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眼睁睁地看着数百年经营的刘氏大汉江山,刹那间土崩瓦解,悄无声息地突然滑落到权臣王莽之手。

作为刘氏宗室的一员,刘縯、刘秀兄弟等大汉宗室子弟,却只有冷眼旁观,无能为力,无力扶持。

刘秀的心里,对苦心经营数百年,却一朝土崩瓦解,失去皇权的刘氏皇族十分不解,有些不忿遗憾,但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和迷茫。

看着王莽的新王朝应运而生,天下改朝换代的巨变,刘秀所在的刘氏宗室子弟,一下子从天上掉落深渊,沦为黑五类,前途渺茫绝望,心里越来越无助与茫然。

到了此时,虽然王莽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大新王朝,但积弊难消,平民百姓的生活,不仅未见任何的好转,反而是每况愈下,人心惶惶,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不仅当初的上层贵族,达官贵人,是惶惶不可终日,而且就是普通的下层平民,也是生活水深火热,逐渐陷入绝境,怨声载道,叛意横生。

在王莽的改制新政下,土地兼并的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朝廷户籍上的纳税户锐减,各级官员不得不加重国家户籍上的纳税户负担。买卖交易也更加混乱,市民、百姓受到的掠夺,越发厉害,加之天灾人祸不断,卖儿卖女的惨境,屡见不鲜。

而年轻善思的刘秀,更加不理解,那个少年时代崇拜的偶像大儒王莽,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心中突然死亡。

刘秀心里,当初那个人人称赞像周公一样的大儒、贤臣,如今已经俨然成为了一个叛臣、一个昏君、一个暴君,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刘秀更加不能够明白,更加不能够理解,那一个辉煌强盛数百年,十分强大、十分稳固的帝国,是如此不堪一击,居然会在短短的数十年的时间里,就突然败落,变得如此的衰颓不堪。

矛盾激化,阶层分化,贫富加剧,社会动荡的惨剧,不时发生,而且,是一种完全看不到一点希望,看不到尽头的日子。

2

就像青年刘秀眼前所看到的那样,大新皇帝王莽,抱负远大,励精图治,立志革新弊政,并不愿意做一个无所作为的庸庸碌碌之君。

相反的,王莽雄心勃勃,志向远大,有着革新弊政,造福苍生的伟大理想。

王莽曾经竭尽全力,力图通过土地改革,税赋、货币制度的改制,禁止买卖奴婢,解放奴婢,释放生产力,来拯救衰老的帝国,建立一个全新的锐意进取、公平公正的大同社会。

然而,几年时间过去,当初曾经赢得了天下民众喝彩叫好的王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像刘秀这样的平民百姓,一下子恍然大悟,才逐渐看清王莽的真相,开始明白王莽改制的玄机。

王莽的所谓改制新政,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不过是以王莽为首的新贵集团,打着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旗号,为了家族的最高利益,夺权争利的做秀而已。

而王莽的大新王朝,不仅没有能够兴利除弊,挽救汉末的颓势,改变王朝凋敝衰败的处境,反而变得更加腐朽,更加衰落。

而造成这一切颓势的罪魁祸首,居然是那一个曾经发誓革新弊政,拯救黎庶,造福苍生的大儒王莽。

“哎呀,为什么像大新皇帝这样,拥有安世济民的伟大抱负,一直致力于改变汉朝廷种种弊端的大儒,会陷入孤军作战之境,最终成为民贼独夫呢?”

像刘秀那样,有点知识与才华的士子,有点见识的士大夫,不得不常常为王莽默默哀婉、叹息。

刘秀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了王莽的失误和失策。

“如此看来,世异则事异,无论做什么,都应该与时俱进。

大新皇帝借鉴三皇五帝、圣贤圣君、儒家先哲的治理办法,来实施的那一条革新政治、兴利除弊的复古之路,是一条根本行不通的绝路啊!

大新皇帝骨子里,依然是在全心全意地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不肯触动他们的利益啊!

维护王氏家族,新旧权贵,贪官污吏,豪强大族权益的思维,依然牢牢地占据大新皇帝的思想,没有丝毫的改变,怎么可能不失去民心支持呢?”

3

正如年青的刘秀,常常因独自思索自己和家族的未来处境,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那样,王莽此时的心情,也并不好受。

眼见大新帝国,建国已经好几年,但一直没有走上正轨,焕发勃勃生机,王莽也是寝食难安。

此时的大新王朝的国事,不仅没有任何的起色,反而是民怨沸腾,四海动荡,日渐颓败。

面对窘迫的处境,王莽始料不及,心急如焚,不知所措。他茫然迷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治国的方略。

为了改制的成功,解决各个阶层的利益纷争,平衡和维护各方的利益,建立一个崭新伟大的帝国,王莽曾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王莽不仅牺牲了他的许多亲人,而且牺牲了他的很多亲密战友。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朝廷上下,争权夺利的情形,也愈演愈烈。

就连王莽一直强调,必须精诚团结的新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如今也出现了严重的裂痕,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当初,曾经与王莽一样具有拯救苍生的伟大抱负,与王莽一道制定国策,处理国事,实施改制的那些亲密战友,也对王莽的革新措施产生绝望,逐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有的大臣官员,甚至站到了王莽的对立面,与王莽公开唱起了对台戏。

而王莽一心依靠,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帮助皇帝实施国策,执行政令,完成改制的官僚阶层,更是令王莽绝望,令王莽丧气。

那些享受新王朝最大既得利益的官僚阶层,更是大拆王莽新王朝的台阶。

他们挖空心思,去蛀蚀新王朝的大厦,掏空维系新王朝的基石。

腐朽贪婪的大臣官僚们,为了他们自己的一己之私,为了他们个人和家族的最高利益,对王莽革新的良苦用心,不仅不能够予以理解,对王莽的热心改革,不仅不予以强力支持,反而是想尽千方百计,去盗挖新王朝朝廷的基础,以获取他们自身最高、最大的利益。

4

自从甄丰、甄寻父子背叛皇帝的案件发生以后,王莽就经常陷入焦虑不安,疑神疑鬼之中。

最近的日子,王莽更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王莽更是常常喜欢,独自一个人,抛开肉墩等侍从,呆呆地坐在户帘后面的宝座上沉思,对朝廷出现的窘况以及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

王莽殚精竭虑,反复地思考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出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的措施和治理的方案。

然而,思索的结果,却常常令王莽大失所望。

想到这些,王莽不由自主地,对享受朝廷的高官厚禄,却不配合皇帝改制的大臣权贵们,越发充满着怨恨,愤愤不平地说道:

“你们这些无耻贪婪的家伙!国家兴盛发达,你们享受的利益,是最多最大的。

你们享受朝廷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乃是朕的新王朝里面,享受最多好处和最多利益的群体啊!

为什么你们,却要如此地自私自利、固执己见,不理解、不配合朕的改制革新方略呢?

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你们居然不支持、不配合朕的革新措施呢?”

一想到改制中出现的种种棘手的问题,王莽心中的那一种无力感、愤懑感、焦虑感,就油然而生,难以遏制。

“哎,难道大新王朝,只是朕一个人,朕的王家的朝廷吗?

朕的朝廷覆灭,难道就有你们这些家伙的好果子吃,不跟着一道陪葬吗?

你们这些自私无知的家伙,你们最终,不也会跟着朕的大新王朝,一道覆灭吗?

为什么朕的大新王朝中,就没有一个忠臣烈士,能够尽心尽力地来辅佐朕呢?”

王莽一想到朝中大臣们自私自利,不顾国家大局,阻挠改制的所作所为,更是怨怒交加,怒火中烧,难以遏制。

5

这些日子以来,新王朝对待匈奴汗国等四方蛮族的国策,也是失误连连,糟糕透顶。

新王朝不断失误的国策,激怒蛮族的种种措施,使新王朝的边塞局势,越发紧张。蛮汉矛盾,越发激化,边塞战争,一触即发。

想到新王朝与匈奴汗国之间在边塞之上,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王莽就越发怒不可遏起来,大骂道:

“栾提知:

你这个匈奴汗国的蛮夷小丑,悖逆贼子!你们与朕作对,简直是螳臂当车啊!

朕的铁骑一出动,不把你们碾得粉碎吗?朕的泱泱中华,能够被你这样的一小撮叛逆吓到吗?”

王莽努力地,让自己冷静镇定下来,告诫自己道:

“朕是至高无上、高瞻远瞩的大新皇帝,不是眦睚必报的江湖小人。朕一定要冷静下来,希望自己,能够耐心细致地去分析造成这些窘况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处理好这些繁多错杂、让人揪心的国事。”

然而,朝廷内外,不顺心的事情,总是太多太多了。

踌躇满志、自信满满的王莽,实在难以让自己冷静镇定下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慧了:

“究竟是朕的处置不当,还是朕身边的大臣,首鼠两端,投靠前朝余孽刘氏,都在暗中故意与朕这个至高无上的大新皇帝作对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